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的一百年前,
即秦惠文王在位时期。
当时,秦岭以南有巴、蜀与苴等小国。
他们大致由盘踞川东、川西的两大族团组成,
其中,蜀国都城在今四川成都,
巴国则以今重庆一带为中心。
巴蜀各国占据着长江上游的富庶之地,
凭借蜀道天险防备北方的秦国,
且可从水道向东通往楚国。
公元前316年,
苴国(都城在今四川广元市)与蜀国交战,
苴国国君失败后逃往巴国,
并派人向秦国求救。
秦惠文王犹豫不决,
召集大臣们开会。
秦国名臣张仪主张,
先东出攻打位于中原的韩国,
挟周天子以令天下,建立霸业。
大将司马错却主张借机南下,
灭掉蜀国,
得其地以扩大国土,
取其财以富国强兵。
最后,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
命张仪、司马错等人
率军经蜀道南下,攻灭蜀国。
蜀亡后,
秦军乘胜追击,
又灭了苴、巴两国,
在当地置郡建城。
秦国南并巴、蜀,
是秦统一之路的重要序曲。
这标志着位于黄河流域的秦国,
将势力延伸到了长江上游,
占据天府之国的天时地利,
为日后东进灭楚与统一六国奠定了根基。
因此,有“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之说。
图片|重庆洪崖洞夜景 · 摄图网 ©
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
从此更加血浓于水,
巴蜀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主体之一。
到如今,巴蜀之地以成都、重庆为中心,
已经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
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
这就是长江上游地区的成渝城市群。
图片|川渝火锅 · 摄图网 ©
万里长江第一城
传统意义上的“长江”,
以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
与支流岷江的交汇处
——宜宾为起点。
长江干流自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段,
因大部分流经原四川省境内
(今有683千米江段属重庆市),
故又称“川江”,古称“蜀江”。
川江水系,
流过四川盆地
及四周倾向于盆地的高、中、低山地带,
接纳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支流,
滋养了作为中华文明起源之一的巴蜀文化。
巴蜀名城兴起于大江两岸,
最初由四川盆地东部的巴人,
与定居于成都平原的蜀人共同创造,
大致分布于今四川省与重庆市,
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
图片|四川省地图。审图号:GS(2019)3333号 · 自然资源部©
由于坐拥金沙江与岷江围绕的形胜,
位于四川南部的宜宾,
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其三面环山、三面临江,
与云贵高原接壤,
江水在城东汇入长江干流。
宜宾为古巴蜀部族中的僰人所建。
据《史记》记载,
周武王伐纣时,
僰人曾赴中原会盟,助周灭殷。
图片|宜宾南溪长江大桥 · 摄图网 ©
而今,在麻塘坝和苏麻湾等地的山崖上,
古老的僰人悬棺
似乎见证了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悬棺层层叠叠,高悬绝崖,
置放高度一般为25-60米,
最高者达100米以上,
因其难解的谜团,充满了神秘色彩。
宜宾是一座被青山绿竹环绕起来的城市。
城西北的真武山与翠屏山相连,
真武祠掩映在林木深处,
登山眺望,
可俯视长江秀色,为川南道教名山。
宜宾市境内,
蜀南竹海东西连绵十几公里,
覆盖了宜宾城外的峰峦峻岭。
图片|蜀南竹海龙吟寺 · 摄图网 ©
相传,宋代文人黄庭坚游至此处,
见宜宾翠竹如海洋一般浩瀚壮观,
赞叹道:
“壮哉,竹波万里,峨眉姐妹耳!”
遂以扫帚为笔,
在石上书“万岭箐”三字,
作为竹海之名。
图片|蜀南竹海林间公路 · 摄图网 ©
在山水滋润下,
宜宾人自古擅长酿酒,
用当地所产高粱、糯米、大米、
玉米、大麦五种粮食酿成佳酿,
也使宜宾成为著名的“酒都”。
长江从雪山中走来,
接纳巴蜀众水,
不仅塑造了宜宾的山川形胜,
九天开出一成都
在巴蜀名城中,
川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成都
可说是正儿八经的古都。
从古蜀国的开明九世(一说五世)开始,
历史上先后有公孙述、刘备、李雄、
谯纵、王建、孟知祥、张献忠等十多个人物
在成都建立朝廷。
尽管这些君王都偏安一隅,
从未统一神州大地,
成都却在2300多年的建城史中创造了两大纪录:
一是城池屡有兴废,但城址一直未变,
“两江抱城”格局依旧存在;
二是政权屡有更替,城市名称从未变更。
⇩
音乐:猴子音悦授权,素材:摄图网授权
早在夏商时期,
四川盆地就已经出现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
成都城西,3000多年前的金沙遗址,
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
而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
也为古蜀历史提供了实据。
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与黄金面具,
成为成都的城市图腾;
三星堆的青铜立人像与青铜神树,
尽显古蜀人的精湛工艺。
长江上游的早期遗址昭示了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文化,
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
战国中后期,
随着秦人的到来,
巴蜀经济文化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公元前3世纪,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与其子二郎为治理岷江,
带领蜀郡百姓,
在成都修建了
千古工程都江堰(位于今都江堰市)。
这一水利工程建成2000多年,
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都江堰渠首
由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大工程组成。
李冰父子通过实地勘测,
选择将渠首建在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起点。
成都受长江支流岷江、沱江润泽,
其所在的冲积平原因江河形成,
岷江冲积扇正好位于中脊,
面积最大,海拔最高。
图片|都江堰 · 图虫创意 ©
都江堰修建后,
鱼嘴将岷江一分为二,
右为外江,左为内江,通过无坝导水,
与宝瓶口、飞沙堰彼此配合,
既保证成都平原不受洪涝之灾,
又不影响老百姓用水。
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
后人为了纪念李冰,
尊称其为“川主”,建庙祭拜。
此后,这个文艺富庶的大都会
开始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
到唐宋,有了“扬一益二”这句俗语,
扬州第一,成都排第二,
若论商贸经济,
成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
杜甫的诗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既描绘了远处雪山映照下,
成都河渠纵横,航运发达,
也说明当时长江下游的船只成群结队,
沿江而上,到成都做买卖。
图片|成都杜甫草堂 · 摄图网 ©
蜀道之难,
从不阻碍成都人开放与乐观的精神。
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成都曾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
公元5-6世纪,河西走廊的交通中断后,
中国开辟了从内地前往
中亚与欧洲的新丝绸之路。
从成都出发,经岷江上游河谷至川北,
越若尔盖草原到达今甘肃、青海,
再往西前往西域。
图片|成都西郊 · 图虫创意 ©
山岭护卫着成都,
远离大海的喧嚣,
烟火气在这座城中汇聚,
过着浓浓的日子。
“闲适”, 是天府之都的标签。
打麻将、烫火锅、摆龙门阵,
闲来一壶茶,七碗八碟摆一桌,
就是成都人的生活真谛。
图片|成都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 · 图虫创意 ©
古城成都,
在封闭的地理环境中悠然自得,
如今,作为四川省会城市,
更是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坐拥全国前五的城市人口,
凭借中国西南广阔的市场腹地面向世界。
图片|成都宽窄巷子的清晨 · 图虫创意 ©
川蜀名城
成都周边地区,
长江及其支流缔造了多座川蜀名城。
位于嘉陵江中上游、
四川盆地北缘的古城阆中
(今由南充市代管),
为古时川北第一巨邑,
至今仍保留有200多处人文景观,
而山川秀丽的景观,
也让其有了“阆苑仙境”的美名。
四川省中南部,
长江支流岷江
与大渡河、青衣江于乐山市汇合。
三江合流之处,
一座有1000多年历史的弥勒佛像,
在凌云山西壁临江而坐,
脚踏大江,头与山齐,
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佛像。
这是乐山大佛,
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
相传,乐山地处三江汇流,
古时每逢夏汛,江水直捣山壁,
经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当地名僧海通为了消减岷江水患,
募集人力、物力修造大佛。
当大佛修到肩部时,海通便圆寂了,
后经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
前后历经90年才完工,至今巍然而坐。
乐山因其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而闻名天下,
同样位于岷江沿岸的眉山,
则被称为“千载诗书之城”。
眉山,
这个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城市,
是“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
眉山古城山灵水秀,
四季分明,拥有天府之国特有的自然生态,
两宋时期,此地文化昌盛,
出了800多个进士。
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父子独占三席。
岷江之水,
在大佛之乡听闻梵音声声,
也在诗书之城流传千年文脉。
流经四川的另一条长江支流沱江,
沿岸分布着丰富的天然资源。
自贡,位于四川中部偏南,
毗邻乐山、宜宾等市。
盐卤、天然气、煤与石灰石矿等资源,
为自贡带来繁荣,
尤其是井盐,使自贡自古为“川省精华之地”。
图片|自贡燊[shēn]海井,盐业博物馆 · 图虫创意 ©
井盐是古代重要的食用盐来源。
自贡的井盐生产,
发端于东汉,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
到清咸丰、同治年间,
自贡已是四川井盐业的中心,
有“川盐济楚”之说,
其生产的井盐通过长江水道销往各省,
最多可供全国1/10的人口食用。
两千多年来,
自贡靠人力先后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
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海井。
位于自贡市区的燊海井,
至今仍用传统的方法熬盐。
小灶房里热气腾腾,
除了盐锅,就是雪白的盐坨。
据说一坨盐约有200斤,
要熬4多小时,
经过多道工序后,才能产出成品盐。
沱江中游的内江市资中县,
也留下了四川井盐的史迹。
明清时的盐商除了用骡马,
就是用木船将当地井盐通过水路运至各地。
别具一格的盐神庙屹立于岸边,
庙中供奉的不是神话人物,而是历史人物,
包括春秋时在齐国发展盐铁业的管仲,
以及最早在四川开凿盐井的李冰。
沱江与长江干流的交汇处,
是四川的另一座历史名城——泸州。
据统计,四川80%的长江水量
在泸州市过境出川。
好山好水出好酒,
泸州也成为中国名酒最多的酒城之一。
历史上,泸州凭两江舟楫之利,
自然形成港口,
为川、滇、黔、渝的物资集散地
和川南经济文化中心,
长江由此出川,流向山城重庆。
图片|泸州城市风光 · 图虫创意 ©
火辣山城
岷江和沱江的船只驶入长江干流后,
顺流而下到重庆,
奇险山水与热辣的巴文化映入眼帘。
四川盆地的人想要走水路出川,
必须要经过重庆。
这座城如同盆地的东大门,
靠着天然的地理优势,
从古巴国都城成长为一座现代都市。
⇩
音乐:猴子音悦授权,素材:摄图网授权
长江与其支流嘉陵江在重庆交汇,
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
托起一座历史悠久的码头。
码头所在的渝中半岛,
为一块三面环水的狭长地带,
近代以前一直是重庆的“母城”所在,
也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
产于成都的蜀锦、金银器,
以及西南山区的各种药材、山货,
经由重庆分配中转,到达长江中下游。
南宋时,重庆码头
一度随东流长江朝向天子所在帝都,
迎接过往的官员,故名“朝天门”。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
宋光宗赵惇即位后,因这里曾是他受封之地,
便循例于此置府,
自诩“双重喜庆”,号曰“重庆府”。
重庆由此得名。
图片|朝天门码头 · 摄图网 ©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
正好处于盆地向盆周山地的过度地带,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
也是我国第二级台阶向第三级台阶过渡的地带。
重庆临长江而立,独卧群山怀抱,
西部有华蓥山、方斗山等山脉,
河谷相间,地形上与盆地西缘的成都截然相反,
可说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平行岭谷的大城市,
凸起的褶皱山地构成川东平行岭谷,
穿过重庆城区。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
依山而建的街道错综复杂,
东南西北的方位在此失去效力,
即便是本地人也可能迷失方向,
随便逛一圈可能会看见4个重庆解放碑,
这让重庆有了“山城”之称,
被游客戏称为“8D城市”。
在长江上游地区,
安全防御是城镇的一个重要功能。
山城重庆在历史上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英勇善战堪称重庆人的自带标签。
13世纪,蒙古大军兵强马壮,
蛮横地闯入中原,向南宋发起进攻,
却在重庆翻了车。
位于今重庆合川区的钓鱼城,
在1259年的保卫战中,
以一城之力,拖垮蒙古大军,
让蒙古大汗蒙哥抱憾死于军中。
图片|重庆合川钓鱼城 · 图虫创意 ©
明末清初,
巾帼英雄秦良玉率军坚守重庆东部的石柱,
一生致力于平乱、抗清,威震一方。
受平行岭谷狭长地形的影响,
重庆水汽充足,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
平均雾日多达104天。
弥漫的浓雾让重庆有了“雾都”之名,
也形成一道天然保护层。
图片|浓雾下的重庆洪崖洞 · 摄图网 ©
抗日战争时期,
日军多次出动飞机轰炸重庆,
常因起雾作罢。
抗战中,正是这座山城,
作为“战时首都”,
与全国人民一起挺过了山河飘零的艰苦岁月。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
以一则《还都令》向全体大后方人民致谢,
其中写道:
“重庆襟带双江,控驭南北,
占战略之形势,故能安度艰危,
获致胜利,其对国家贡献之伟大,
自将永光史册,奕叶不磨灭。”
图片|重庆人民大礼堂 · 摄图网 ©
自近代开埠后,扼守三峡的重庆,
不再只是内河码头,
而是坐拥长江、嘉陵江水运之利,
迅速发展工商业,
打下深厚的工业基础。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
随着人口增加、经济腾飞,
重庆从渝中半岛不断向外扩张,
跨过长江、嘉陵江,
穿越周边山岭,建成大学城、茶园等新区,
呈现出纵跨四岭三谷的城市地图。
万里长江从山城倾泻而下,
通过险峻的三峡,
到达湖北宜昌,
进入长江中游江段。
成渝城市群
秦并巴蜀后,
长江沿岸的巴蜀城市
得到历代中央王朝悉心治理,
成为西南经济重心。
随着铁制农具广泛应用,
天府之国的农田日益丰收。
西汉时,
蜀地的粮食就曾赈济了全国的灾荒。
汉高祖时,刚刚结束秦末的战乱,
天下饥馑,死伤者过半,
汉高祖下令“就食蜀汉”,
靠蜀地大本营的粮食赈济灾民。
汉武帝时期,遭遇天灾,
各地粮食减产,
皇帝同样“下巴蜀粟以振之”。
图片|上图:麻婆豆腐,下图:宫保鸡丁 · 图虫创意 ©
在长江之水的浸润下,
精美的蜀锦成为巴蜀的重要经济作物。
秦汉时期在成都设置
专门掌管城内织锦业的锦官,
成都城也有了“锦官城”的美誉,
成都锦江,亦因濯锦而得名。
三国时期,蜀锦作为蜀汉的特产,
远销魏、吴两国,
为蜀军北伐贡献了大量财力。
曹魏的奠基者曹操与他的儿子曹丕
都是蜀锦的拥趸,曹丕称帝后认为,
洛阳的如意虎头连壁锦虽是精品,
但还远远比不上蜀锦精妙绝伦。
图片|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 图虫创意 ©
蜀汉丞相诸葛亮说: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到西晋时,
成都“阛阓之里,伎巧之家。
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得益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秦汉以后,
巴蜀文化事业日益昌盛。
图片|成都武侯祠 · 图虫创意 ©
西汉景帝时期,
文翁被任命为蜀郡太守,
他翻山越岭来到蜀地,
发现当地居民仍有蛮夷之风。
为此,文翁开“蜀学”之先声,
在成都挑选出十几个聪明能干的小吏,
亲自教授他们知识,
在当地发展教育,并创建一所学校,
这所学校用石头砌成,
通过考试的优秀才俊都可入学。
文翁创办的石室绵延至今,
从郡学、府学发展为书院、学堂,
现在是成都石室中学。
图片|石室中学图书馆 · 图虫创意 ©
蜀学兴起,
巴蜀文坛人才济济,
与滔滔长江水一样奔涌而出。
汉赋大家扬雄、司马相如等都出自巴蜀;
唐代诗人中,
从初唐陈子昂开唐诗雄健奇伟之风,
到“诗仙”李白将唐诗的豪迈推向极致,
再到“诗圣”杜甫在锦江之畔,
用妙笔刻画了成都千余年前的时空,
还有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
“万里桥头独越吟,知凭文字写愁心”。
图片|成都市望江楼公园航拍,望江楼为纪念薛涛而建 · 图虫创意 ©
宋代,巴蜀文化达到巅峰,
文人数量为历代最多。
从眉山走出的三苏父子,
为一时风流人物。
他们代表的蜀学,
与洛学、新学鼎足而立,
共同构成了宋代学术的三大主流。
在山高水长的自然环境中,
巴蜀有着自在乐活的特点,
每逢战乱,都有大量士民涌入。
安史之乱时的唐玄宗
与晚唐黄巢起义时的唐僖宗,
都曾从长安逃奔巴蜀,
既是仰赖蜀地府库的充盈,
也是出于巴蜀险要地势带来的安全感。
明清时期,巴蜀遭受战争重创,
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明末清初的二十年间,
成都平原成了豺狼虎豹横行的废墟。
清初,康熙帝对四川实行移民,
史称“湖广填四川”,
在多种优惠政策的引导下,
多省移民涌入巴蜀,推动蜀地的复兴。
图片|重庆湖广会馆 · 图虫创意 ©
封闭的地理环境,
不仅没有让巴蜀人民不思进取,
反而培育了他们务实的作风,
使之敢为天下先。
20世纪初,四川爆发“保路运动”。
当地士绅从传统农业社会和功名科举中走出来,
在革命的浪潮中发布告示,
废除清朝顶戴袍服,剪去发辫,
推动了巴蜀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民族、民主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遂“引起中华革命先”。
“保路运动”催生了武昌起义,
武汉三镇光复,
四川军民群起响应,
建立军政府,脱离了清廷。
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
为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
巴蜀青年争先恐后奔赴战场。
据统计,抗日军队中,
每5个人就有1人是四川人,
川军伤亡总数共计64万多人,
为全国各省之最。
图片|四川成都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 图虫创意 ©
而今,成渝城市群脱颖而出,
常与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相提并论。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
首次将成渝城市群与三大湾区
(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
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
以成、渝为代表的西部力量,
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强势崛起。
图片|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 图虫创意 ©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重庆为中心,
包括重庆市全境,
与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内江、
乐山、眉山、宜宾等15个市。
成都与重庆,
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最重要的首位城市。
长江及其支流,
从巴蜀城市中流过,
成为勾连巴蜀与中华大地的纽带。
图片|重庆两江沿岸城市风光 · 摄图网 ©
近年新建的铁路,
如宝成铁路、西成高铁、兰渝铁路等,
更是打破“蜀道难”的藩篱,
使成渝城市群通欧达海,
从川渝的铁路出发,
最远可到德国的杜伊斯堡。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不断转变,
在中部崛起和“东中一体”发展的同时,
深入中国腹地的成渝城市群,
堪称内陆开放的典型代表,
支撑着中国内地省份参与国际竞争,
走向国际舞台,
如脊梁一般
挺起了中国中西部的经济版图。
图片|重庆洪崖洞夜景 · 摄图网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使迈克尔·特纳说:
“大河文明兴起
并在城市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而无论城市兴衰,
文明的发展总是生生不息。”
位于长江上游的巴蜀名城,
因巴山蜀水而生,
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到如今,
仍是一条活跃跳动的动脉,
尽显时代风采。
图片|成都城市夜景 · 摄图网 ©
... 完 ...
参考资料
[晋]常遽 著,刘琳 校注:《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
叶书宗:《长江文明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田代贵:《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重庆出版社,2006
肖平:《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走遍中国》编辑部:《走遍中国:重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
秦尊文等:《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战略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万艳华:《长江文明之旅:名城古镇》,长江出版社,2019
Lonely Planet:《成都》,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
冯天瑜,马志亮,丁援:《长江文明》,中信出版社,2021
钟海燕:《成渝城市群研究》,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宋馥李:《谁是三大湾区“接班人”?成渝城市群欲脱颖而出》,《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第10期
纪录片《长江》
最爱历史艾公子 新书《王朝的崩溃》重磅上市
深度揭秘17个朝代的毁灭时刻,今日五折包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