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便如一颗投入医海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新增的两种抗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和法维拉韦。
自2020年版流感诊疗方案发布以来,医学领域在流感治疗研究上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5年时光,医学科研人员不断钻研,积累了更多关于流感病毒特性、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新认知。
此次新版方案的推出,可谓是顺势而为,是对过往临床经验与科研成果的一次全面梳理与升华。
玛巴洛沙韦,作为一种RNA聚合酶抑制剂,于2021年在我国获批上市。它的出现,为5岁及以上人群抗流感病毒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能够精准地干扰流感病毒的复制过程,如同在病毒肆虐的道路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强调,对于5岁以下的流感患儿,奥司他韦依然是治疗的首选药物,而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在抗流感病毒治疗时,也不宜使用玛巴洛沙韦。这是基于对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和药物安全性的审慎考量,每一个用药建议背后,都蕴含着无数次临床试验与病例分析的沉淀。
法维拉韦同样是RNA聚合酶抑制剂家族的一员,早在2020年便已在我国获批上市。从作用机制来讲,它对流感病毒的治疗效果显著。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它却有着自己的“特殊使命”。该药主要用于其他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时,治疗成人新型或再次流感。也正因如此,它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宛如一位“隐秘的守护者”,在关键时刻才会挺身而出。
除了新增这两种药物,新版方案还做了一项重要的调整——删除了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其实在2020年版方案中就已指出,这两种药物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药,不建议使用。此次新版方案正式将其删去,无疑是让诊疗方案更加贴合临床实际需求,避免医生和患者在用药选择上走弯路。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新版方案的意义远不止于药物的增减。它进一步完善了发病机制、病理以及儿童和老年人流感临床表现、并发症等内容,为医生全面了解流感病情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新增的临床轻型和中型分型标准,完善的重型和危重型标准,让流感的诊断更加精准细致,就像为医生配备了一把精密的尺子,能够更准确地衡量患者的病情轻重,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抗病毒治疗原则方面,新版方案也进行了细化。首次明确“不建议联合应用相同作用机制的抗病毒药物和增加药物剂量”,这一规定看似简单,却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部分医生面对流感重症病例时,常常会尝试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或者增加药物剂量,期望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这种做法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可能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新版方案的这一规定,就像是为临床治疗画上了一条清晰的界限,规范了医生的治疗行为,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中医辨证治疗在新版方案中也得到了调整优化。中医药作为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在流感治疗中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新版方案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中医辨证治疗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让中西医在流感治疗中能够更好地协同作战,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流感,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每年都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新版流感诊疗方案的发布,无疑是为我们抗击流感增添了有力的武器。无论是新增的药物,还是优化的诊疗标准,都让我们在面对流感时更加从容自信。当然,医学的发展永无止境,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期待能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问世,彻底战胜流感这一健康“大敌”,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