从大国重器到智能装备,从水下机器人到豪华游艇,从海上风电机组到深远海养殖装备……在本月举办的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一批大国“重器”精彩亮相。从展示的航海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看,许多航海装备产业链企业正在加大数据、算法等科技要素投入,科技创新与航海装备产业奏响了融合“交响曲”。
“闽江会客厅”纯电动客船在闽江首航。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两者互为牵引、互促共进。只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科技成果才能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海上游的、天上飞的,无不仰赖科技加持。在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一艘灰色新能源聚乙烯船舶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船舶,其奥秘就在于它使用了一款神奇新材料,其强度与钢相同,但韧性却是钢的12倍,可像气球一样弹性十足。展馆内“闽投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模型,展示了其投用水下机器人、“硬核”网衣等诸多“黑科技”,实现智慧养殖、渔旅融合新图景。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嫦娥六号探测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虎鲸”大型隐身无人作战艇、多型无人运输机等纷纷亮相第15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这些尖端科技成果,正助力航空业高质量发展。不论是世界航海装备大会,还是中国航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效应正在凸显。然而在实践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还存在着一系列堵点卡点,比如,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充分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支撑体系尚不完善,创新链和产业链衔接还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还不够及时等。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如何实现“比翼齐飞”?关键在于融合机制的建立。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鼓励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通科技体系与产业体系的人才交流通道;建立“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搭桥”行动,建立长期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加大科技金融支撑力度,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当前,福建正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只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塑造激发创新活力的新优势,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