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使用、谁来评”
制定更加符合科研实际的考核方式
“人岗相适、分类卓越”
支持和鼓励教师“分赛道”发展
建设学术荣誉体系
激发人才内生动力
如何帮助青年人才成长?怎样激励人才在全学术生命周期保持内生动力?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探索建设学术荣誉体系,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进一步拓展了人才评定的渠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蔡一夫介绍,学术荣誉体系与现行的职称等人才评价方式平行,是后者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打破年龄、资历、“帽子”等条条框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凝聚和培养一批世界一流人才。
博士毕业两年后,凭借优异的科研能力,周煌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应用化学系。受益于学校学术荣誉体系,他被聘为特任副研究员。之后不久,便获得学校在经费、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支持,顺利迈出了科研生涯的第一步。
2024年以来,周煌先后转为长聘副教授、特任教授。有了更充足的科研条件,在导师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将研究重心转向具有挑战性的二氧化碳捕获与转化的材料与器件设计上。近段时间,他带领团队在工况下实现了对催化剂表面结构重构的精准控制,并设计出能够直接从工业烟气中捕获并转化二氧化碳的单电池器件,受到同行广泛关注。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讲席教授的评选不看‘帽子’,只要科研能力突出就可以申请。”蔡一夫告诉记者,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了首批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聘用工作,28位各学科领军人才获得该荣誉。
建设学术荣誉体系,如何衡量申请人的学术潜力和成就是关键。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力资源部做了大量支撑工作,通过优化评审流程、简化申报材料、找准同行专家等方式,努力确保评出的每一位人才都经得起检验。
“经过摸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探索建设的学术荣誉体系得到了校内外的好评,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流程,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蔡一夫说。
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
来源:人民日报
排版:沈嘉宝
校对:黄晴
审核: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