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文连接,了解她的更多故事)
“您好,牛街派出所”
“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么”
“别着急,我们民警马上到”
......
他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一味“定心丸”
让焦急的事主感受到踏实
寻走失、伸援手、答疑问
在此起彼伏的接警声中
没有豪言壮语
有的只是如家人一般的倾听与答复
没有轰轰烈烈
有的只是平凡岁月里的点点滴滴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朴素的念头:
我们时刻守着这电话的这一端
要让另一端的街坊邻里们都知道
警察一直在,平安也一直在!
在从事110接警工作岗位的13年里
同事都称呼他“凯哥”
这么叫,不仅仅是因为他已经57岁了
还因为他就像一名“大家长”一样
在他的指挥调度下
派出所这个家里的每一个民警都能
“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10余年的接布警工作
他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更迭
也见证了“两队一室”改革赋能警务升级
仅仅用时半小时
就在深夜为焦急的家长
找回了贪玩的孩子
在高效回应群众期盼的背后
是综合指挥室作为
派出所“中枢神经”的精准调度
是出警民警的快速灵动
更是一群守护平安的藏蓝身影
并肩作战、竭尽全力的奔赴
手持对讲、眼盯大屏、耳听八方
赵凯就这样,日复一日
和战友们共同奏响了辖区
永不暂停的平安凯歌
从警29年,张建群
干过治安打击,也曾用脚步丈量社区
3年前,他根据工作需要
成为了一名指挥室民警
“洞幺车组,是否收到,现场情况如何”
这样的话他对着110接处警平台说了几乎不下万遍
每次都是和时间赛跑
有时候,更是在和犯罪嫌疑人“抢人”
“请问是八宝山派出所吗?”
“对,您请讲。”
“我的母亲好像接到了电信诈骗电话
我也没在家,请您派民警上门帮帮我妈妈!”
“您别急,我这就派巡逻车过去查看情况
现在我需要您提供一些详细信息......”
这是发生在几个月前的一次群众求助
八宝山派出所接反诈中心线索
市民张女士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同一时间,张女士的女儿向八宝山派出所求助
综合指挥室民警张建群综合线索
立即联系张女士进行劝阻
同时布置巡逻民警迅速到场核实情况
民警到场后,张建群迅速通过电台指挥民警
阻止张女士继续操作手机,并将情况及时向上报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张女士才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
财产也在悬崖边得以及时挽回
20年前
张建群就曾在八宝山派出所指挥室担任接警员
如今兜兜转转,再次回到这个岗位上
张建群笑称,这就叫做“缘分”
一声“人民警察”,“人民”永远在先
他深知警察这个职业肩上的担子
作为社会治安秩序的维护者
民警说出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
就是一张递交给群众的答卷!
青春期的孩子也处于叛逆期
往往因为缺乏理解和沟通留下“心结”
叮铃铃......
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划破了夜的宁静
接警员苏雅楠迅速接起电话
耳边传来的是一个稚嫩而颤抖的声音
“喂,110吗,我遇到一些事,现在离家出走了,
现在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我有点害怕”
从孩子的语气中,她隐隐察觉到
这不仅是一起简单的离家出走
孩子有可能还伴随着轻生的念头
苏雅楠用温和的语气试着安抚
这个无助且绝望的孩子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
我们应该去尝试着去解决问题”
经过耐心的沟通
孩子终于说出了自己所在的位置
在民警到达现场之前
她一直与孩子保持着通话交流
在大家的齐心劝导下
孩子的心情平缓了许多
最终,家长来到所里将孩子接回
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人生总会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我们要正确看待、勇敢面对
在守护的同时给予人们希望和力量
这就是每一位110接警员的责任与担当
眼前这个
个子高高、阳光爱笑的大男孩
是110接警中心的一名接警员
在每天多如潮涌的电话铃声中
他和战友们以分秒为单位
马不停蹄地回应着电话另一端的呼唤
2024年的一天深夜
李亚楠接到一位先生的报警电话
称在怀柔区某小路
发现一老人倒地不起
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了焦急和恐慌
李亚楠立刻安抚报警人情绪
并引导其说出具体位置和相关有效信息
第一时间在民警的指导下开展布警工作
同时联系急救部门
几分钟后
离事发地最近的执勤民警和
急救车火速抵达现场
倒地老人得到了快速且及时的救治
随后赶来的家属激动地握住民警的手
“幸亏您来的及时,要不后果不堪设想”
平安不必在我,但平安必定有我!
这是每一个平凡岗位上
只闻其声、不见其面的接警员
最真实的心声!
春华秋实
只有经过实实在在的付出与行动
才能收获可触可感的平安“果实”
朝朝暮暮
广大北京公安指挥系统的民警、文职辅警
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为民宗旨
于“无形中、有声处”
默默守护着“平安北京”
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牢记一心为民的责任之重
珍惜群众信任的承诺之重
他们将继续用
岁岁年年、时时刻刻的“在线守护”
让人们心中这串寓意着平安的数字
——110
更加闪亮!
素材来源:指挥部
责任编辑:小雷
校对:小七、萱萱
【2025-031-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