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保定化纤厂
1978年,保定化纤厂全面恢复生产以后,反映在生产上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低劣。为尽快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厂党委初步确定了正品率达到95%、一等品率达到59%的标准。为确保这一目标实现,在全厂开展了质量大会战。会战中,把动员群众查质量问题与专业调查相结合,集中全力解决造成粘胶长丝染色不匀的纺丝室温和酸浴浴温两个主要问题。为摸清纺丝室温的变化规律,空调调查组三班反复进行测试,获得了3040个数据,提出了12条改进措施;酸浴调查组对344台纺丝机进行专题调查,提出了28条改进措施。全厂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堵塞大小孔洞322处,使室温差和酸浴温差达到了工艺要求。1978年5月,粘胶长丝正品率和一等品率均超过建厂以来最好水平,并提前一个月完成质量会战奋斗目标。当年,被评为省级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基础上,7月至9月厂党委借全国第一个“质量月”东风,又开始了提高产品质量的第二个攻坚战,争取使粘胶长丝产品质量达到“信得过”产品标准。在会战中,紧紧抓住影响产品质量的可纺性波动、染色不匀等关键问题,全力解决粘胶质量、纺丝室温、酸浴浴温和均匀性问题。经过努力,10月所产“天鹅”牌粘胶人造丝被河北省纺织局命名为“信得过”产品。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1979年2月保定化纤厂又开展了第三次质量攻坚战,厂部向全厂职工发出了“创国家名牌产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号召,以日本“金三马”牌粘胶长丝为赶超目标。经过全厂一致努力,产品正品率和一等品率分别达到99.66%和85.99%。“天鹅”牌粘胶人造丝被国家授予银质奖,河北省经济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工交企业向化纤厂等5个获奖单位学习。
搞好科学研究,推动技术进步,保定化纤厂科技人员经过调研,开展了新型粘胶纤维助剂LV—3、LS—6的研究和应用。厂科研所成立粘胶纤维助剂研制小组,承担了纺织部“粘胶纤维添加剂的应用研究”的科研项目。经过一年来对瑞典4种助剂的工艺应用试验,取得了第一手资料,选定VISCO一385与SPIN-652两种助剂为研制重点。1981年和1983年大连油脂化工厂分别合成出LV一385和LS一652两种新型助剂,经纺织工业部鉴定后在化纤厂推广应用。两种新型助剂科研项目,荣获河北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83年春,按照省里的要求,化纤厂与北京纺织科学院组成研制小组,开始对黄化过程应用微机处理进行研究。研制小组先后去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观摩学习,后经过反复实验,终于研制成功,1984年10月通过省级鉴定。粘胶纤维黄化工序由人工控制改用微机控制后,做到了准确、安全、可靠,满足了工艺质量要求,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粘胶长丝原液着色是国外7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技术,是把专用色剂(色浆)均匀地分散到粘胶中直接纺出有色丝条,不仅着色牢度高,而且缩短了丝绸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能耗。为了赶上世界粘胶纤维发展的技术水平,1983年初厂科研所开始试验研制并纺出了着色丝样品。此后,又对着色剂、着色设备、着色工艺进行了研制,在技术资料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反复设计草图,反复修改,在1985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BXZ—I型纺前注入机,并投入中试。1986年10月,该机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9月,引进西德布兰留比公司3台纺前注入设备,12月投入运行,产品质量良好,经济效益显著,年增利润4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