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徐州市税务局一办公地装修后30余名职工中10人患癌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办公环境安全和职工权益保障的深刻反思。
回溯到2007年,徐州市税务局第五税务分局迎来了新的办公地点。这本应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新起点,然而,新装修的办公大楼却成为了一场噩梦的开端。
11月,职工们在装修完工仅仅一个月后便搬入其中。当时,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甲醛、氨气等有害物质或许正隐匿在每一寸空气里,悄然侵蚀着职工们的健康防线。
起初,大家频繁出现感冒、头晕、掉发及呼吸道不适等症状,可谁都未曾料到,这些竟是更为严重疾病的预警信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命运的阴霾逐渐笼罩。从2009年开始,职工中陆续有人被确诊患上癌症,甲状腺癌、肾癌、乳腺癌、膀胱癌等不同类型的癌症,像一个个无情的恶魔,将职工们拖入痛苦的深渊。
直至2014年,肖先生被确诊为甲状腺癌,这一事件犹如导火索,让职工们开始将患病的矛头指向了办公环境。
在肖先生确诊的次年,即搬入大楼的第8年,徐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办公大楼进行检测,结果令人震惊:仍有办公室甲醛和氨气含量超过技术要求指标。
2014年,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的检测报告显示房间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均被评定为合格,但2015年徐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再次检测,发现103办公室甲醛超标,多个房间氨含量均超标。这些检测结果,无疑让职工们坚信,办公环境的污染与他们的患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7年,肖先生勇敢地站了出来,向徐州市税务局提起诉讼,要求单位支付医疗费用和相关赔偿。他的诉求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对自身权益的捍卫,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在一审中,徐州铁路运输法院秉持着公正的原则,认定由于税务局未采取有效措施来净化办公楼内的空气,导致室内有害物质超标,直接危害了肖先生的身体健康,癌症与装修污染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判决税务局赔偿肖先生约7000元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补助。这一判决,让职工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也让大家相信法律会为他们主持公道。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平息。
2019年,徐州市税务局提出上诉,这一上诉如同一场暴风雨,打破了短暂的平静。经过漫长的等待,2024年12月,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撤销了一审判决,驳回了肖先生的诉讼请求。
原因是新的司法解释规定,室内空气污染不再被视为生态环境侵权,肖先生的诉讼请求缺乏法律依据。这一判决结果,让肖先生和其他患病职工们感到无比失望和无助,他们在病痛的折磨下,还要面对法律上的挫折。
这起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诸多复杂的问题。从法律层面来看,虽然环境污染侵权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但随着司法解释的变化,职工们在维权的道路上变得举步维艰。
在医学上,要证明疾病与装修污染之间的因果关系本就困难重重,而法律依据的改变,更是让职工们陷入了困境。这不禁让人反思,法律在保障职工健康权益方面,是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面对新型的健康风险时,法律体系应如何与时俱进,给予劳动者充分的保护?
肖先生目前计划以人身权受侵害再次提起诉讼,但他也清楚地知道,举证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事发地点已不再是第五税务分局办公地点,家具也已被处理,关键证据的缺失,让这场维权之路变得更加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