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北大教授、北创营导师向勇担任!

创业   2024-09-03 18:07   北京  

5月18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教席
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这是中国首个
关注乡村地区文化创意与发展的联合国教席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导师
向勇 担任教席主持人


去得了远方,也回得了故乡——北大学者向勇专访 
文:陈雪霁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办公室所在的燕南园,2023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正是在这一方天地中,向勇承其师长,领其学生,共同见证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生、发展和繁荣。耕耘二十载,向勇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领军学者,担任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社科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等重要称号和职位,然而私下里,他更愿意称自己为燕南园阁楼里的大象。 

而今从走出阁楼,向勇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中国经验,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以中国经验反哺世界,成为北京大学有史以来第三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席位的学者。自1992年设立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项目,至今已在120个国家设立了超950个教席,覆盖教育、自然和社会科学、文化与交流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管的各重要领域。在中国设立的教席30余个,此次揭牌的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教席是中国首个关注乡村地区文化创意与发展的联合国教席 

作为北京大学第三个教席,向勇团队长期致力于以文化创意赋能乡村可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以“文化连接、创意赋能、价值共生”为核心理念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北大乡创模式,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此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大学设立“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教席,体现出对北大乡创模式的认可,和对北大这一领域未来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作为教席主持人,向勇将带领教席团队,从乡野阡陌走向世界各地,促进人类教育文化事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增进人类共同福祉。 

北大人传唱的《燕园情》里有句歌词:“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一程山路,一程归途,“我们既去得了远方,也回得了故乡。”这是向勇的心愿,也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丢不掉的眷念。 


寻  根

四川省宣汉县白马镇,是一座位于大巴山腹地的小镇。在绵延青山的包绕下,一个个小山村遍布在山谷和溪畔中,四季更替,溪水流淌。这座多年来静谧的村庄,这五年来,开始变得热闹熙攘。

2019年,中国首个乡村艺穗节在白马镇成功举办。经典的电影轮番展映,文创的小摊接连铺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志愿者纷纷前往。淳朴的民风和文化智慧的碰撞下,沉睡千年的小镇被唤醒,熙来攘往,欢声笑语。

这一切奇妙的变化,离不开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情感的发起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向勇。自2015年开始筹备,到2019年花田间营地正式启动,向勇将向家祖宅打造成为一个乡村文化赋能空间,“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就此应运而生。






 △2019年宣汉县白马镇举办了中国首个乡村艺穗节 

向勇的家乡位于四川省宣汉县白马镇毕城村。童年的他常在家乡的白秀山顶远眺,喀斯特地貌的大巴山脉,巍峨耸立,蜿蜒崎岖,环抱着山谷间的烟火人家。半新半旧的民房点缀在青山翠绿中,周边的田地里是连片金黄的油菜花,顺着山势铺向远方,花田在房前屋后追逐着盛放。

在外工作定居以后,每年回到老家的次数逐渐变少。“父亲和我们说老家的房子荒废太久,要我们带着小孩子回去住一住,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根。”

花田生生,乡愁深深。父亲话中的乡土情怀触动了向勇,“一个人一定要有根,没有根就没有底气,没有基础。”作为一名北大艺术人文领域的学者,他决定回到祖宅,用艺术唤醒乡村文化,将老屋修缮变成一次文化行动,开启崭新的乡村建设。

 △田野间的向家院子以及全貌

关于乡村建设,时下有很多概念:艺术乡建、乡创等等。而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概念,其核心本质都是从乡村出发,去解决乡村面临的问题。“自2015年开始筹备,到2019年花田间营地正式启动,因为项目耗时4年多,乡亲们就在议论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改造?有人推测我们在建学校,也有人说我们在做展厅和民宿。”

其实,向勇对老宅的改造,并不是简单的修缮和重建,而是将其变成一座对村民开放的文创综合体——“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这座独具匠心的三层建筑里,展览馆,美术馆,影音馆,书房,图书馆,一应俱全:一楼为公共空间,包括美术馆、影音厅、工作坊和餐厅等;二楼为生活空间,有书房、茶室、居室和观景阳台;三楼为研习空间,有书室、禅修室和书舍,游客可以在花田工坊体验手绘、在萱萓草书馆阅读、在阁楼的大耐堂抚琴。

 △院子大门 
游客可以在花田工坊体验手绘、在萱萓草书馆阅读、在阁楼的大耐堂抚琴 

 △向勇与村民们交谈

“在一个很有品质的空间里,村民们能够耳濡目染地去提升自己。”向勇希望自己亲手打造的这个空间,是具有连接和生产能力的,让外部的人走进乡村,并发生一些不期而遇的碰撞。通过艺术创作的改造,越来越多富有人文意义和商业价值的活动在这座老宅里开展。2019年5月,向勇在这里举办了北京大学跟澳门理工大学的研学营,自此之后,这座原本交通不便的小山村与外界的连接开始变得频繁,吸引了越来越多前来采风的艺术家和支教的志愿者。

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

 △村民的房屋外装饰着具有当地文化元素的绘画

 △村民的房屋外装饰着具有当地文化元素

秉持着“共生、链接、赋能”的理念,公益、研学与旅游等元素渐渐被融入进来,越来越多的活动在白马镇毕城村接连举办:白马论坛国际乡村创客大会、白马山森林音乐节等大型活动,花田艺绘项目、花田课堂STEAM夏校等公益项目,最为盛大的当属一年一度的大巴山花田艺穗节。白马花田间成为了宣汉县图书馆白马镇花田间分馆,也成为了宣汉县乡村旅游实训基地和乡村留守儿童教育基地;向家院子成了创客营地,同时也是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考究的布局与整洁的环境,庭院里美味可口的烧烤和坝坝宴,充满艺术氛围的村镇,满目星河的夜景……这里的每一件事物都叫人流连忘返。

大巴山花田艺穗节

白马镇夜晚的星河 

土地上有文化,土地上有情感。在白马镇的大地上,向勇做到了。

使  命


从高中到大学,向勇一直热衷于做一些文化传播的工作,包括在高中参与学校的黑板报创作、校广播站的组织,在大学担任过哲学系的系刊主编、组织文化艺术节庆活动。这些经历让他在学习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同时,对文化的生产、传播、分配和消费等环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6年,向勇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哲学专业。1998年,恰逢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大二的向勇作为志愿者,参与了院系的校友接待和活动组织等工作。当时,美学大师叶朗担任哲学系、宗教学系和艺术学系三个系的主任,他召集了在校庆期间参与志愿服务的部分同学,召开了一场座谈会。

与同学们聊天的过程中,叶朗向年轻人们预测,在21世纪有两个新兴产业将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是信息产业,一个就是文化产业。他从美学研究的角度谈到了文化产业理论和实践,讨论如何让文化的传承更加恒长,传播效果更加深远。他认为,不仅要看到文化以产业的方式所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更要看到产业的手段对文化传承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十多年过去后,叶朗在和学生们聊天里提到的这两个预测,都非常准确地应验了。其中,关于文化产业的论述,也深刻启发了即将本科毕业的向勇,鼓励他在文化研究、文化传播领域的相关专业继续深造,将理论学习和文化实践结合起来:“我立刻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产生一种被召唤的使命感。”

从本科主修哲学、辅修经济学,到艺术学硕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向勇在不断的自我研究探索中走向了这样一条跨学科之路,从审美文化走向大众文化,从大众文化走向文化研究,从文化研究走向文化产业。他所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学”以及对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产业基础理论与文化产业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开拓性研究,不仅及时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更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学者。

向勇著作《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2024年5月18日,向勇带领团队成功申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教席,并担任主持人。让艺术审美走向大地,走向大众,向勇又带着它们从城市又走向了乡村。在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非金山大学、巴黎八大、韩国安东大学、越南社科院、腾讯研究院等国内外高校学者和知名企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教科文组织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教席专注于乡村发展建设。立足于文化产业和乡村研究,该项目围绕乡村文化振兴的理念,将文化资源和创意经济融入乡村发展。

乡村建设的目标,是打造美丽乡村和和美乡村。向勇带领团队,在人文乡建的基础上推动这一进程。发展乡村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一套系统、有机的方法论,通过几步来了解乡村,采用乡土考察的方式,像大家现在身处乡村一样进行探索。乡土考察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发现地方、故事提取、创意转换、商业转换。向勇及团队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来推进乡村建设,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落实和发展。

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针对乡村儿童、女性、创业者和基层管理者,向勇带领团队一起制定了四大行动计划“花田课堂:儿童启美的无界学院”“美丽工场:女性主理人的就业天地”“共富工坊:乡创特派员的创扶基地”“向日葵计划:乡村治理者的育成行动”,来促进全球乡村地区的创新与繁荣。

孩子与志愿者一起画彩绘 

参加花田间儿童阅读活动的小朋友 

我们把做了5年的花田课堂标准化为针对儿童开展的美育教育,改善乡村儿童接受艺术和文化教育的机会。我们也有针对性的培训乡村女性的就业技能,让她们从田间劳作中解放,创作一些好的产品成为乡村活文化的吸引物

白马花田毕城村孩子们的《花田诗集》

从宏大叙事里落地,去关心每一个生命个体,这是向勇的努力,也是每个北大人的传承。


抵  达

在没有录音技术之前,声音的传播只能靠人的歌唱表演才能实现传播,但无法保存下来;录音技术出现后,声音可以通过录制而被保存,唱片业由此诞生。而现在,黑胶唱片、磁带的使用者少了,唱片业又衰退了;可在互联网上听音乐的人更多了,数字音乐产业繁荣了,因此,整个音乐产业壮大了。

以此为例,向勇强调了数字技术对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并对此秉持着乐观主义的态度:“技术介入文化生产才会出现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离不开技术。从印刷技术到摄影、影视以及网络文化技术,AI和数字文明时代也是一种工具的进步。”

在向勇看来,技术是工具,文化是核心,文化产业的创新也一定与技术相伴。“摄影技术的出现并没有让油画消失,而是激发出了印象派和达达主义。使用者不同,AI创作的艺术品肯定不同。”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现象,从表面看,这个产业庞杂、元素多元、体系宏大,似乎无所不包,而又边界模糊。因此,文化产业更需要通过媒体技术,传播文化产业专业化的知识体系,依据符合网络短视频的传播规律,对文化产业的知识进行科普。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不少视频创作者已逐渐在“影视区”“知识区”视频中加入文化产业视角。不久前,向勇也接受了一档央视文旅探访节目的邀请,分享乡村振兴经验以及乡村文化魅力。通过大众媒介的科普,文化产业更进一步,走向了寻常百姓中去。

向勇参加央视文旅探访节目 

向勇认为,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创意旅游者借助智能终端不仅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消费,也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产消一体者。时下流行的旅拍、旅游直播就是互联网与旅游影像的融合结果,已经成为各大景区旅游消费的主流趋势。

“我们要走出书斋,到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中去。从乡村的直播带货,金溪县的元宇宙VR实景,到AI公共服务和区块链养鸡,从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中,向勇相信中国在数字化产业将会有自己独特的赛道和亮点。

“乡村文化的推广不仅要做旅游,更要有活态的民俗。” 对于向勇来说,艺术的生产本质是意义生产。致力于乡村建设,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向勇将艺术治理写在祖国大地上:他为这座小镇独创“白马乡创模式”,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繁荣。被省级森林公园覆盖的白马镇也在向勇的文化治理下,变成了如今的森林文创小镇。位于巴文化城市交界的白马镇,已经成为了巴文化高地的载体。

中国日报国际版整版报道“白马花田”乡创模式 

白马花田成功的乡创范式,也推广到了浙江湖州窑里村。2024年7月1日,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与南非金山大学文化与政策管理学院共同发起举办的“窑里村国际艺术乡创工作营”正式开启。以“在乡村,见世界”为主题,来自全球 16位与艺术相关专业的师生的相聚窑里,共同开启艺术乡创之旅。在艺术创意与文旅融合的碰撞下,诗与远方的携手,变得更有温度和美感。在这里,遥远不再遥远,未来触手可及。

左下图:窑里村主题定位“儿童友好村”;右下图:南非金山大学的学员们在窑里村体验传统文化 

“白云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北大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源头是赓续百年的宝贵传统。从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研究院到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田野巡察,从山东邹平到江苏吴江,从云南弥渡到安徽潜山,这些跨越时代和地域的乡村建设实践,真实地记录了一代又一代北大人扎根乡土、接续前行的初心使命。

“故乡不是与一个地点相连的,而是与一群人相连的。”在乡村开展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的社会行动,是向勇回到“故乡”的一个“任务”,也是一个人的生命体验中最为完整的“一个经验”,最为圆满的“一个经验”,不仅是面对自身过去和人类历史的生命体认,更是面对个人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生命体验。

我们不是在乡村现场,就是在去乡村的路上。这就是乡建人的日常生活,这是乡创人的幸福所在。

——向勇


个人简介

向勇,四川宣汉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理事,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创专委会会长。主要从事艺术管理、审美经济和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与文化实践,先后出版《创意管理学》《文化产业导论》等专著10余部、《创意与管理》《创意战略》等译著4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基因与中国道路》等编著50余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各类研究课题60余项。先后入选杭州钱江特聘专家、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教席主持人。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全国班”是北创营目前唯一的全年制旗舰级公益课程。本课程聚合了北创营平台优质的学者专家以及优秀的领军企业创始人,旨在招收国内外优秀的创新创业者。

北创营全国班本着“分享”“发展”“融合”“创新”的宗旨,广泛地吸纳国内外的创业项目,不拘泥于项目的地域和产业类型、申请人的年龄以及创业经验,看中项目自身的技术创新性和市场结合性。

让更多创业者通过北创营全国班得到尽可能全面的创业培训,结交有效的创业伙伴,打通项目落地的政府渠道,解决当前的发展难题。为发现、培养、服务未来执掌百亿、千亿级别企业的新领军人物搭建平台、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全国班十一期招生正在火热进行中,

欢迎点击蓝字了解更多招生信息!





END

感 谢 关 注 与 支 持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是北京大学创新创业扶持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宗旨立足北京大学雄厚人文底蕴、科教资源及全球校友网络体系,培养中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