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1878~1926年),中国近现代画家。字巩北,一字拱北,原名绍城,号北楼、又号藕湖,祖籍浙江省吴兴县。生于北京,1926年9月6日卒于上海。著有《藕庐诗草》、《北楼论画》、《画学讲义》。
金城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喜爱绘画,自学成才,在家里临摹古代名人画迹,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金城的作品大都师法古人,他与陈师曾等在北京筹建了中国画学研究会。1920成立湖社画会,培养了近代著名画家马晋、陈少梅、田世光等。
其绘画美学思想,认为“画美术也,应从美学着想”,强调古茂、苍润、秀逸、荒寒,虽粗豪工致,画法不同,而“各有美之观念存乎其中”。
指出古茂者,气味浑朴,是“美之发于静穆者”;苍润者,草木华滋,峰峦峻厚,是“美之发于雄伟者”;秀逸者,沙明水净,林木萧疏,是“美之发于清幽者”;荒寒者,枯树断云,长空岑寂,是“美之发于澹远者”。
认为从审美接受的观点看,“能引人人胜,斯为美矣”。古茂一派,须令观者生静穆之想;苍润一派,须令观者生雄伟之想;秀逸一派,须令观者生清幽之想;荒寒一派,须令观者生澹远之想。反映其重视审美接受和欣赏主体的美学主张。
来源于:大美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