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全覆盖、全收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垃圾分类成咸安乡村新风尚

政务   2024-12-19 16:15   湖北  


12月14日,走进咸安区向阳湖镇绿山村,冬日暖阳下,只见环境整洁、道路干净,位于村口的垃圾暂存集中管理点静静“等候”在路边。上午9时许,转运车辆准时到达,将管理点内已经分类的垃圾装车运走集中处置。

“现在大家丢垃圾前,都会先进行分类。垃圾分类做得好,还可以领到奖品呢!”绿山村六组徐八村民张怡凤说,在该村,垃圾分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绿山村的这一幕,是咸安区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的缩影。

今年来,咸安区进一步加强全区餐厨垃圾处理站规范运行管理,坚持全覆盖、全收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大推广普及力度,“收起来、降成本、可持续”工作目标逐步成为现实。


垃圾分类理念模式深入人心

“保洁人员每天定点开着电动车上门,把村民家里的垃圾运到暂存点。村里还为每家每户配了两个沤肥桶、一个厨余桶,工作做得很细致很贴心。”汀泗桥镇长寿村村民黄洪明说到村里的垃圾分类工作,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在黄洪明家门前不远处,两只沤肥桶十分醒目,揭开桶盖,一股浓浓的青菜味扑鼻而来。走进他家厨房,他指着地上的垃圾桶说:“你看,这是专门用来装果皮、菜渣等湿垃圾用的厨余桶。以前没进行垃圾分类时,大家习惯了把各种垃圾混在一起随便倒,很不卫生,而现在都会把垃圾按类别进行处理,卫生环境有了大提升。”

据介绍,咸安区全面推广“一坑两桶三上门四保障”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模式,厨余(易腐)垃圾被投放到沤肥池就地处理;每户配备有干、湿垃圾桶;保洁员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截至目前,全区1758个自然村湾,已在1143个自然村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自然村覆盖率达65%。

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餐厨垃圾通过入料口进入机器内部,经过压缩压出油脂,剩下的残渣再过滤到这个口……”在汀泗桥镇餐余垃圾处理站,操作人员正对从乡镇餐馆、早餐店等收集的餐厨垃圾进行处理。

经过处理的餐厨垃圾马上变废为宝。据统计,咸安区一年处理餐厨垃圾1332吨,产出油脂14吨,产出肥料67吨。全年产出油脂收益54320元,产出肥料收益26643元,全年收益80963元。

咸安区投资1600余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采购,300余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发放垃圾分类设备小厨余桶、沤肥桶、垃圾压缩车、压缩箱等设备设施共计12万余台套,完成5座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完成52座暂存集中管理点施工建设。

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不断健全

咸安区按照“以点连线、以线扩面”的工作思路,全面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行“干湿分开”方式,实行“一坑两桶三上门四保障”源头分类减量,落实“扫干净、分好类、上门收”要求,构建“户分类、组保洁、村定点、镇收集、区处理”分类处理模式,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不断健全。

为巩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效,咸安区持续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今年以来,累计组织乡镇召开垃圾分类屋场会152次,入户走访宣传6万余户,发放宣传手册6万余份,村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0%以上,参与率达到70%以上。

咸安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实行垃圾分类,村容村貌变美了,村民文明程度提高了。今后,我们将继续大力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推行村民自治,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区农村走深走实。”

来源:咸宁发布微信公众号、咸宁日报
记者:郭蓉 通讯员:章和开 刘利

编辑:吕   希

审核:洪   伟
监制:朱封金

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1. 咸宁中小学寒假时间确定

2. 周锋率考察团赴深圳招商引资: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加快落户咸宁

3. 湖北发布八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咸宁这些景点入选!

4. 全封闭交通管制!涉及咸宁这一路段…

咸宁发布
咸宁权威新闻发布、咸宁形象宣传、受众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