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充满活力与梦想的交大校园里
我们共同学习、成长
也共同承担着守护彼此健康的责任
2024年12月1日
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
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
正确面对艾滋病
传递爱与希望,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据国家疾控局公开信息,2024年4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艾滋病发病数5357人,死亡数1718人。世界艾滋病整体确诊数量不断减少,但青年群体的确诊数量无明显变化。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有责任、有能力了解并预防艾滋病,为自己的青春保驾护航。
+
+
+
+
什么是艾?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
1.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之间的无保护性行为,都可能导致HIV的传播。特别是多个性伴侣、不使用安全套等行为及感染性病等,都会大大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输入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等,HIV可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引发感染。尽管随着血液制品管理的加强和毒品打击力度的提升,血液传播已不再是主要途径,但仍需警惕。
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感染HIV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分娩过程中或哺乳时,可能将HIV传给胎儿或婴儿。但通过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和母婴阻断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这一风险。
2. 艾滋病的症状和体征
艾滋病的症状和体征根据不同分期可有不同表现:
急性期
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无症状期
此期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持续复制,免疫系统逐渐受损。
艾滋病期
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如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神经系统症状等)、各种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真菌性肺炎等)及肿瘤(如卡波西肉瘤)。
+
+
+
+
防“艾”于未然:
如何预防艾滋病?
自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以来,艾滋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尽管科学界在艾滋病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根治药物,因此预防艾滋病显得尤为重要。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认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如一夜情、多性伴侣等;正确使用安全套,在进行性行为时,务必正确使用安全套,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查,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艾滋病感染状况。
2.避免血液传播
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或其他可能接触血液的器械;尽量避免到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侵入性操作,如拔牙、纹身等;如果需要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确保来源合法、安全。
3.避免高危行为
禁止吸毒,特别是静脉吸毒,避免共用注射器;不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4.暴露后预防
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艾滋病或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对于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员,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体液交换行为),应尽早(不超过72小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以降低感染风险。这种暴露后预防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坚持服用足够的疗程。
+
+
+
+
勇敢直面“艾”:
如何治疗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会缓慢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虽然还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但已有非常好的治疗手段。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接受现实:首先要接受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的事实,不要逃避或否认。
保持积极心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这对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尽快前往医院就诊:通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和诊断,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遵循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物,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和剂量。同时,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进行抗病毒治疗
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通过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使免疫系统逐渐恢复。
定期检查: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包括病毒载量、免疫细胞计数、肝功能等,以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调整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高。
避免传播给他人
正确使用安全套:在进行性行为时,务必正确使用安全套,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不共用个人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防止血液和体液直接接触。
告知性伴侣和密切接触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后,应及时告知性伴侣和密切接触者,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寻求心理支持和社会关爱
心理疏导: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帮助自己缓解压力、调整心态。
社会关爱:与家人、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关爱。同时,也可以加入相关的艾滋病患者支持组织或社群,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和心得。
多一些关“艾”:
正确看待艾滋病群体
没有体液交换的日常生活不会传播,例如蚊虫叮咬、完好的皮肤接触唾液眼泪和汗液、拥抱握手共同进餐等,大家不必谈“艾”色变,同时也要正确对待艾滋病群体。
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我们需要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了解艾滋病的可防可治性,知道现代医学已经能够通过抗病毒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命质量。
消除歧视和偏见
艾滋病患者同样享有健康权、教育权、工作权等基本人权。我们应该避免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歧视和排斥,而是以平等、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他们。
认识到艾滋病并不是一种道德缺陷或污点,而是一种疾病。患者同样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被孤立和边缘化。
提供支持和关爱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公益活动,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关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倡导科学防控和健康教育:
积极参与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推广科学的预防知识和方法。
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误解和恐慌。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尊重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不随意泄露他们的个人信息和病情。
在提供帮助和支持时,要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避免强加于人。
防治艾滋,你我同在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我们肩负着传播正确知识,
消除社会偏见的重任。
用知识和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并进
用爱和科学的力量,
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世界!
END
「出品 /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新媒体工作室」
图文来源 /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
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封面设计 / ok
编辑 / ok
责任编辑 / 蒹葭 嘉木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
围绕中心、服务发展
传递资讯、交流思想
凝心聚气、成风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