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民生银行在那一波行情的上涨中,估值已经甩开了其他银行半条街。我当时虽然看好它的模式,但是觉得这样的估值可能不能持续。到时候要么别的银行涨起来,要么民生银行跌下来。于是我就在一个账户留了几百股民生银行,然后其他都换成了别的银行股。
大盘也在2440.8点之后,开始回调。下跌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重庆事件,有的说是主力出逃。实际上在我看来就是社会资金流动困难,利.息高了。到了6月底的时候,资金紧张到了一个恐慌的地步。
2013年6月,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这个是足以载入中国银行间市场史册的记录。
资金紧张,反应到股票市场就是大跌。6月24日兴业银行居然跌停了,而且第二天集合竞价的时候,也是一度跌停撮合。
这个时候市场恐慌到了极点,我也是非常的害怕。但是我想了想当时错失汇丰银行的那个感觉,最后还是揪着心,把融资账户的额度买了一大半。然后大盘就开始反弹了,那一天大盘最低点位是1849。
现在看来1849点是类似1664点的大底。但是那个时候谁也不确定,当时国债逆回购经常看得到30%的报价。
那一年很多债券基金爆出了不少黑幕,很多基金经理为了追求利益,买了不少的非标产品。当社会资金成本高企的时候,基金的收益率就会下降。而资金紧张又给不少基金形成赎回压力,其中机构客户成赎回主力。
债券基金的赎回,给债市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不少基金经理只能卖出债券,这就导致债券市场陷入债市下跌--债基赎回--债市下跌的恶性循环中。
这个时候,债券市场就出现了一些后来很多人百思不解的情况,居然出现了一些跌破面值的AAA可转债,中行转债。
我当时本来研究的标的物是中国银行。我觉得它的业绩不错。分红又高,达到7.2%。估值很低,动态市盈率只有4.17倍,市净率0.83。本来准备重仓,但是我看到中行转债之后,我觉得中行转债相比正股,估值更低。
因为中行正股和转债基本持平,而且转债比正股,每年还可以增加1.7%的债券利息。中行正股分红股息要扣税,可转债却可以避掉股息税,而且安全性更高,因为100元的价格,对应的债券收益率是2.26%。就算股市暴跌,中国银行不破产,到期回售也不会亏钱。
而且最关键的是中行转债可以做正回购,最大可以放大到本金的250%,按回购年平均利率3.5%计算。最差到期回售,还本付息,但是哪怕有小反弹,中行的股票涨30%,那么杠杆后的收益率超过70%。
我盘算了一个晚上,觉得这是人生七次机会的又一次,这次要吸取教训。不但一定要全部押上,而且还要狠狠的上。第二天一早起来,我就直奔银行,咨询抵押房子、办信用卡事宜。然后又跑去龙岩能够找到的银行,都去申请了信用卡。一个月不到的时候间,我就办了光、招、农民、工、建设、新、中国等十几个银行的信用卡。
当时开户的华福证券,觉得我是小客户,不让我开正回购。于是我就换了一个券商,开了正回购,然后把抵押的房子,刷出的信用卡全部一把梭了,买了进去。
当时我把这个投资思路告诉父亲的时候,一向保守的老爹,也觉得中国银行二年内破产,怎么可能?他也觉得必须重注。过后我算了一下,那一单相当于用了五倍的杠杆买了这个。
买完之后,我越想越觉得这个投资靠谱,万一来个大牛市呢,直接可以改变人生。心花怒放之余,忍不住在雪球上发了我第一篇长文,题目就是:论中行转债杠杆的必要性。
帖子一发完就几百个人回复,祝福点赞的人都有,但是喷子也不少。不少人说银行股分红还不是一样要除权,相当于割自己的大腿肉自己吃。我的解释是:分红相当于是一个现金选择权。不可能一直分红一直除权到零。最终还是会以净资产和估值决定股价
但是更多的家伙一上来就说我是傻逼,当年我还是一个小清新,不是像现在这样已经进化成了一个著名的毒舌。被喷的焦头烂额准备删帖之际,来了一个日后的大神,就是阿土哥。
那时候我和阿土哥都还是屌丝,当天就讨论到了半夜。阿土哥执行力很强,第二天就去找了一创的剑哥,一口气上了十倍杠杆,一战成神,现在江湖上还都是阿土哥的传说。
上了正回购之后,感觉自己炒股开始有点上班的感觉了。每天早上我还没有睡醒,券商小妹就会打电话叫我起床:魏总啊,我们今天还有欠款,或者我们今天欠库了。每天下午收盘前自己要检查一下有没有未完的负债。每天晚上还要看一下交易所的质押率,算一下自己抵押物够不够,要不要补仓,明天要交多少钱?
没有钱的日子过得朴实无华,而且简单、枯燥。
其实很多时候经历过熊市的人,才能深深地体会熊市的好,到那时候真的遍地是黄金。
14年的时候,有一次南京钢铁有限公司预告亏损,即将带帽ST。它发行的债券122067马上就下跌到了77左右元。实际上这个债券因为南钢的实际控制人是复星科技,董事长是郭广昌。而且,复星科技给它提供了全额不可撤销担保。
因此觉得这个债券基本可以等同于复星高科的债券,如果按期回售的话年化收益达到20%,要是采用正回购的方法,年化收益超过36%。于是我开盘买了一些,很快它就涨了15%,算上杠杆相当于有30%的收益,然后我也就走了。
我当时用了那么多杠杆之后,我只能每天不停的找钱缴纳利息。我其实那时候知道自己炒股已经有点入道了。但是我还差一场伟大的胜利来证明自己。
我也知道茅台那时候估值很低,茅台跌到120元,董宝珍履行诺言在雪球裸奔的时候,我也动过心。但是它跟基本无风险,可以低成本上很多倍杠杆的中行转债相比,其实没有什么吸引力。
2014年的大牛市,可能是从交通银行的混合制开始拉开序幕的。当时大家对这个消息从各种角度解读。有看好的,也有看空的。当时我用融资融券账户也买了不少,成本价3.8左右。
我看到消息,感觉就像在隧道里走了很久的人,突然看到尽头的一丝光明。我立即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贴。直接吹票说交通银行将会在一年半涨52%,逻辑是:混合制其实就是一个字,卖。
国有资产不能低于净资产减持,这个是2006年国有股减持的一个硬性条件。那么按现在净资产计算,交通银行最少要涨这么多。果然第二天高开了1.56%之后,直接封涨停了。
股票脉冲的大涨了几天很快就到了2200点,2013到2014年,股市一直在搞一个满2200返200甚至300的大酬宾。这次一到2245点又开始往下走了,再次回到2195点。于是很多人又开始卖出股票了。
当时买中行转债的时候 102跌到96买的人都忍住了。反弹到110,很多人就卖出去了,包括跟我买的一个朋友。所以说绝大多数的散户,来股市其实就是为了解套的。大家天天嘴巴上说:要忍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但是实际情况是,守住赚钱的股票比守寡还难。
这些卖出的人,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今后可能一辈子都看不到2195这个点位了。当然我当时也没有意识到,但是我知道我可以继续等到2016年6月份。
投资最关键的三个问题:最惨会亏多少,最多会赚多少,最后时间点什么时候。我觉得中行转债在这个方面很好回答:最惨亏点利息,最多无穷,最后时间点就是2016年的6月份。我既然押了大小就要买定离手。
行情一天天的好起来了,中国银行也是进二退一的慢慢上涨。2014年11月11日。当天正好去香港,过海关,突然间看到中国银行涨停了。我第一个反应是大智慧软件坏了,刷了几遍都才知道是真的。大卫群里那些本来天天打趣阿土哥,中行涨1%就相当于涨停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过后我听说了未经证实的消息:一个基金当时用正回购买了不少中行转债,大概获利50%,但是没办法出货。后来这个基金灵机一动,用了一部分钱把中国银行拉了一个涨停,然后顺顺利利的把转债给卖了。
当天还给羊毛党留下了卖出中国银行换进中行转债5%的溢价空间。羊毛党们闻风而动,个个买进中行转债准备转股。而基金则高高兴兴在125元把转债卖了。
第二天基金没有给羊毛党一点机会,直接把中国银行砸了一个5%的低开,留下一群羊毛党在风中凌乱。中行转债很快的就回调了10%,当时群里的羊毛党又怀疑大家都被那个基金给坑杀了,有些人就割肉止损了。
股市的变换莫测就在这里,一个合适的模式就会在下一个阶段不合适。割肉止损的人很快就后悔了,几天之后中行转债就非常迅速的继续创了新高,而我在此期间还利用中行转债抵押折算率上调的机会,又加了总仓位的10%。
11月28日,中国银行再次涨了8%+,对应的中行转债应该是134元,但是当天留下了2.5%的折价。从那天开始我就开始了每天的卖出中国银行买进中行转债的搬砖之旅。每天多则2.8%少则0.25%的套利。
几个月下来让我把105的成本,基本上降低到了78元。2015年的1月份中行转债到了198元,而我转股之后相当于202卖了不少。当时的股市点位在3300点。离那一波的最高点还有50%的空间。但是对于我,其实牛市已经结束了,当然我当时也没有意识到。
很多人在上涨的过程中,陆陆续续的卖出了中行转债。我因为第一是觉得它没有到我估算的价值,第二是每天都够套利收益几万,再加上打新股的时候可以正回购抵押出资金申购新股。我就一直留到了最后一天。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减仓一点,我的回答是:现在是牛市,牛市不多赚点,熊市哪里有钱亏?
2015年3月6日中国银行可转债强赎,我把所有的可转债换成了股票。然后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帖子:世间再无中行转。
我从96年开始炒股,每次就算碰到牛市或者牛股,我都没有办法把握住。中行转债,算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投资,不但跑赢了大盘,而且从头到尾一直坚持了下来。而且从此之后,我觉得我算是真正的建立了自己的投资操作体系。
其实投资有时候就像做一个数学题,你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每一次的投资行为进行系统的评估:风险程度,胜负比例,输赢赔率、资金成本、时间损耗、机会成本等等要素进行系统性的评估。最终计算出每次投资是否具备价值,需要下注多少仓位,到什么时候应该止盈或者止损。
在系统的完成了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你就只要简单地买进,然后在承担市场风险的同时让时间来验证:你的计算是不是正确,你的逻辑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除此之外并不需要支付任何的其他费用。在当前中国股市投资,还不需要缴纳任何资本利得税的情况下,我觉得股市是最好的能力变现的场所,同时也算是对于普通人最为公平的博弈场所。
然而很多的人,很可能乐观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或者运气,觉得自己可以在一边娱乐的同时,一边把钱给挣了。更为要命的是,有的人错误地把自己运气当做了能力,把和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家庭资产投入了股市,最后导致了较大的亏损。
职业投资十多年以来,见过太多类似的例子,有的人是在资金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有的是在小试牛刀之后,就贸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觉得自己可能可以复制一些成功者的经历。
但是作为一个准入门槛基本为零的行业,成功的概率就会比较小。想通过股市投资改变生活乃至实现财富自由的过程其实是很困难的。坊间耳熟能详的那些成功者,要么有过人的运气和魄力,可以在孤注一掷的同时还能百步穿杨;要么就是有常人所没有的天赋和敏锐,操作起来如天马行空、羚羊挂角,而这些都不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学习和复制的。
绝大多数的普罗大众只能通过:多学习多阅读,在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这个方法,来实现提高自己的成功率的目的。
我个人觉得自己20多年的股市经历和心路,算是一个比较崎岖蜿蜒的历程:既有单位上班炒股的经历,又有职业投资的感受;既有小打小闹的娱乐,也有杠杆用到极致的搏命,既有濒临破产的痛苦,也有杠杆翻倍的狂喜。与此同时自己在这几十年的过程中也是一直在不停的学习阅读、思考反省、回忆总结,感觉可以作为一个比较丰富样本供大家参考。
因此借本次集思录的活动,将自己的投资经历、心得体会整理汇总,供大家借鉴参考,以感谢这么多年以来,各位朋友对我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