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后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该条例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
和司法六大保护为主要章节,
旨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检察官梳理三个案例,为大家讲述
检察机关是如何开展未成年综合司法保护工作的。
案例一
“通过这事,我已经认识到了错误,作为母亲,我要给孩子做好正确的教育和引导。”2022年3月,检察官在对一起案件的帮教和家庭教育指导情况进行回访时,犯罪嫌疑人母亲瞿某深深地忏悔道。
2021年8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钱某与母亲瞿某一同殴打他人而共同涉嫌故意伤害罪。同年12月,该案移送乐清市检察院审查起诉,经办检察官立即对钱某开展释法说理,并委托第三方社工组织开展观护帮教和心理疏导工作。2022年1月25日,向其父母制发了该院第一份《家庭教育指导令》,对钱某父母进行训诫并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在对钱某观护帮教期满后,考虑其犯罪情节较轻且有多项从轻处罚情节,乐清市检察院于2022年6月1日依法对钱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随后,乐清市检察院联合市公安局、市法院、市妇联于2022年4月出台了《关于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协作机制的意见》,规范开展对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现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效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职责,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本案中,正是由于钱某父母的不当行为和不健康的家庭关系才导致钱某走上了犯罪道路。乐清市检察院将强化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通过开展亲职教育、家庭辅导等活动,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理念,引导他们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
案例二
“我们一定会认真落实‘五必须’规定,仔细查验入住人员身份信息。”乐清市某网约房经营者向检察官郑重作出承诺。
2024年年初,乐清市检察院检察官对辖区内网约房进行走访时发现,部分网约房未严格查验入住人员的身份信息,未成年人可通过手机完成网约房的预约、入住、退房。
经走访发现,辖区内部分网约房存在登记信息不完整、未在公安机关登记接受管理、未成年人入住不规范等问题,这类场所容易滋生未成年人被侵害等违法犯罪行为。乐清市检察院多次与市公安局磋商,发送磋商意见书,并于2024年8月2日联合多部门召开网约房专项整治行动会议,要求经营者签订“五必须”安全承诺书,要认真查验入住人员身份,发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线索要及时报告。
《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旅馆、宾馆、酒店、民宿、客栈等住宿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时,应当查验未成年人身份。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乐清市检察院将通过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方式,对相关涉及未成年人安全隐患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根除违法犯罪土壤。
案例三
“接下来,我就在乐清找个工作,不再把女儿一个人留在家里了,也会多多关心她。”小兰(化名)的父亲向检察官和社工老师郑重承诺道。
2022年3月12日,因父亲在外务工,独居的15岁的小兰遭受他人暴力侵害。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犯罪事实,但经检察官多方补证后于2022年8月8日对其提起公诉,该被告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针对小兰父亲没有履行监护职责,乐清市检察院向小兰父亲制发了督促监护令,责令其重视法定监护职责,切实承担监护责任,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同时,检察官多方联系小兰生活辖区内村委、妇联等单位,做通被害人亲属思想工作,落实临时监护人。与教育局、学校沟通,为小兰提供免费在校食宿,解决单独住宿问题。针对小兰生活困难问题,依法向其开展司法救助。在小兰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后,开展支持起诉,为其指派法律援助律师提供法律帮助,最终胜诉。2024年4月,该综合保护案例入选了浙江省检察院、省总工会、省妇联联合发布的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要建立司法保护联动机制,检察院应当统筹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等检察职能,依法加强对涉未成年人权益案件的法律监督。乐清市检察院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在追究侵害人刑事责任的同时,更加关注未成年女性的权益保障,通过联合多部门提供帮扶措施,完善治理和监管机制,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
文丨 徐程扬 编辑丨郑雯静
跨越千里!“全国十佳公诉人”南俏俏为海西州检察干警开展“云培训”
誓言铮铮,检徽熠熠!乐清市检察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喜报丨乐清1例!浙江检察发布“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