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利广大研究生同学了解各类资讯,迅速get校园内外的消息,研会特别推出“助学信息港”专栏,帮助研究生同学们整理校园内外的各平台信息,精准了解校园内外一周的大事小情。快来看看本周信息吧!
校内通知速览
1.关于《公共精神》第十五期征稿的通知
2.关于校医院药品目录查询的通知
3.关于2024-2025学年研究生辅修第二专业的通知
4.关于开展2024年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
校外通知速览
1.关于《北大法律评论》 2024年学术研讨会暨专题征稿的通知
2.关于四川省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3.关于第九届中国法律实证研究年会的通知
4.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研讨会征文的通知
5.关于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的通知
校内通知
2024·NEWS
一、关于《公共精神》第十五期征稿的通知
向上滑动阅览全部内容
各位同学:《公共精神》是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办的人文社科类校内学术刊物,主要面向校内外的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的研究生。刊物邀请终身教授李德顺先生等知名教授学者作为刊物顾问,注重学术品质,提倡学术创新,鼓励学术实践,旨在搭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学术平台,提升学术水平,培育学术新人。现进行第十五期征稿,具体通知如下:
1.来稿要求
(1)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论证充分,不少于8000字(外文不少于5000字)。
(2)来稿可涵盖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法学除外),体裁不限,学术论文、评论、译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等均可。
(3)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后编辑部会尽快回复邮件,请勿一稿多投。本刊严禁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一经发现,该作者稿件永不录用。
2.投稿格式
(1)来稿须包含中英文篇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脚注、作者姓名、性别、籍贯(xx省xx市)、学校、学院、专业、年级、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电子信箱。
(2)来稿须以Word形式发送至编辑部邮箱:cuplbjb@163.com,邮件命名为“公共精神投稿-稿件名称-作者姓名”。
3.投稿说明
(1)本刊有权根据编辑工作的需要对稿件进行必要的删节、修改,不同意者请在来稿时声明。
(2)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来稿一经采用,即支付稿费并赠送当期刊物2份。
(3)对于部分学院,作者可凭本刊刊发稿件加分,具体请作者参考学院奖学金评分细则。
(4)本刊常年征稿,根据文稿质量和投稿时间顺序择优录取出刊。
联系邮箱:cuplbjb@163.com
本邮箱接受咨询及投稿。
联系人:
马际乔 13944190417
李文琪 18515097977
魏岳平 13772023790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处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二、关于校医院药品目录查询的通知
为方便广大师生了解校医院药房所备药品情况,特推出校医院药品目录查询系统,点击原文通知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可以通过输入药名关键字进行检索,并可分别显示两校区药房的目录,欢迎广大师生使用。
当药品目录有变化时校医院会及时更新数据,但难免因库存不足等原因导致目录与当天实际情况不符,药品相关问题可以在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四8:00-11:30,14:00-17:00,周五8:00-11:30,14:00-16:30,节假日除外)拨打药房电话咨询。
昌平校区药房电话:58909216
海淀校区药房电话:58908353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校医院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三、关于2024-2025学年研究生辅修第二专业的通知
向上滑动阅览全部内容
各二级培养单位: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辅修第二专业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研究生在修读本专业的同时,可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专业进行辅修。研究生辅修第二专业仅限于课程学习,不涉及学位。修读期限为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至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现将2024-2025学年研究生辅修第二专业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1.报名对象
2024级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2023级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的除外)、博士研究生
2.报名方式
研究生申请辅修第二专业的应在规定时间通过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填写并提交《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辅修第二专业申请表》(具体见原文通知附件),经导师签字,由学院汇总,并经辅修第二专业所在学院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3.时间安排
研究生登录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填写申请并将纸质申请表提交给所辅修学院时间为:2024年10月21日至10月31日,逾期不再接受辅修报名申请。
各接受辅修的学院在2024年11月8日前将辅修人选报申请表送至研究生教学服务中心。联系人:王老师,电话58902847;办公地址:教学图书综合楼0604室。
4.注意事项
请有意辅修第二专业的研究生仔细研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辅修第二专业办法(试行)》。本通知未尽事宜均依据该办法进行解释。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四、关于开展2024年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
向上滑动阅览全部内容
各二级培养单位:
为提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保障2024年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工作有序开展,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定》(法大发〔2022〕75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考试对象和考试条件
考试对象为符合资格考试条件的2022级、2023级博士研究生。
资格考试是博士生正式进入学位论文写作前进行的专业综合性考试,旨在考察博士生是否具备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的资格。资格考试是中期考核的一部分,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其他培养环节,并修满规定的学分后,方可参加资格考试。
2.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求
(1)资格考试主要考核博士生是否已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方向的专门知识,是否已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已具有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科研工作所需的写作能力、综述能力、创新能力。
(2)资格考试应进行不少于两场的闭卷考试,每场考试时间不少于3小时。
3.考试评定
(1)资格考试的评定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资格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分,两场闭卷考试成绩均及格的为资格考试合格。资格考试评定等级为合格的,方可进行中期考核、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等后续培养环节。
(2)初次资格考试评定等级为不合格的博士生,可在资格考试后的3个月至1年内申请参加第二次资格考试,具体时间由培养单位和专业自行安排。
(3)因故不能参加资格考试的博士生应当在培养单位规定的资格考试时间的两周前,提出延迟参加资格考试的申请,经导师、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后,参加下一次资格考试。延迟资格考试只可申请一次。
未经批准且不按所在培养单位要求参加资格考试的博士生,当次资格考试的评定等级记为不合格。
4.考试组织
(1)各培养单位应成立2024年博士生资格考试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博士生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工作组由本单位的至少5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资格考试工作组设组长一名,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
(2)各培养单位的资格考试工作组职责包括:制定或结合实际情况修订《博士生资格考试管理细则》,发布2024年博士生资格考试工作安排,审定博士生资格考试评定结果,撰写2024年资格考试结果报告,解释和处理本单位博士生资格考试中的疑议、争议等。
(3)博士生所在学科专业具体落实本专业的资格考试工作,按照工作要求出具考试题目,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匿名处理、密封,并完成流水阅卷。
(4)各培养单位安排专人填写《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审核表》,经学院主管领导审查、签字后,由培养单位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保存,在博士生毕业时存入档案。培养单位保存博士生资格考试试卷直至该博士生毕业。
5.工作安排
(1)10月24日前,各培养单位明确2024年博士生资格考试工作组组成人员,并确定组长及成员分工。
(2)10月31日前,资格考试工作组制定或结合实际情况修订本单位《博士生资格考试管理细则》,发布2024年博士生资格考试工作安排,提交管理细则与工作安排至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备案。
(3)12月10日前,培养单位组织完成本年度博士生资格考试工作。
(4)12月20日前,培养单位完成博士生资格考试结果报告,附博士生资格考试信息表,由学院主管领导审查、签字,加盖培养单位公章。报告一式两份,一份由培养单位存档,一份提交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备案。
请各培养单位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时间安排开展工作,确保2024年博士生资格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未尽事项依据《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定》处理。
联系人:杜智雯,联系方式:58908456;电子邮箱:peiyangban@126.com。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校外通知
2024·NEWS
一、关于《北大法律评论》 2024年学术研讨会暨专题征稿的通知
向上滑动阅览全部内容
1.会议主题
我们拟以“法学视野中的‘公共利益’”为主题举办学术研讨会,参会稿件或专题投稿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主题:
(1)公共利益概念的演变史
(2)新技术规制中的“政策”与“原则”
(3)基本权利限制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4)退休年龄制度变迁中的公共利益
(5)市场风险处置中的公共利益
(6)公共利益在实体法中的运用
①公共利益作为不确定法律概念在行政法领域的适用
②公共利益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③公共利益的刑法保护及其界限
④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公共利益与公有领域
(7)公共利益在诉讼程序中的定位与适用
2.会议形式与安排
本次会议的各主题将以“主报告-评议”的方式进行,各主题将选出1-2位发言人作主报告, 2-3位评议人在提前阅读报告的基础上撰写书面评议意见,并现场对报告作出评议、展开讨论。我们将从报告论文及其评议文章中择优录用,刊载于《北大法律评论》第二十五卷。
有意参会者请于2024年11月13日(周三)中午12:00前提交论文,短期内无法提交完整论文的专家学者可在联系编辑部同意后,先行提交较为详细的发言提纲。研讨会预计于11月下旬或12月初于北京举行。论文提交及会议联系方式为:发送邮件至pkulawrev@gmail.com。投稿时请修改邮件标题和附件文件名为“会议投稿-主题序号-姓名-文章标题-联系电话”。
信息来源:PKULAWREVIEW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二、关于四川省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向上滑动阅览全部内容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推动党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策部署走深走实,组织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法治智慧和力量,四川省法学会、重庆市法学会拟于2024年12月在四川省广安市联合举办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根据论坛筹备工作安排,现面向全国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论坛主题和分论题
(1)主题: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协同 助力共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2)分论题
①加强区域知识产权执法司法问题研究
A.完善区域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治问题研究
B.新质生产力视野下知识产权商业化维权协同审理机制研究
②一体化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研究
③“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涉外法治服务研究
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问题研究
a.加强川渝重点领域协同立法、法律实施以及协同立法机制研究
b.跨区域执法司法协同协作研究
c.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环境司法协同机制
d.成渝地区法律适用标准统一问题研究
e.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研究
f.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中的法治一体化保障研究
⑤成渝金融司法工作研究
a.成渝金融法院运行机制研究
b.成渝金融检察监督相关问题研究
⑥司法审判重点问题研究
a.新时代枫桥经验背景下成渝地区府院联动机制研究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研究——以巴蜀文化为样本
c.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统——适用机制研究
⑦数字化时代执法司法协同问题研究
⑧成渝地区政法协作工作机制问题研究
⑨成渝地区跨区域平安共建问题研究(矛盾纠纷联排联调、治安突出问题联治联控、安全风险共防共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共建共享等)
2.征文要求
(1)本次论坛坚持服务大局、问题导向,着力于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提供法治智慧和高质量法治对策。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紧扣论坛主题、分论题,题目自拟,可不局限于已列出的具体研究课题,体现鲜明的创新性和时代性,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学术写作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
③文责自负,不得涉密、抄袭和一稿多用,论文须是未发表的原创作品,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中国知网查重率不超过20%;
④鼓励已在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因客观原因延期)征文活动中投稿,特别是原获奖的论文作者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改完善后再投;
⑤论文字数控制在8000—15000字,需包含中文摘要和关键词,遵照统一格式排版,标题为三号黑体加粗,正文为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论文引注格式参照《中国法学》体例要求。
(2)请在论文首页左上方标注“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以区别其他征文。如不同意在获奖之后公开出版,须在首页右上方明确标注“不公开出版”,否则,视为同意。在论文首页的脚注中,注明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姓名、单位、职务职称、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地址邮编)。
(3)征文截止日期为2024年11月22日,逾期不再受理。
(4)征文申报
①四川省内投稿
a.进入四川省法学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首页(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系统)网址:http://www.scfxw.org
b.点击“个人会员入口”进入个人会员登录页面;
c.输入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账号是会员个人手机号码或者会员证号,如果是第一次登录,需要先点击注册获取密码,密码将通过短信发送到会员手机上);
d.点击“论坛征集论文”后可看到正在征集论文的论坛(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
e.在列表最后一列“操作”中可看到“详情”和“论文申报”,点击详情查看论坛详细信息,点击论文申报可进入论文申报页面;
f.在论文申报页面点击“添加申报论文”,填写论文基本信息(分论题、全部作者姓名、题目等),上传文内标注作者信息的论文word文档,同时上传文内删去作者信息的论文word文档用于论文匿名评审(若评审时发现文内含有作者信息,论文一律按零分处理),点击“保存”;
g.检查无误后点击“提交论文”(在征文截止日期之前可撤销已提交的论文,撤销后可继续提交;系统以最后一次提交的论文为准,征文日期截止后不允许撤销和修改;可在“我的论文”中查看论文最新状态)。
②省外投稿
省外投稿请以邮件形式报送。投稿邮箱:scfxhxsb@163.com。
3.论文评选
论坛主办方将及时组织专家对所征论文进行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论文(原则上同一作者在论坛中只能获奖一篇)并对获奖论文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同时将邀请部分获奖论文作者代表参加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作大会交流。颁奖仪式在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开幕式上举行。《四川法学》有权优先使用获奖论文(获奖论文作者明确表示不同意刊载的除外),论文被该刊采用后不影响作者后续使用。获奖文章将择优推荐在相关刊物、成果专报等刊载,报送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和决策部门参考。
联系电话:028—86601772
信息来源:四川省法学会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三、关于第九届中国法律实证研究年会的通知
向上滑动阅览全部内容
为进一步发展中国法律实证研究,推进法学研究范式转型,促进法治中国实践,同时提供法律实证研究的开放交流平台,拟于2024年12月14日在广州市中山大学召开第九届“中国法律实证研究年会”。本届年会由中山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法律实证研究所和《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联合主办,由中山大学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心和《中国法律评论》编辑部、《交大法学》编辑部、《地方立法研究》编辑部、《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编辑部、《中国法律实证研究》编辑部联合协办。诚邀法学研究者与法律实务工作者踊跃参与。
1.年会主题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拓展中国法律实证研究的视野”,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议题:
(1)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实证研究;
(2)法律实证研究与新质生产力;
(3)法律实证研究与数智技术;
(4)法律实证研究与新文科交叉;
(5)法律实证研究与大湾区协同发展;
(6)法律实证研究与中国法治改革;
(7)法律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2.年会信息
(1)时间地点
本届年会召开时间为2024年12月14-15日,年会召开地点为中山大学学人馆,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园学人馆(凯丰酒店)。
(2)费用安排
本届年会不收取会务费,会议期间主办方按有关标准提供工作餐。参会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原则上由参会代表自理。
3.投稿方式
参会论文请于2024年11月1日之前以word文档形式提交至会议邮箱zgflszyjnh2024@163.com,邮件标题和word文件名以“作者姓名+论文标题”格式注明。论文格式参照《中国法学》,并注明作者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与联系方式。
4.论文评审和评奖
会务组将组织专家对收到的符合要求的论文进行匿名评审,按照征文总数的一定比例,评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并颁发荣誉证书。会务组将为其中部分获奖论文作者提供参会差旅费和住宿费,并推荐优质稿件至本届会议协办刊物。请作者在参会论文投稿邮件中注明是否为未刊稿。
5.联系方式
会务电子邮箱:zgflszyjnh2024@163.com
联系人:
杨同学15271856683
徐同学18200100698
信息来源:中山大学法学院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四、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研讨会征文的通知
向上滑动阅览全部内容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伟大成就,准确把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正确方向,全面落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任务,加强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与思政建设,做好高校法学学科的立德树人工作,进一步推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与各兄弟院校和兄弟部门之间的学术交流,鼓励交叉学科研究,现向国内外高校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以及取得博士学位五年内的青年学者,从事党务工作的高校教师,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实务部门的一线工作人员,广泛征稿,同时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参与评议。现将征稿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征稿主题
(1)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研究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研究
(3)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研究
(4)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研究
(5)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研究
(6)其他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关的主题
2.奖励措施
入围结果将及时通过“法学京师”微信公众号予以公示,并邀请入围师生参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研讨会。
比赛奖项: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3.征文要求
(1)比赛征稿时间:2024年10月10日至2024年11月30日。
(2)正文篇幅原则上不得少于6000字,重大理论和实证研究一般不超过2万字;文章体例请参考《中国社会科学》的规定。
(3)参赛者须在征稿时间内将参赛作品(含中文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脚注和英文标题及作者简介)、知网查重报告(除引用外相似度不得超过25%)和报名表以压缩包的形式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邮箱wsfztx2024@163.com。
参赛作品须提交“.doc”与“.pdf”格式各一份,均命名为【作品名称+姓名(合作作品依贡献排序列出作者信息)】压缩包和邮件标题均命名为【作品名称+姓名】。
(4)合作作品应以团队形式投稿,作者次序依照贡献排列,最多不超过三人。一经提交,不得中途更换、增加、减少作者或改换排序。
(5)参赛作品须未经发表,且未获得过其他奖项,亦不得同时用于其他学术征文比赛,无知识产权争议;一经发现,取消比赛资格;如获奖励,取消奖励。
请参赛者务必按照上述格式投稿,否则可能被视为无效投稿。如作者投稿2个月后未收到入围通知的,可对稿件自行处理。
4.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4年12月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5.会议费用
入围参赛人员依照财经制度报销差旅费。
6.联系方式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研讨会
会务组会务专用邮箱:wsfztx2024@163.com
会务联系人:
石天煜老师 11312019449@bnu.edu.cn
徐淑琳老师 linzixushulin@163.com
信息来源:法学京师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五、关于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的通知
向上滑动阅览全部内容
按照中国法学会的统一部署,经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会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并报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同意,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兹定于2024年11月16日至17日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研究院承办。为方便立法学研究会成员暨立法学界同仁撰写论文和参会交流,现将学术年会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会议主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立法理论与实践本次年会拟围绕“新时代立法理论”“立法与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地方立法”“法典编纂”等方向设置分论坛,建议围绕前述方向撰写和提交论文,具体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新时代立法理论专题
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精神
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立法理论与实践创新
③完善中国立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研究
④立法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⑤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立法创新研究
⑥立法监督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研究
⑦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与程序研究
⑧立法工作队伍建设与卓越立法人才培养研究
(2)立法与全面深化改革专题
①立法与全面深化改革关系研究
②立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③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研究
④先行先试与授权立法研究
⑤促进型立法研究
(3)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专题
①领域法学发展与立法创新研究
②重点领域立法研究
③新兴领域立法研究
④涉外领域立法研究
(4)地方立法专题
①新时代地方立法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②新时代基层治理与地方立法研究
③新时代区域协同立法研究
④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研究
⑤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与经济特区立法研究
(5)法典编纂专题
①法典化与法典编纂的基本理论研究
②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研究
③行政基本法典编纂研究
④教育法典编纂研究
2.参会人员
(1)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研究会顾问;
(2)论文被年会论文集收录或安排发言者;
(3)年会特邀代表。
3.会议时间、地点、形式
(1)会议时间:2024年11月15日(星期五)报到;11月16日(星期六)全天、11月17日(星期日)上午开会。
(2)会议地点: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广州逸林假日酒店)。
(3)会议形式:会议将采取大会和专题论坛方式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线下举行。
4.论文要求及截止日期
请在2024年10月28日之前将论文发送至主办方邮箱lfxyjh@163.com。所有来稿请在邮件主题栏标明作者姓名和题目,论文格式为word文档,并命名为“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参评青年论文奖的论文,请命名为“作者姓名+论文题目+青年论文奖”)添加至附件。
5.参会回执与费用
(1)请参会者于2024年10月30日以前将参会回执发送至会务组邮箱LFXNH2024@126.com,以便合理安排食宿;因年会参会人员较多,请及时提交回执,以便安排。
(2)参会人员自负往返交通费及会议期间的住宿费。
6.联系方式
(1)立法学研究会秘书处联系人
沈鸿艺 17802004140
江 辉 13910263371
秘书处邮箱:lfxyjh@163.com
(2)2024年学术年会会务组联系人:
杨治坤 13922301516
陈可翔 13929509952
余 彦 13316116589
承办方邮箱:LFXNH2024@126.com
信息来源:立法学研究微信公众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行远自迩 百川朝海
涓涓细流融汇四面精彩
星星光点凝集八方光亮
愿每一个你
都有所收获
文字:赵哲 张鹤雯 王春晓
排版:马子涵 梅仲钰
审核:黄天浩 贾宇楷
【202410201774期】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