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⑦

文摘   2024-11-20 08:02   新疆  

第二章 3

促进绿水青山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

(24)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必须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加强生态保护补偿,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明确产权主体。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清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划清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丰富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类型,合理界定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权责归属,依托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

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通过政府对公共生态产品采购、生产者对自然资源约束性有偿使用、消费者对生态环境附加值付费、供需双方在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中的权益交易等方式,构建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市场体系,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全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要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健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统筹兼顾、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强化激励与硬化约束协同发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分类补偿制度,加强补偿政策的协同联动,统筹各渠道补偿资金,实施综合性补偿,促进对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加大对森林、草原、湿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运用好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把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等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发力,有奖有惩,决不能边拿补偿边污染。

(25)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要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化、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推动工商资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群众,大力度实施易地搬迁工程,让他们到有利于发展的地方发展,使原来居住地的生态得到改善修复。


第三章 1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26)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随着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往往最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破坏了、环境恶化了,那样的现代化不是人民希望的。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民生短板。
(27)生态环境保护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我们的发展是为了什么?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一些。但是,如果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给破坏了,最后还要用获得的财富来修复和获取最基本的生存环境,这就是得不偿失的逻辑怪圈。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必须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来源:学习出版社

编辑:王嘉蕾

一审:王筱庆

二审:郭刚

三审:张晶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fkswxb@sina.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20032


阜康零距离
洞悉阜康百态、捕捉精彩瞬间,新闻资讯权威发布就在您的身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