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国产大飞机C919开启沪港定期商业航班,“华龙一号”漳州核电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从广袤西部到南方海滨,新质生产力热潮持续涌动,勾勒出中国经济新图景。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为转型升级添动力
元旦刚过,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内热火朝天。自动化生产线快速运转,超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工厂总经理曹楠说,当前正处于持续不间断生产状态,这里下线的问界M9,大定已突破20万辆。
科创与产业加快融合
为创新发展拓潜力
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关键是做好科创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当前,各地各部门着眼长远,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因地制宜
为新旧动能转换增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会一蹴而就。“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各地向新而进提供了重要遵循。
1月1日,徐工成套化大吨位装载机全球批量发车,徐州工程机械迎来“开门红”。
“1号产业”——这是徐州对工程机械的“别称”。身处转型关口,“工程机械之都”正全力加快突破液压件、传动等关键零部件,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和“智改数转”,让“1号产业”扩量提质,持续变强变优。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结合资源禀赋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也要注重产业间的协同关联,做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立足实际、系统谋划,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推陈致新,传统产业焕发新机:在福建晋江,通过大数据智造平台为智慧工厂实时“投喂”生产数据,打造纺织鞋服智能化供应链,产业规模已逾4000亿元;在江西贵溪,用好“铜都”优势,开展科技攻关,电子级氧化铜粉等新研发产品,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与日俱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前景无限:从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到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制定出台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等领域创新发展政策,沿新技术发展方向的落子布局,将推动一个个新产业拔节生长。
1月3日,2025年苏州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上,一张“政策明白卡”发到与会企业家的手中。
扫二维码、选择所属行业,新一年当地支持创新的具体举措、奖励政策等就会一一呈现。
回应企业诉求、激发创新创造,近段时间以来,各地接连推出相应政策举措,传递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明信号。
从推进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到加快启动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一系列标志性改革持续推出,不断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作为。
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瞄准方向稳扎稳打,不断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将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向新的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充沛的动能。
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
来源:新华社
排版:沈嘉宝
校对:黄晴
审核: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