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官网消息,该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期在《国际行为营养与体育活动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平均而言,年龄在50至83岁的人,如果在某一天进行了比平常更多的中等到高等强度的体育活动,第二天在记忆力测试中的表现会更好。
研究人员让76名英国成年人佩戴加速度计长达8天,并通过加速度计提取他们的身体行为,包括用于中度至剧烈身体活动、轻度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时间,以及他们的睡眠情况,包括夜晚睡眠的持续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和慢波睡眠的时间(加速度计可以通过人在不同睡眠阶段的身体活动来监测睡眠,但并非特别准确,一些智能社会还会结合心率和血氧等来判断睡眠情况)。他们还会每天给参与者进行注意力、记忆力、精神运动速度(衡量一个人对环境的感知和反应速度的指标)、执行功能和处理速度的认知测试。研究显示,额外进行30分钟适度或剧烈的体力活动与第二天更好的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有关。总体而言,更多睡眠会改善情景记忆、工作记忆和精神运动速度有关。除此之外,比平时久坐时间更久,会导致第二天的工作记忆更差。(伦敦大学学院)
印度将在SpaDex任务中首次测试太空自主对接技术
当地时间12月30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PSLV火箭从印度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将两颗空间对接实验卫星送入轨道。图片来源:ISRO
当地时间12月30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了空间对接实验(SpaDex)的两颗小型卫星,这次任务旨在展示测试印度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并将月球样本带回地球的一项关键技术。ISRO主席在发射后不久的直播中表示,火箭已将卫星送入了正确的轨道,如果一切顺利,可能会在1月7日尝试第一次自主对接。
SpaDex任务由两颗卫星组成,旨在测试在轨自主对接技术。但IRSO想做的不仅仅是测试自动对接装置。此次飞行任务还包括一个二级有效载荷,上面搭载了24个不同的科学实验装置,其中包括一个搭载在火箭上的小型机械臂。IRSO的科学家希望在自主对接测试后,对机械臂和其他有效载荷进行操作测试。IRSO在任务概述中表示,这次的太空测试对印度未来的太空计划(如登月,月球样本采样返回,建造和运行空间站等)至关重要。(ISRO)
图片来源:APL
纳米尺度的热管理一直是高性能电子系统和量子计算等先进科技应用的关键。近日,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量子热二极管,实现了更高效、可扩展的单向热流控制,研究论文发表于《应用物理快报·量子》(APL quantum)杂志。
研究人员通过结合双能级量子系统,即量子比特(qubit),和三能级量子系统(qutrit)架构,开发出一种新型量子热二极管。该设计利用量子力学的固有特性,创建出一种非对称的能量景观,使热量自然地沿温度梯度方向流动。这一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提高了热流控制的效率和可扩展性,而且能够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近乎完美地实现单向热流控制。这项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改善纳米尺度设备的热管理,还为下一代热电子学系统铺平了道路,有望在量子处理器的热耗散管理、量子系统的废热回收以及生物医学技术和太空探索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塑料用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150万吨猛增到2021年的近3.907亿吨,这也让大量的微米塑料和纳米塑料颗粒(MNP)在环境、食物网和人体组织中积累。近期,浙江农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发表于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的研究中,揭示受损组织中的MNP浓度通常会更高。
研究人员收集了61篇关于人体组织中MNP检测的研究论文,以及840篇关于MNP毒理学机制的文章,并基于此绘制出了人体各个器官系统中MNP的图谱。研究显示,在人的皮肤、动脉、静脉、血栓、骨髓、睾丸、精液、子宫和胎盘中,都检测到了MNP。MNP还存在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研究发现,颗粒丰度与特定疾病之间存在正相关,包括炎症性肠病、血栓形成、宫颈癌和子宫肌瘤。在病变组织中,检测到的MNP水平往往会高于未病变组织,包括发炎的肠道、纤维化的肺部或癌变组织,这表明MNP的积累和局部病理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研究还显示,MNP可以被人体细胞内化,引起氧化应激和促炎症反应,并导致遗传毒性和细胞凋亡。MNP甚至可能穿过人类肠脑轴和血脑屏障,诱发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种的潜在危害迫切需要关注。
202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一个名为终纹床核(bed nucleus of stria terminalis,BNST)的大脑区域中,有一类特定的神经元在雌性小鼠体内比在雄性小鼠体内的兴奋性更高。这种神经元的活动增强与小鼠的暴饮暴食行为有关。近期,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探究了雌激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雌激素会促进雌性的酗酒行为,造成了该行为的性别差异。这项研究成果可能启发酒精使用障碍的新疗法。
研究人员监测了雌性小鼠发情周期的激素水平,随后给小鼠提供了酒精。他们发现,当小鼠的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它们的饮酒量也更大,这一行为反映在BNST神经元的活动增强上。为探究雌激素在这一行为中的特殊作用机制,研究人员测试了一种无法进入细胞并与核受体结合的雌激素,发现它通过与神经元表面受体结合,能直接调节细胞间交流,从而促进酗酒。这种受体在BNST以及激活BNST的其他脑区的神经元中被高度表达。基于此,抑制合成雌激素的酶也许可以治疗雌激素水平引起的暴饮行为。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究雌激素的作用机制,以及该机制是否同样调节雄性小鼠的饮酒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