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疯癫到极致

乐活   2024-08-21 23:05   陕西  
人格分裂电影可以追溯到1920年环球拍摄的化身博士
雄心勃勃的医生杰克尔认为,人类的精神有着完全相反的“两面性”。
因此,他发明了一种药水,可以解放自己的人格,让自己在文质彬彬的“杰克尔医生”和野蛮残忍的“海德”之间自由转换。
类似于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被道德压制的“意识”只是人格的冰山一角,而埋藏在冰山下的“潜意识”——被病人诱惑后,想做恶的海德变成了残忍的罪犯。
在最经典的1931年版本中,弗雷德里克·马奇饰演的博士变身后,第一句话就是“我终于自由了”
©️上图为《化身博士》(1920),下图为《化身博士》(1931)
原著作者史蒂文森于1887年出版了同名小说——仅在弗洛伊德和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的两年后。
史蒂文森最初的写作目的是研究双重人格理论。而电影的英文片名—“Dr. Jekyll and Mr. Hyde”,如今,已成为心理学中“双重人格”的代称。
早年,当文学、电影和现实中的人格分裂症患者,还未夸张地从“双重人格”变成17个、24个“多重人格”时,同一人物呈现的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格,通常表现为“善”与“恶”的对立。
解离人格的关键总是伴随着科学事故。
1924年,罗伯特·威恩的奥拉克之手就是这样。
在一场火灾中,嗜琴如命的年轻钢琴家失去了双手。在妻子的恳求下,医生为他衔接了一对刚刚被处死的杀人犯的手。
知道真相的钢琴家无法再用这双手触摸琴键和妻子了。他总是忍不住幻想犯罪,在理性和幻想中挣扎。
”我能感觉到你,沿着手臂,触摸你的灵魂,冷酷、残忍、无情,这双被诅咒的手!”
©️《奥拉克之手》(1924)
同样的模式也被桥接到1940年的黑色星期五
脑科医生把黑道混混的大脑移植给同事,于是,温文尔雅的学术派被激发出黑道老大的性格。
©️《黑色星期五》(1940年)
1957年的《三面夏娃》和1960年的《惊魂记》,可以视为精神分析正式介入人格分裂电影的转折点。
三面夏娃改编自科贝特·蒂格鹏和赫维·克莱克利的同名小说。前者是精神科医生,后者是人格障碍和反社会人格障碍领域的著名专家。
在书中,分裂为三重人格的夏娃有一个人物原型:深陷头痛、健忘、抑郁困扰的克里斯·科斯蒂娜·赛泽莫尔,一面在无趣的家庭生活中做好本分,一面憧憬着无拘无束的独立生活。
也就是说,从三面夏娃开始,多重人格电影首次以现实主义为基础,介入精神分析。
©️《三面夏娃》(1957)
几年后永载史册的《惊魂记》,编剧约瑟夫·斯蒂凡诺反思了他与母亲的关系,成就了一个独特的诺曼:
他不仅爱他的母亲,还“内化”了他的母亲。在他杀死玛丽安的戏中,观众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两种人格,也就是说,诺曼已经从“精神分裂症”转变为“人格分裂症”患者。
©️《惊魂记》(1960),诺曼的动作展现了他双重人格的纠结:一只手阻挡,一只手扼杀
这里需要澄清的是,虽然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同属“人格障碍”,但它们完全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精分片儿”不是“精神分裂”电影,而是“人格分裂”电影。
人格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固有的行为模式。因此,人格障碍指的是一个人偏离了正常而根深蒂固的行为。
精神分裂症是人格解体的状态,患者常有幻听、妄想、偏执、言语障碍等症状。人格分裂及多重人格,这意味着患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完全不同的人格。
精神分裂症较多,人格分裂症较少。
在精神分裂症状态下,患者的人格几乎解体,个体无法独立生存。然而,人格分裂症患者的人格会有戏剧性的转变,个体人格仍然可以生存。
例如,数学家约翰·纳什在《美丽心灵》中幻想出了自己的室友、红衣小女孩和一个追捕自己的军人。
虽然这里有三种人格,但他们并没有附着在纳什身上,是纳什幻想的产物,所以这种行为属于妄想型的“精神分裂”。
©️《美丽心灵》,分割构图暗示了纳什的妄想“精神分裂”
如果精神分裂电影可以分为“希区柯克之前”和“希区柯克之后”,那么关于多重人格的电影也可以分为“《心魔劫》之前”和“《心魔劫》之后”。
1973年,美国《科学文摘》精神病学专栏的编辑弗洛拉·里塔·施赖勃根据雪莉·梅森产生的16个独立个性(多年后被证实是捏造的)改编成小说《西碧尔》。
1976年,由莎莉·菲尔德主演的电影《心魔劫》上映。西碧尔的每一重人格都有不同的名字、年龄、工作和爱好,最年轻的是一个女婴。
除了“16重人格”的噱头外,影片还详细分析了西碧尔小时候被母亲虐待,用多重人格保护自己的原因。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格分裂电影更加注重精神分析,裂变人格的数量也从双重和三重人格转变为24、最多接近50。
©️《心魔劫》(1976)
巧合的是,仅仅一年后,著名的“威廉·密里根案”就发生了。
自称“比利”的威廉·密里根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强并抢劫了三名妇女。最后,在四名精神病学家和一名心理学家的共同誓言下,被判无罪,因他被诊断为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
1981年,丹尼尔·凯斯的《24个比利》出版,人格分裂正式成为无数惊悚片和恐怖片探索的主题。
“好莱坞的主要商品不是类型,而是叙事方式。”
模糊了现实和幻想的多重人格故事本身也为非线性叙事提供了契机。在多重人格电影中,大致分为三种叙事类型。
电影《致命ID》、《格斗俱乐部》、《禁闭岛》、《9号谋杀案》、《蔷花,红莲》中,从一开始就在病人发病的过程中推进了剧情。
观众所感知的世界是病人所感知的世界—创作者所掌握的信息比观众多。
在叙事过程中,暗线对于观众来说像是解谜游戏的提示。导演需要适当关键的提示,合理而暧昧,不能直接喂给观众。
例如,在致命ID的头几分钟,病人与医生交谈,医生直接在病历上写了“人格分裂”一词;爱玩儿彩蛋的大卫·芬奇,让皮特以“香烟烙印”的方式在《格斗俱乐部》闪现了5帧。
当病人从幻觉中醒来,真相和提示串联在一起,观众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这种叙事电影经常被贴上推理或悬疑的标签。
©️上图为《致命ID》,下图为《格斗俱乐部》
电影《危情羔羊》、《秘窗》、《黑天鹅》、《机械师》中,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并存,主角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但受到一定外部刺激而激发出了潜在的其他人格。
所以在这类电影中,对于异常状态的展示,也通常是非线性的,碎片化的。
©️从左到右依次为《危情羔羊》、《秘窗》、《黑天鹅》、《机械师》
在第三种叙事类型中,观众从一开始就知道主角的情况,观众掌握的信息与电影中的人完全相同,所以电影中的大部分都是线性和明线叙事。
面对多重人格患者亦正亦邪的人格,无辜的受害者赶快逃命才是正道,《分裂》就是这样。
©️由詹姆斯·麦卡沃伊主演的《分裂》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人格的形成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幼儿和童年的经历对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格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自我。原始和天生的本我是潜意识的构成。
强调童年经历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生物本能在“人格结构”中的影响,是人格理论最重要的两种观点——也是支持多重人格电影的重要论点。
禁闭岛中,导致主人公创伤的事件是妻子杀死了孩子,他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杀害了妻子。
当死亡不能被精神主体接受时,为了保护自己的精神不崩溃,他幻想着另一个全新的自己。
可见解离人格是为了保护自己。
©️《禁闭岛
同样,在《蔷花,红莲》中,姐姐无法接受妹妹的死因,除了强迫自己分裂成妹妹,也总是幻想自己是保护妹妹不受继母毒害的角色,这正是多年以前没能从柜中及时救出妹妹的心结。
©️《蔷花,红莲》
在《心魔劫》中,主角西碧尔在童年时期遭受了一系列虐待,包括拷打、吊打、灌肠。
成年后,除了独立的“自我”之外,存在于她身体里的另外15个人格各具特点,也代表了西碧尔成长中的一系列心结:
成熟且富有母性的人格,是她永远得不到的母爱;自信世故的金发美女,抱有她诸多的童年记忆;最小的性格还处于婴儿期,敏感胆小,经常吮吸手指,生怕做错事被母亲惩罚,充当了其幼年经历的回溯者。
当“超我”无法抑制“本我”时,所有被压抑的痛苦或激情都会通过其他人格表现出来。因此,在大多数人格分裂电影中,主角既是施虐者,也是受害者。
©️《心魔劫》,西碧尔的每一个人格都有不同的名字、年龄、工作和爱好
分裂》刚上映时,遭到众多心理学家的谴责:“妖魔化多重人格患者”,“没有理性分析主角的病因”。
事实上,“疾病”为第七艺术提供了100年的创作灵感。对于好莱坞和观众来说,骇人听闻、遭人同情、带着点猎奇性质的“病症”,是消费,但同样也是“心理学”在电影中越发被看重的体现。
©️《分裂》
在人类文明史上,司法机器、宗教和普通民众对待精神病患者的历史的可不怎么好看。
古罗马时代的“环锯术”、中世纪的“放血疗法”、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禁闭”。几千年来,精神病患者要么被视为恶魔,要么被视为盲流和劳教犯。
他们被驱魔,被放逐,被关进收容所,他们必须像瘟疫一样被文明世界隔离。
然而,无论是否为先声夺人,那些严肃的多重人格电影至少利用了病症,在真实与幻觉中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窥探隐秘心灵的切入点,也多少让“疯癫”在“文明”的裹挟中得到了一次喘息。
《搏击俱乐部》的结尾似乎是替福柯出了口气,泰勒是死了,但象征工业文明的大楼依旧在Pixies的配乐中轰然倒塌,这可能证实了那句话:“变态是符合人性却违背理性的行为。”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这张脸,换一张会怎样?
不是整容手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也不是颅内幻想,只能自己臆想。日本漫改电影深红累之渊中只用了一支口红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的梦想。
渊累是著名演员渊透世的女儿,但她天生丑陋,脸上有一道像都市传说中“裂口女”一样的长长的伤疤。她喜欢表演,喜欢舞台,也有惊人的演技,但因为这张脸,整天生活在黑暗的阴影中。
©️《深红累之渊》中的
直到她用母亲留下的口红夺走了美女演员丹泽妮娜的脸,涂上口红,再与对方接吻,脸便会瞬时发生对换。但交换有时间限制,只有12小时,延长时间只能通过再次涂口红接吻来实现。
丹泽妮娜有一张完美的脸,但她的演技平平。她们各有各的小算盘,开始通过换脸合作,但随着剧情的展开,合作逐渐失控。
©️《深红累之渊》接吻换脸
因为,当换上另一张脸,是否意味着原本的自我消亡和新的自我重建?
当换上另一张脸,能轻易拥有和获得彼此的生活吗?
换上另一张脸,原来的“我”还是“我”?
面部移植仍然是现代医学的前沿领域,但这一想法和科幻电影中对它成为现实的描述有着悠久的历史。
科幻电影似乎总是很容易幻想“换脸”的桥段。那些高科技手术似乎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轻松拥有另一张脸。
《深红累之渊》更巧妙。一支神奇的口红就足够了,几乎没有解释。只需要接受这个设定,进入剧情,就会有神奇的110分钟“换脸”。
说到电影中的“换脸”桥段,不得不提到的一部古早电影,是1960年的《没有面孔的眼睛》,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翻译,叫做“无脸之眼”。
它的女主角是2012年的电影《神圣车行》里为男主角奥斯卡先生开车的司机女士,电影结尾,她戴上标志性的白色面具,走出车,回到日常生活中。
©️《神圣车行》
时光经过50多年的碰撞,这具著名的白色面具来自《没有面孔的眼睛》。
不仅如此,它还启发了约翰·卡朋特为他的杀人狂电影设计面具,比如著名的《月光光心慌慌》中的苍白面具,让杀人迈克尔·迈尔斯在某种程度上因为这个面具而留名电影史。 
©️《月光光心慌慌》
1960年,女主角爱迪丝·斯考博还是个清瘦女孩,即使整部电影都戴着奇怪的白色硬壳面具,也掩盖不了她的美貌。
她骨瘦如柴,扮演狂热医生毁容的女儿,只留下一双没有面孔的眼睛,穿着白色薄纱长袍,像幽灵一样独自在空荡荡的城堡里游荡。
©️《没有面孔的眼睛》戴着白色面具的女孩
由于父亲开车时的狂热行为,女孩的脸在车祸中完全受损。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父亲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挽回自己的过失带来女儿的无尽痛苦。
于是,一个个年轻的女孩被带进城堡的地下室,她们在手术过程中被剥下脸皮,在医生女儿的脸上重生。
©️血淋淋的换脸手术,据说当时吓哭了7个观众
只是,“换脸”没那么容易。
一周后,新脸上的色斑开始出现;第10天,坏疽开始出现;第20天,嫁接组织出现溃疡和排斥...
由于排斥反应,新植入的脸皮在短时间内开始腐烂和溃烂。一次又一次的“换脸”实验以失败告终。
然而,狂热的父亲并不打算停止恐怖而残忍的实验,最后,是那个失去脸的善良单纯的女孩终止了这一切。
“当我面对镜子时,我觉得自己在看着某人,她也在看着我,但她似乎来自遥远的地方,非常遥远”。换脸的女孩曾经这样轻语。
©️换脸后的女孩
因此,她最终放弃了关在地下室等待为她换脸的女孩和被实验关起来的动物们,她带着白鸽慢慢地走向黑暗的森林。
一个非常哥特式的结局。
©️《没有面孔的眼睛》结尾
“不能太血腥,否则法国的审查制度通不过;不能虐待动物,否则英国的审查制度通不过;不能拍变态科学家,否则德国审查制度通不过”。于是,导演乔治·弗朗叙从让·谷克多那里取经,拍出了这样风格诗意优美的恐怖片。
《没有面孔的眼睛》是20世纪60年代初最具代表性的恐怖电影之一,尽管导演不想称之为恐怖电影,因为电影的风格充满了诗意的痛苦和残酷。
但它对后来“换脸”题材的影响几乎是开创性的,至少在“换脸”的概念上,影响了一批后来者。
西班牙导演赫苏斯·弗朗哥几乎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向这部电影致敬。他的处女作《可怕的奥勒佛》几乎和《没有面孔的眼睛》一样。也是一个疯狂的外科医生为他毁容的女儿所做一切努力的故事。
©️《花容劫》中的换脸实验
后来,他拍摄的经典cult电影《花容劫》仍然离不开“换脸”,只不过增加了情Se和暴力的主题,就像一个重口味的情Se版《没有面孔的眼睛》。
还有1961年的意大利电影《各位我是撒旦》,1966年的日本电影《他人之颜》,1968年的英国电影《腐烂》,1997年吴宇森导演的《变脸》、西班牙电影《睁开你的双眼》,2011年阿莫多瓦导演的《吾栖之肤》..
都能看到《没有面孔的眼睛》的影子和影响所至。
©️《变脸》
©️《吾栖之肤》
精彩如他人之颜用“换脸”来讨论存在主义,吴宇森的《变脸》用警匪交换的脸来展现他的暴力美学,阿莫多瓦用升级版的“换脸”来讲述他的奇妙美学。
《没有面孔的眼睛》里的换脸手术即使到了近40年后的《变脸》中,都几乎步骤、形式一致地令人惊奇,阿莫多瓦拍摄《吾栖之肤》时,脑海里总是缠绕着《没有面孔的眼睛》。
脸几乎是一个人自我的全部,“换脸”带来的终极哲学问题始于《没有面孔的眼睛》。
为什么要换脸呢?
在现代意义上,“换脸”是面部移植手术的出现,起源于20世纪初的几场战争造成的面部创伤。大量失去完整“脸”的士兵接受了最早的面部移植。
在以“换脸”为主题的电影中,总有可怜人因为残损的面容而生活在阴影中。
《深红累之渊》在换脸之前,渊累蜷缩在自己狭窄的世界里,完全断裂了与人交流的愿望。她总是低下头,留着刘海遮住眼睛,轻声说话;
《没有面孔的女孩》里,戴面具的女孩,对世界来说已经是死去的没有名字的人,她的命运只有空荡荡的城堡;
《他人之颜》男主奥山,当妻子拒绝和他PP时,他自然会把那归因于脸部受损而缠着绷带的脸。
©️《他人之颜》缠着绷带的男主
荒木经惟曾说,脸是一个人的终极裸体。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看脸时代,面容的重要性几乎被推向了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
在古代,脸往往是文化的载体。制作人脸面具是部落时代的文化传统之一。面具被视为面部的化身,与面部相当。在影像媒体时代,面部往往成为重要的商品符号。我们认识脸,从电视、电影、社交媒体上开始。
从面具到化妆到人工智能,虚拟数字技术下换脸似乎越来越容易,但事实上,换脸不仅带来了身份的替换,也带来了自我认知的重塑。
在古希腊神话中,美少年纳喀索斯爱上了自己脸在水中的形象,从而成为“自恋”意义的由来。对脸的认同带来了自我意识的建立。
©️纳喀索斯爱上了自己的脸
《他人之颜》说:”我多么想自己的脖子上是一块空地,而容颜却成为了心灵无法回避的窗口,它反过来腐蚀着心灵。”
他人之颜》里毁容的男人奥山在得到另一张脸后,发现他逐渐被假面“控制”。他会买以前从不穿的花哨衣服,酒量也和脸孔匹配似的减少,他会看向服务员的屁股,甚至勾引自己的妻子。
©️《他人之颜》换脸后迷失的男主
《深红累之渊》也是如此,当面部发生变化时,原有的价值体系也会崩溃。
所以奥山的医生说:“面具每天都借用你的身体生活,一张可以摘下来的脸,一个没有家庭、朋友或敌人的世界。”
如果脸不能把我们和别人区分开来,我们的身份是什么?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意思?换脸后,“我”还是“我”?
他人之颜是一种思想实验,《深红累之渊》是一种冒险,它们证明自我迷失太容易了。
但问题是,如果你真的能在不露痕迹的情况下换上另一张脸,谁不想换脸呢?
文内图片来自豆瓣,全文若涉及侵权及时联系删除!

↓↓
粉丝福利|全球2000部顶级尺度影片在线观看
黑面推荐几部最新大作
一口气看完伦理日剧东京塔2024,从沉沦爱欲变成自爱成长
日韩尺度美貌影星佐佐木希、金敏喜拍的日版和韩版R级大片!!!
苍井优最深入骨髓欲纯到心底的几部代表作?
10部私藏高质量无删减大片,豆瓣高分超级好看!
十大限制级热门韩国好口碑大尺度影片!
当年禁播倾情演绎、大胆奉献的一部港片!
盘点合集:她是人间尤物,面对记者不后悔26岁下海拍片!


文内电影资源↓关注下方公众号

黑面物语
影视剧解说、分享快乐!视频号搜索“黑面影视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