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 2008 年,因地震灾害引发短时间内公众捐赠快速增加,基金会在短期内接收了近 3 万笔线下的捐赠,而核对捐赠信息、核对银行流水、核对票据信息、手工开票、线下盖章、再到邮寄,仅仅处理这些捐赠票据就耗费了 2、3 个月的时间。
基金会在面对公众捐赠时,处理海量捐赠人、项目执行、受益人等相关数据时遇到极大的挑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基金会开启了全面信息化建设,来解决捐赠透明,管理高效的问题。而捐赠票据的演变也见证了基金会信息化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捐赠票据的“三生三世”。
第一世:纯手工时代
这个阶段公众的捐赠更多是通过银行转账、现场捐赠为主,基金会最终收到银行流水确认捐赠,通过电话、邮件、或现场等方式沟通后,才能获取捐赠人信息,为其开具捐赠票据,而票据也需要纯人工手写,盖章并最终线下寄送,这种方式效率极低,且成本较高。
这个阶段我们的捐赠可以通过收入系统进行归集,整理,然后根据捐赠人的需求进行开票。比如捐赠多笔自动合并开票,比如按不同项目合并开票。通过预定好的各种开票规则,系统自动打印出捐赠票据,最终线下盖章后寄送给捐赠人,这种方式在数据处理上极大提升了效率,只是最终线下寄送时,仍然不方便,成本较高。
这个阶段,因为各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普及,系统自动对接了大部分第三方平台,基金会可以自动或半自动获取全渠道的捐赠数据,捐赠人可以从捐赠的入口直接申请捐赠票据,如全民公益,同时我们与字节、腾讯、支付宝等多个互联网平台完成了线上对接,在这些平台上发生的捐赠也能即时获取捐赠票据。这个阶段不但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提升了捐赠人的体验。
上图可以看到,2023 年基金会开具捐赠票据已经达到了 66 万张,其中7月 17 日单日就开具了 39841张。曾经的痛点已经得到彻底改善,数字化不断助力公益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