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1927年来到中国,1987年在北京去世。在华六十年里,艾黎与中国共产党风雨携手,命运与共;去世之后,他留给我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正日益展现出极大的文化价值,为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撑。
跨越万里探寻理想
1897年路易·艾黎出身于新西兰坎特伯雷一个教师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作为新西兰远征军前往欧洲作战。1919年回到新西兰。1925年,艾黎偶然读到报刊上有关中国大革命的报道,便决意前往中国,去探寻一条新的生活道路。
1927年4月21日,艾黎抵达中国上海,此时正值“四·一二”政变,国民党对共产党人实行大屠杀,全市处于白色恐怖之中。通过友人介绍,艾黎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处录用,先后担任救火会的小队长、工业督察,负责检查公共租界里工厂企业的防火措施,开始接触中国底层的工人群众。
1929年3月艾黎去无锡,遇到6名缫丝厂工人因成立工会被指控为共产党当众枪决。艾黎无法理解这样的现实。此后,在朋友的引导下开始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思想进入新的转折点。1929年夏,艾黎利用假期去绥远萨拉齐修建民生渠工程,对中国人民生活的另一面开始有更多了解。
1932年春,艾黎利用4个月时间去武汉参加水灾救济工作,亲眼见到国民党官员的腐败。年末,他结识美国左翼记者史沫特莱,开始与宋庆龄、鲁迅等名人建立联系,参与保护中国共产党人的地下活动。
1934年艾黎和几位外国朋友共同组织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建立了联系。艾黎居住的愚园路寓所顶楼小房间里,设了一处秘密电台,与长征中的红军保持联系。艾黎参加并开始帮助掩护中共地下党员。
风雨与共赢得信任
1935年,中共地下党员刘鼎被安排在艾黎住所,隐居约一年后去西安。艾黎还同宋庆龄、史沫特莱一起,通过国际友人为红军伤病员购买药品,为中共苏区根据地置办无线电通讯器材,输送印刷专业技术人员。艾黎在上海愚园路的寓所,常被用作中共地下党员、革命人士的庇护所。1936年9月,应刘鼎要求,艾黎去西安转太原为共产党兑换红军在山西缴获的地方钞票。这些钞票在西安事变中派上了很大的用场。
1937年10月,回新西兰探亲的艾黎获悉上海在“八·一三”事变中遭日本侵略军狂轰滥炸,立即赶回上海。11月艾黎陪同从北京赶来的埃德加·斯诺和海伦·斯诺巡视上海遭难惨境,谈论中国工业损失和难民未来生存问题。海伦·斯诺提出“中国必须有工业,要搞一个工业运动”的想法,劝艾黎放弃在上海的工作,“干当前所需的事”。艾黎当夜将原先写过的有关在内地发展工业的资料修改为应对当前形势的建立工业合作社的计划草案。
1938年7月,艾黎去武汉为成立全国性工合运动组织做准备。艾黎多次同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共同商讨开展工合运动的作用、性质以及如何争取国民政府批准成立工合全国领导组织等问题。周恩来认为工合主要任务是争取蒋介石共同抗日,尽可能多地争取美国和其他国家对“工合”的支持。博古建议要尽可能把武汉工业迁到西北去。
斯诺通过英国大使先传信到武汉,赢得宋美龄和端纳对发起“工合”的支持。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批准在武汉成立“工合”的领导总部机构。8月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总部在武汉正式成立。艾黎由国民政府任命为“行政院技术顾问”,可到敌后任何地方履行职务。1939年1月,艾黎乘印度医疗队的救护车去延安,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报告了“工合”开展情况,并在延安成立了“工合”办事处。6月,“中国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在香港成立,艾黎被委任为“实地工作秘书”,处理与国内“工合”联系事务。工合国际委员会的成立很快得到国际上的热烈支持。年底艾黎去延安参观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工农产品展览会。展览会上“工合”产品得到了充分肯定和赞许,艾黎第二次见到毛主席。边区主席林伯渠为艾黎题词“祝谢你帮助边区工合之伟大丰功”。不久,艾黎第三次见到毛主席时,主席提出要艾黎“想办法支援在西北指挥游击队抗日的贺龙”。
(艾黎在延安的工合办事处)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反共进入高潮。“工合”运动不断受到反动派镇压,“工合”组织中的不少中共党员被捕,艾黎尽最大努力设法营救被捕人员。1942年4月艾黎在双石铺收到重庆电令,宣布“行政院决定终止你中国工业合作社技术专家的职务。”艾黎决定以“工合国际委员会实地工作秘书”身份继续工作。重点转向为“工合”培养未来青年干部和技术人才。他同英国记者乔治·何克在陕西双石铺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1944年底学校迁到甘肃山丹。1949年解放大西北时,艾黎调拨学校所有卡车,帮助运送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为解放山丹军马场、玉门油矿等地做出了贡献,得到彭德怀的高度赞赏。
1953年底,学校迁往兰州。艾黎受周恩来总理邀请定居北京。此后,他多次参加国际和平会议,在各种国际场合向世界介绍中国。解放后至1985年,艾黎主要从事写作。他每年都要到各地参观访问,掌握第一手资料,用客观报道和新旧对比方式,向世界宣传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他还向世界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生出版作品66本。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中国人民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厚情谊。
1977年12月2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为艾黎80寿辰举行宴会,邓小平同志在宴会贺词中高度评价艾黎对中国的贡献:“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为我们的老战士、老朋友、老同志——路易·艾黎八十高寿,表示热烈祝贺。为中国革命事业尽力的国际朋友有千千万万,像路易·艾黎同志那样,50年如一日,在我们艰难困苦时期,在我们创业的时期,在我们胜利以后,始终如一地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这是不容易的,所以,他受到了中国人民理所当然的尊敬。”
1978年以后,他不断就中国的环境保护、经济建设、资源和青年思想教育、就业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力求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做出贡献。为了帮助山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将自己收藏的近4000件文物捐赠给甘肃山丹。1987年4月,艾黎长期努力新建的山丹农林牧学校正式开学。12月2日,艾黎把专程来向他祝寿的山丹培黎学校师生代表介绍给习仲勋同志,并提出请习仲勋担任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名誉校长,习仲勋愉快地接受了艾黎的请求。27日,艾黎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按照他的意愿,他的骨灰回到了“第二故乡”山丹,与他挚爱的战友乔治·何克一起长眠于祁连山下。
斯人远去德望永存
1997年伊始,从中国的首都北京到河西走廊的山丹县,从新西兰南岛的克赖斯特彻奇到坎特伯雷平原的斯普林菲尔德镇,中、新两国人民都在为纪念他们共同敬仰和爱戴的一位老人诞辰100周年而忙碌。这位老人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纪念活动从11月28日在甘肃兰州举行的纪念路易·艾黎100周年大会拉开序幕,在全国各地接连举行。12月2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织的纪念大会把纪念活动推向高潮。来自北京、甘肃等地的各界人士500多人和新西兰朋友聚集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纪念大会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长贾庆林,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等出席了纪念大会。
2012年9月22日,中国广播网刊发《路易·艾黎精神是一面永恒旗帜》,文中称艾黎“是中国与新西兰友好往来的使者”“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追求,超越种族、超越国界,无私奉献的人间大爱和人文情怀,成为路易·艾黎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培黎人。”
2014年1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时评价“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先生1927年远赴中国,将毕生献给了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
2017年是路易·艾黎诞辰120周年、来华90周年、逝世30周年纪念,中新双方共同商定举行系列纪念活动。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奥克兰与新西兰总理英格利希共同参观了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展览。一帧帧珍贵的照片展现了路易·艾黎自1927年开始在中国工作、生活长达60年,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和工作生活的珍贵瞬间,也串联起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浴火重生、和平发展的光辉岁月。李克强深情地说:“路易·艾黎是中国人民十分尊重的老朋友、好朋友,他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倾注了毕生心血,特别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他与中国人民工作在一起、战斗在一起。中国人民把这段历史永远铭记在心。”
艾黎的一生,是与中国共产党相识、相知,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一生。艾黎与中国共产党跨越世纪,近百年的真挚友谊,体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极端信任和对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百年友谊历久弥坚,路易·艾黎与中国共产党命运与共的故事和他无私奉献、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在更加美好的未来,更要风雨兼程、携手同行!
(作者:赵谦玺 山丹艾黎纪念馆办公室主任、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