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葡萄糖分子从小肠上皮刷状缘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原理
[解析]在神经-骨骼肌接点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神经末梢释放的ACh需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合,由于受体与离子通道是一个蛋白质分子,因此,当ACh与受体结合后,通过蛋白质分子的内部变构,使与受体耦联在一起的通道由关闭状态进入开放状态,允许Na+、K+易化扩散,形成终板电位,再进一步使邻近肌膜产生动作电位。在这里不需要第二信使去触发。
2.下列关于骨骼肌收缩耦联叙述正确的是
A.纵管将电兴奋传入肌细胞深部
B.肌膜和横管膜L型钙通道激活
C.终池内Ca2+逆浓度差进入胞质
D.Ca2+与肌动蛋白钙结合亚基结合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考点]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过程
[解析]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肌膜和横管膜传播,同时激活横管膜和肌膜上的L型钙通道,故B为正确选项。负责将兴奋传入肌细胞深部的是横管,并非纵管,故A错误;终末池内的Ca2+在兴奋过程中是顺浓度差进入胞质的,C错误;Ca2+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是与肌钙蛋白中的亚单位,即肌钙蛋白C相结合,并非与肌动蛋白钙结合亚基相结合,D错误。
3.在引起和维持细胞内外Na+、K+不对等分布中起重要作用的膜蛋白
A.载体
B.离子泵
C.膜受体
D.通道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考点]介导主动转运的膜蛋白
[解析]细胞膜内外Na+、K+不对称分布的引起与维持主要是依赖细胞膜上的钠-钾依赖式ATP酶,也称为钠泵,其利用分解1个ATP分子释放的能量,将3个Na+转运到细胞外,同时将2个K+转运到细胞内。这个过程引起和维持细胞内外钠、钾不对称分布。钠泵从性质上属于离子泵,故答案B正确。
4.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一70mV,Na+,平衡电位为+60mV,Na+的电-化学驱动力则为
A.-130mV
B.-10mV
C.+10mV
D.+130mV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考点]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解析]某种离子在膜两侧的电位差和浓度差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该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因此,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可用膜电位与离子平衡电位的差值表示,即-70mV-(+60)mV=-130mV。
5.当细胞膜去极化和复极化时,相关离子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经载体易化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经通道易化扩散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
[解析]在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无论是去极化还是复极化,都是由于带电荷的离子(如Na+、K+)跨膜转运引起的,这些离子的跨膜转运方式都是以通过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的,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
6.下列情况下,明显延长神经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是
A.部分阻断钠通道
B.升高细胞膜阈电位
C.减小刺激的强度
D.部分阻断钾通道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解析]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主要由锋电位和后电位构成,其中锋电位是主要的组成部分。锋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Na+开放形成正反馈,Na+快速内流形成的,若将细胞外液中的Na+用其他物质取代或给予钠通道阻断剂TTX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下降或消失,因此A选项主要不是影响动作电位的时程,而是影响其幅度。选项D部分阻断钾通道,使得K+外流的速度降低,复极化的时间延长,故动作电位时间延长,符合题干问题,为正确答案。选项B影响的是细胞的兴奋性,选项C也与问题无关。
7.葡萄糖在肾小管管腔面被重吸收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经通道易化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跨细胞的物质转运
[解析]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是通过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实现的。其中,Na+在上皮细胞顶端膜两侧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作用下,被动转入胞内;葡萄糖分子则在Na+进入细胞的同时逆浓度梯度被带入胞内,这个过程所需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Na+的浓度梯度,在其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8.下列情况下,能加大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幅度的是
A.增大刺激强度
B.延长刺激持续时间
C.降低细胞膜阈电位
D.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动作电位幅度的决定因素
[解析]当刺激一旦达到阈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即与刺激强度、持续的时间等因素无关,表现为“全或无”的特征。此时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膜两侧Na+的浓度差呈正相关,其决定着动作电位的幅度。因此选项A、B均不能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选项C只是可以减少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也不能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只有选项D正确。
9.葡萄糖从肠道进入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A.入胞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物质的跨膜转运
[解析]葡萄糖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属于典型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它是由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和钠泵的偶联活动而完成的,这种跨膜转运方式属于主动转运的一种。
10.神经冲动到达肌接头前膜时,引起开放的通道是
A.Na+通道
B.Ca2+通道
C.K+通道
D.Cl-通道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考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解析]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时,使接头前膜去极化,激活电压门控的Ca2+通道,导致Ca2+内流。
11.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单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D.传导距离较长时,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发生改变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动作电位的特征
[解析]动作电位的一大特征就是“全或无”,当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只能引起局部电位,而不能引起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强度无关。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后,即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整个细胞膜扩散,在扩散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发生变化。根据以上这些特点,只有答案D正确。
12.人体内NH3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考点]物质的跨膜转运
[解析]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和出胞与入胞三大类基本方式。脂溶性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如O2、CO2、NH3、水、乙醇、尿素等能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跨膜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生物学转运机制参与。NH3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单纯扩散。
13.微终板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A.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一个递质分子引起的终板膜电活动
B.肌接头后膜上单个受体离子通道开放
C.单囊泡递质自发释放引起终板膜多个离子通道开放
D.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终板膜多个离子通道开放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解析]在静息状态下,突触前膜会发生约每秒1次的乙酰胆碱(ACh)量子式的自发释放,并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变化,称为微终板膜电位。每个终板膜电位的幅度约为0.4mV。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一定是量子式的释放,不可能单独释放一个递质分子,故答案A错误;释放的递质也不可能仅引起终板膜上的单个受体离子通道开放,所以答案B也不正确;答案D描述的是终板膜电位,而并非微终板膜电位。
14.与粗肌丝横桥头部结合,引起肌小节缩短的蛋白质是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考点]横纹肌收缩的结构基础
[解析]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构成,球形的头部向外伸出,形成横桥。细肌丝由3种蛋白构成,即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静息期时肌钙蛋白与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紧密相连,将原肌球蛋白保持在遮盖肌动蛋白上结合位点的位置;肌钙蛋白上有钙离子结合的位点,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时将促进肌钙蛋白发生构象变化,这种构象变化将导致暴露出肌动蛋白的结合位点,引发横桥与肌动蛋白的结合和肌肉收缩。故此与横桥直接结合的蛋白质为肌动蛋白,即应选B。
15.在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实现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是
A.受体-G蛋白-AC途径
B.受体-G蛋白-PLC途径
C.离子通道受体途径
D.酪氨酸激酶受体途径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细胞信号转导方式
[解析]细胞信号转导方式共包括:①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②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③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大类型。其中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又包括受体-G蛋白-AC途径和受体-G蛋白-PLC途径两类;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则包括酪氨酸激酶受体和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受体两类。神经-肌接头终板膜上,是通过乙酰胆碱激活乙酰胆碱门控的Na+通道导致大量Na+内流,引起终板膜电位升高,诱发动作电位,因此属于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6.与Nernst公式计算所得相比,实际测得的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值
A.恰等于K+平衡电位
B.恰等于Na+平衡电位
C.接近于Na+平衡电位
D.接近于K+平衡电位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静息电位的形成
[解析]静息电位主要是因为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因此K1平衡电位对静息电位的影响最大。但是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Na+、Cl-也具有一定的通透性,此外钠泵的活性也会对静息电位产生一定的影响。故静息电位接近于通过Nernst公式计算得出的K+平衡电位,据此D为正确答案。
17.需要依靠细胞内cAMP来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膜受体是
A.G蛋白偶联受体
B.离子通道型受体
C.酪氨酸激酶受体
D.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考点]细胞信号转导的细胞内途径
[解析]细胞的信号转导分为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传导、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种方式。其中cAMP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中的第二信使,在该转导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选A。
18.外加刺激引起细胞兴奋的必要条件是
A.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
B.刺激达到一定的持续时间
C.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D.局部兴奋必须发生总和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细胞兴奋的条件
[解析]细胞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值,也就是电压依赖性Na通道开放形成正反馈。
19.神经细胞膜上钠泵活动受抑制时,可导致的变化是
A.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B.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静息电位绝对值和动作电位幅度均减小
D.静息电位绝对值和动作电位幅度均增大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钠泵的功能以及对膜电位的影响
[解析]钠泵的转运模式又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其可导致细胞外高钠、细胞内高钾。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具有通透性是形成静息膜电位的最主要因素;如果钠泵受到抑制,在细胞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将明显下降,安静状态下钾离子外流减少,钾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下降,故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也会下降。同时,动作电位期间钠离子内流减少,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下降。
20.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完成信息传递后,能消除接头处神经递质的是
A.Na+-K+-ATP酶
B.乙酰胆碱酯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磷酸二酯酶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考点]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递质的分解
[解析]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前膜时,从突触前膜内释放出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ACh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即将兴奋传递过去,完成任务的ACh会从突触后膜上脱落下来,被突触间隙内的乙酰胆碱酯酶水解成为胆碱和乙酸,以消除其作用。
21.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Na+内流和K+外流的量取决于
A.各自平衡电位
B.细胞的阈电位
C.钠泵活动程度
D.所给刺激强度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考点]平衡电位的形成机制
[解析]无论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决定某种离子的流向和流量都是由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决定的。电场的方向决定了离子的流向,电位差的差值即其平衡电位决定了离子的流量,其他的几个选项对其没有影响。
22.能使骨骼肌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条件是
A.足够强度的单个阈刺激
B.足够持续时间的单个阈刺激
C.间隔小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
D.间隔大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及形成条件
[解析]骨骼肌的收缩包括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强直收缩三种形式。当下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完全舒张期时,即为单收缩;下一次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时即为不完全强直收缩;下一次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时即为完全强直收缩。本题C项刺激的间隔小于收缩期,下一次刺激必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可使骨骼肌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23.与低常期相对应的动作电位时相是
A.锋电位升支
B.锋电位降支
C.正后电位
D.负后电位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组织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解析]可兴奋组织兴奋后,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以哺乳动物的粗大神经纤维为例,相继出现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绝对不应期相当于动作电位的锋电位时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大约相当于负后电位的时期;低常期相当于正后电位的时期。
24.下列关于电压门控Na+通道与K+通道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有开放状态
B.都有关闭状态
C.都有激活状态
D.都有失活状态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解析]电压门控Na+通道有三种状态:关闭、开放和失活;而K+通道只有两种状态:关闭和开放。因此,答案D是错误的。
25.CO2和NH3在体内跨细胞膜转运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出胞或入胞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考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解析]通过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多种方式。CO2和NH3是脂溶性高且分子量小的物质,脂质双分子层的细胞膜对它们的通透性高,因而能以单纯扩散的方式,顺浓度差跨细胞膜进行转运。不需要膜蛋白质帮助以其他形式进行转运。
26.葡萄糖从细胞外液进入红细胞内属于
A.单纯扩散
B.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C.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入胞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解析]葡萄糖不溶于脂质,但在载体的帮助下,可顺浓度差从红细胞外进入红细胞内,因此属于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27.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吞噬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解析]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的另一侧转运的过程。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就是一种耗能过程,因上皮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可超过肠腔中数倍以上,这种逆浓度差耗能的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28.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主动转运
E.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解析]Na+跨膜转运的方式有两种:通过离子通道转运(例如在动作电位的形成中,Na+由膜外经Na+通道顺电化学梯度进入膜内),属易化扩散;Na+泵将Na+逆浓度差由膜内泵至膜外属主动转运。
29.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易化扩散和出胞或入胞
E.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解析]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各种带电离子很难以单纯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通常需要膜蛋白质的介导来完成跨膜转运。介导Na++跨膜转运的膜蛋白质有通道、离子泵和转运体。前者是通过Na+通道介导的,是顺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的转运,属于易化扩散;介导Na+转运的离子泵是钠-钾泵,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Na+逆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跨膜转运,是原发性主动转运;转运体(例如Na+-葡萄糖转运体)介导的转运,是间接利用钠泵分解ATP所形成的Na+浓度差进行的(在小肠黏膜和肾近端小管细胞处,同时将Na+与葡萄糖转运至细胞中),是继发性主动转运。Na+没有出胞或入胞的转运方式,它们是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跨膜转运方式。
30.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
[解析]运动神经的神经递质是ACh。大量的ACh贮存在神经末梢的ACh囊泡中。神经末梢对ACh的释放是以囊泡为单位进行的,不论是神经冲动到达时的大量释放和没有神经冲动时的少量自发释放,都是以出胞的形式进行的。
31.与肠黏膜细胞吸收葡萄糖关系密切的转运过程是
A.HCO- 3的被动吸收
B.Na+的主动吸收
C.K+的主动吸收
D.C1-的被动吸收
E.Ca2+的主动吸收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考点]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
[解析]肠腔中的葡萄糖转运至肠黏膜细胞中,是继发性主动转运。这种葡萄糖的吸收可以达到将肠腔内的葡萄糖浓度下降到零的情况(逆浓度差),其转运形式是与Na+的转运伴行的。Na+进入细胞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必要条件,没有Na+从肠腔顺浓度差(胞内Na+低于胞外)进入肠黏膜细胞内,就不会有葡萄糖进入其中。因为细胞的基底外侧膜(近毛细血管处)上有Na+泵,能经常将胞内Na+泵至肠黏膜细胞外的组织间液中,确保肠黏膜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肠腔中。于是Na+可以不断地进入胞内,由Na+势能转化来的能量则用于葡萄糖分子进入细胞。故与肠黏膜细胞吸收葡萄糖关系密切的转运过程是Na+的主动吸收。
32.下列跨膜转运的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
A.与Na+偶联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
E.Na+-Ca2+交换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解析]在五个被选答案中,考生可以准确地知道:①答案A、B和C均需蛋白质分子帮助,有饱和现象;②选项D(单纯扩散)是遵循物理原则顺浓度差进行的,没有蛋白质分子帮助,没有饱和现象。答案E(有蛋白质分子帮助),考生可能不一定知道,但A型题是最佳选择题,只可能有一个答案,所以可大胆选择D。
33.下列各项跨膜转运中,哪一项没有饱和现象
A.继发性主动转运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
E.Na+-Ca2+交换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解析]在五个被选答案中,考生可以准确地知道:①答案A、B和C均需蛋白质分子帮助,有饱和现象;②选项D(单纯扩散)是遵循物理原则顺浓度差进行的,没有蛋白质分子帮助,没有饱和现象。答案E(有蛋白质分子帮助),考生可能不一定知道,但A型题是最佳选择题,只可能有一个答案,所以可大胆选择D。
34.下列关于Na+-K+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仅分布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
B.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C.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
D.能不断将Na+移出细胞膜外,而把K+移入细胞膜内
E.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考点]主动转运
[解析]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Na+浓度差(胞外>胞内)和K+浓度差(胞外<胞内),就是由细胞膜上的Na+-K+泵所维持的。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上。选项A是错误的,是本题的答案。B、C、D和E选项均为Na+-K+泵的正确叙述。
35.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属于
A.单纯扩散
B.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C.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D.入胞
E.出胞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生物电产生的原理
[解析]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属于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这是因为:产生生物电跨膜移动的离子不是脂溶性的,它们不能单纯靠膜两侧的电化学梯度跨过细胞膜,而必须依靠膜中的通道蛋白质帮助,只有在通道打开时(出现贯穿膜的水相孔道),相应的离子才能顺电化学梯度而移动。
36.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的维持主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高
B.膜在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上ATP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静息电位的维持
[解析]当细胞膜内、外的Na+或K+浓度变化时,细胞膜上Na+-K+泵活动,使扩散到细胞外的K+主动转运到膜内,维持细胞内高K+状态。Na+-K+泵在主动转运K+的同时也转运Na+,使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维持了膜外高Na+状态。
37.阈电位是指
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D.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阈电位
[解析]阈电位是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膜电位,即在一段膜上能使Na+通道开放的数目足以引起正反馈式的更多Na+通道开放,从而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的膜去极化的临界水平。
38.能以不衰减的形式沿可兴奋细胞膜传导的电活动是
A.静息膜电位
B.锋电位
C.终板电位
D.感受器电位
E.突触后电位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考点]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特点
[解析]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时发生的一过性迅速的膜电位波动,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标志,具有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一旦在细胞的某个部位产生,就会迅速沿着细胞膜不衰减地传导至整个细胞,故本题的答案是B。终板电位、突触后电位和感受器电位均是局部电位,只能在局部形成电紧张传播,传播的范围很局限,不能进行远距离的不衰减传播;静息电位是细胞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绝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都是稳定和分布均匀的。
39.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考点]动作电位
[解析]因为神经纤维在接受第一个刺激产生锋电位时,在其绝对不应期内,无论第二个刺激的强度有多大,都不会产生锋电位,所以两个相邻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绝对不应期。
40.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A.反射活动
B.肌肉收缩
C.腺体分泌
D.神经冲动
E.动作电位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E
[考点]兴奋的概念
[解析]不同的可兴奋细胞处于兴奋时,可以有不同的外部表现,例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神经纤维上有神经冲动。但它们共同有的、最先出现的反应,都是动作电位。因而,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
41.神经纤维上前后两次兴奋,后一次兴奋最早可出现于前一次兴奋后的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低常期结束后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考点]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解析]神经纤维兴奋后,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依次出现的是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恢复正常。在绝对不应期时,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能引起兴奋,而其他时期,只要刺激的强度适当,是可以发生兴奋的。因而,后一次兴奋最早可出现于相对不应期。
42.神经纤维安静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跨膜电位梯度和Na+的浓度方向相同
B.跨膜电位梯度和Cl-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C.跨膜电位梯度和K+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D.跨膜电位梯度阻碍K+外流
E.跨膜电位梯度阻碍Na+外流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
[解析]本题为否定型的A型题。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负值,即电位梯度为胞外高,胞内低;而胞内的K+浓度大于胞外,浓度梯度为胞内高,胞外低。故二者的梯度是相反的。选项C说它们的方向是相同的,因此是错误的,是本题的答案。
43.细胞外液K+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
A.Na+-K+泵向胞外转运Na+增多
B.膜电位负值减小
C.膜的K+电导增大
D.Na+内流的驱动力增加
E.K+平衡电位的负值减小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对离子跨膜转运的影响
[解析]细胞外液K+浓度明显降低时,膜内外K+浓度差增大,静息电位的负值增加,即胞内较胞外负值加大,Na+内流的驱动力增加。
44.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细胞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细胞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细胞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细胞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细胞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E
[考点]平衡电位
[解析]K+平衡电位是指膜内、外K+浓度不同,而且膜对K+有通透性情况下,促使K+外移的膜两侧浓度差引起K+外流的力量与移出的K+造成的膜两侧电位差对抗K+外流的力量相等时的膜电位值。此时,没有K+的跨膜净移动。
45.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静息电位
[解析]静息电位约等于钾平衡电位,因为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而且细胞内K+浓度总是超过细胞外K+浓度很多,因此,K+从膜内向膜外扩散,但由于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不能透出细胞膜,K+外移将使膜内变负膜外变正。然而K+外移不能无限制进行,因为K+外移形成的膜内外电位差对K+继续外出起阻碍作用,当因浓度梯度形成K+外移的力与电位梯度阻碍外移的力相平衡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浓度增加时,膜内外K+浓度差减小,K+因浓度差外移的力降低,故达平衡电位时,膜内负膜外正的电位差减小,故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46.人工地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考点]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解析]动作电位的幅度是由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和Na+平衡电位值相加决定的。细胞外液Na+浓度增加时,Na+平衡电位增大,故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
47.减少溶液中的Na+浓度,将使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考点]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解析]当溶液中Na+浓度减少时,Na+平衡电位将变小,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即去极达零电位后再去极达Na+平衡电位的值。由于Na+平衡电位变小,故超射值也减小。
48.下列关于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电压门控的
B.在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可引起正反馈
C.只有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
D.有髓纤维主要分布在郎飞结处
E.与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有关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电压门控Na+通道
[解析]神经纤维膜上的Na+通道是电压门控的,静息时,它是关闭着的;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形成Na+通道开放与去极化的正反馈,导致Na+通道大量开放,产生动作电位去极相,直至接近Na+平衡电位;以后,Na+通道失活,然后再恢复到关闭状态。故Na+通道有静息、开放和失活三种状态。
49.神经纤维电压门控Na+通道与K+通道的共同点中,错误的是
A.都有开放状态
B.都有关闭状态
C.都有激活状态
D.都有失活状态
E.都有静息状态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电压门控Na+通道和K+通道
[解析]电压门控K+通道没有失活状态,只有静息和激活两种状态;而电压门控Na+通道有静息、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
50.在神经纤维,Na+通道失活的时间在
A.动作电位的上升相
B.动作电位的下降相
C.动作电位超射时
D.绝对不应期
E.相对不应期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考点]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及其与兴奋性的关系
[解析]神经纤维接受阈(或阈上)刺激后,大量Na+通道激活,出现动作电位的上升相。然而,Na+通道激活后很快就失活,致使动作电位达峰值后,Na+内流停止,出现下降相。以后,Na+通道部分恢复和完全恢复,出现相对不应期和其他时相。绝对不应期在时间上与动作电位的锋电位(包括上升相和下降相)一致,上升相时,Na+通道是开着的,Na+通道失活是在下降相时。动作电位中的超射是指锋电位中反极化的一段,其中有上升相,又有下降相的成分。
51.在神经纤维一次兴奋后的相对不应期时
A.全部Na+通道失活
B.较强的刺激也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C.多数K+通道失活
D.部分Na+通道失活
E.膜电位处在去极过程中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及其与兴奋性的关系
[解析]当神经纤维一次兴奋后,首先出现绝对不应期(相当于锋电位的上升相和下降相的大部分);紧接着是相对不应期(相当于锋电位下降相的后一段),此时,部分Na+通道从失活中恢复,成为对电压敏感的关闭状态,可以被激活,但还有一部分仍处于失活状态,不能被激活(而且K+通道已延迟开放),所以必须较正常更强的去极化刺激才可使其产生兴奋(相对不应期)。
52.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出现动作电位
C.有髓纤维的跳跃传导速度与直径成正比
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距离增加而降低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E
[考点]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
[解析]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实际上是已兴奋的膜处,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膜,使之出现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弱,这是因为每一处的动作电位幅度均由静息电位加上Na+平衡电位所得,同一细胞各部分静息电位和Na+平衡电位都相等,因而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传导距离增加而降低。
53.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无限大
B.大于正常
C.等于正常
D.小于正常
E.零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E
[考点]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解析]组织兴奋后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绝对不应期时,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能使其再次兴奋,故兴奋性为零。
54.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
A.Na+通道关闭
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关闭
D.Cl-通道开放
E.Ca2+通道关闭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考点]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解析]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去极化,引起该处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导致Ca2+迅速进科末梢,触发前膜ACh囊泡释放。
55.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激强度低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动作电位的扩布方式是电紧张性的
D.动作电位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E.在不同的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是不同的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E
[考点]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的原理
[解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相当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与Na+平衡电位之和。不同细胞的静息电位值不同,形成动作电位上升相的离子平衡电位也不同,所以幅度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可兴奋细胞,形成动作电位的离子通道可以不同,它们的活动特点和影响因素不同,所以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不同。
56.下列关于单根神经纤维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电刺激可以使其兴奋
B.阈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
D.动作电位传导时幅度可逐渐减小
E.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是局部电流学说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解析]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实际上是已兴奋的膜处,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膜,使之出现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弱,这是因为每一处的动作电位幅度均由静息电位加上Na+平衡电位所得,同一细胞各部分静息电位和Na+平衡电位都相等,因而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传导距离增加而降低。
57.下列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以相邻郎飞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
C.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D.可以双向传导
E.不衰减扩布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跳跃传导
[解析]有髓纤维的跳跃传导比无髓纤维或其他细胞的传导速度快得多。由于有髓纤维的离子通道只集中在结处,密度大,每次形成的局部电流大,导致受影响达到阈电位的邻近膜范围大,每一瞬间新产生动作电位的区域长,致使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运动总数要少得多,因此,它是一种更“节能”的传导方式。
58.从信息论的观点看,神经纤维所传导的信号是
A.递减信号
B.高耗能信号
C.模拟信号
D.数字式信号
E.易干扰信号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解析]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即同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幅度相等(或有或无),在传导过程中不衰减。其强弱主要以频率或序列不同进行编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有利于远距离传导。因此是一种数字信号。局部电位是以信号的大小进行强弱编码,是模拟信号,抗干扰能力低。
59.下列哪一项在突触前末梢释放递质中的作用最关键
A.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
B.神经末梢去极化
C.神经末梢处的Na+内流
D.神经末梢处的K+外流
E.神经末梢处的Ca2+内流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E
[考点]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原理
[解析]当动作电位传导到轴突末梢时,膜去极化引起电压门控Ca2+通道打开,Ca2+内流,从而引起递质释放。如果将膜外的Ca2+浓度降低到与膜内相等的浓度,或阻断Ca2+通道使Ca2+内流阻滞,突触前末梢在动作电位到达时将不释放递质。而且,在没有去极化时,向末梢内注入Ca2+,也可引起递质释放,因而,Ca2+内流是递质释放中的关键。
60.下列有关神经-肌肉接点处终板膜上离子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Na+和K+均有选择性
B.当终板膜去极化时打开
C.开放时产生终板电位
D.是N-ACh受体通道
E.受体和通道是一个大分子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考点]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原理
[解析]神经-肌肉接点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是配基(化学)门控的,它不是电位门控的,当ACh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合时,这些离子通道打开,出现Na+内流(和K+外流),产生终板电位。因此,终板电位是终板膜上离子通道打开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
61.产生微终板电位的原因是
A.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一个递质分子引起的终板膜电活动
B.肌膜上一个受体离子通道打开
C.自发释放少量递质引起的多个离子通道打开
D.神经末梢不释放递质时肌膜离子通道的自发性开放
E.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多个离子通道打开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考点]微终板电位
[解析]终板膜上的微终板电位是由运动神经末梢自发释放的单个ACh囊泡引起的。由于一个囊泡内的ACh分子数量很多,因而可以与多个受体通道分子结合,引起多个离子通道打开,出现微终板电位,幅度很小,约0.4mV。而神经末梢一个动作电位到达时,可引起200〜300个小泡释放,引起的终板电位为50〜70mV。
62.在神经-骨骼肌接点的终板膜处
A.受体和离子通道是两个独立的蛋白质分子
B.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不能直接影响通道蛋白质
C.受体与第二信使同属于一个蛋白质分子
D.受体与离子通道是一个蛋白质分子
E.受体通过第二信使触发肌膜兴奋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考点]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原理
[解析]在神经-骨骼肌接点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神经末梢释放的ACh需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合,由于受体与离子通道是一个蛋白质分子,因此,当ACh与受体结合后,通过蛋白质分子的内部变构,使与受体耦联在一起的通道由关闭状态进入开放状态,允许Na+、K+易化扩散,形成终板电位,再进一步使邻近肌膜产生动作电位。在这里不需要第二信使去触发。
A.收缩速度加快
B.缩短长度增加
C.主动张力增大
D.缩短起始时间提前
1.在已定范围内增加骨骼肌收缩的前负荷,则骨骼肌收缩力学的改变是
2.在已定范围内增加骨骼肌收缩的后负荷,则骨骼肌收缩力学的改变是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2.[答案]C
[考点]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解析]前负荷是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的前负荷与肌肉的初长度呈正比,根据长度-张力曲线,在已定范围内,肌肉的收缩张力(即主动张力)随初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后负荷是指肌肉在收缩后所承受的负荷。由于肌肉在等张收缩时产生的肌肉收缩张力与后负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在数值上可用后负荷反映收缩张力(即主动张力)。因此在已定范围内增加骨骼肌的后负荷,骨骼肌收缩张力增大。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
3.具有ATP酶活性,属于分子马达的肌丝成分是
4.具有结合位点,能与横桥结合而引发肌丝滑行的肌丝成分是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3.[答案]A
4.[答案]B
[考点]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
[解析]在粗肌丝中,肌球蛋白杆部集合在一起,形成粗肌丝的主干。每条粗肌丝伸出的横桥一般有300〜400个,横桥具有ATP酶活性,并能与肌动蛋白结合,属于分子马达。细肌丝肌动蛋白上有与粗肌丝上横桥结合的位点,肌肉松弛状态下,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分别与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紧密相连,将原肌球蛋白保持在遮盖肌动蛋白上结合位点的位置;当Ca2+浓度升高时,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可使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引发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导致肌肉收缩。
A.30%〜40%
B.50%〜60%
C.80%〜90%
D.100%
5.在心肌兴奋-收缩耦联中,由肌质网释放的Ca2+占胞质Ca2+总量的百分比是
6.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由肌质网释放的Ca2+占胞质Ca2+总量的百分比是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5.[答案]C
6.[答案]D
[考点]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不同细胞胞质内Ca2+的来源。
[解析]由于心肌细胞的肌质网不如骨骼肌发达,储存的Ca2+数量较少,其兴奋-收缩耦联高度依赖细胞外Ca2+内流。心肌细胞兴奋时,细胞外Ca2+(10%〜20%)经肌膜中和横管膜中的L型钙通道流入细胞质后,触发肌质网释放大量Ca2+,(80%〜90%)而使细胞质Ca2+浓度升高引起心肌收缩。在骨骼肌,兴奋过程中由T管传来的兴奋到达肌质网上,可引起L型钙通道激活,产生“拔塞”样作用,使肌质网中的钙释放通道开放,肌质网中的Ca2+顺浓度梯度释放到胞质中。在此过程中没有对细胞外的Ca2+依赖,100%来自于肌质网。
A.Na+
B.K+
C.Ca2+
D.Cl-
7.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离子是
8.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大的离子是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7.[答案]B
8.[答案]C
[考点]哺乳动物神经元细胞内液和外液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和电化学驱动力
[解析]当某种离子跨膜扩散时,它受到来自浓度差和电位差的双重驱动力,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哺乳动物神经元静息电位水平通常都在-100mV,其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因此K+所受到的电化学驱动力接近于零,可以推断浓度差形成的驱动力接近于-100mV。据此我们推断Na+的电化学驱动力约等于-100-56=-156mV;Cl-的电化学驱动力约为-100-(-76)=-24mV;Ca2+由于是二价离子,根据Nernst公式其电化学驱动力应为-100-62.5=-162.5mV。所以在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绝对值最大的离子应为Ca2+.绝对值最小的离子应为K+。
A.磷脂酶A
B.磷脂酶C
C.腺苷酸环化酶
D.鸟苷酸环化酶
9.与胞质中cAMP生成有直接关系的G蛋白效应器是
10.与IP3和DG生成有直接关系的G蛋白效应器是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9.[答案]C
10.[答案]B
[考点]激素作用的细胞内通路
[解析]含氮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膜上,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从而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促进胞质内三磷酸腺苷(ATP)转变为环一磷酸腺苷(cyclic AMP,cAMP),cAMP激活无活性的蛋白激酶,通过催化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作用,诱发靶细胞的生理效应。有些含氮激素的作用信息并不以cAMP为媒介进行传递,如胰岛素、催产素、催乳素、某些下丘脑调节肽和生长因子等。实验表明,这些激素作用于膜受体后,往往引起细胞膜磷脂酰肌醇转变成为三磷酸肌醇(inositol 1,4,5-triphosphate,IP3)和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G),并导致胞质中Ca2+浓度增高,诱发靶细胞的生理效应。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
11.肌丝滑行时,与横桥结合的蛋白是
12.骨骼肌收缩过程中作为钙受体的蛋白是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11.[答案]B
12.[答案]C
[考点]肌肉收缩的机制
[解析]根据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横纹肌的收缩是由构成肌原纤维的粗、细肌丝在肌节内的相互滑动而发生的。当肌细胞上的动作电位引起胞质中Ca2+浓度升高时,Ca2+与细肌丝上的钙受体肌钙蛋白结合,使原肌凝蛋白分子改变,将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肌动蛋白(又称为肌纤蛋白)暴露出来,横桥得以与它们结合,进而摆动、复位、再结合……形成肌丝滑行(能量来自ATP分解)。
A.单纯扩散
B.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C.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13.葡萄糖通过小肠黏膜或肾小管吸收属于
14.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13.[答案]E
14.[答案]B
[考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解析]葡萄糖进入一般细胞(胞外浓度>胞内浓度)是以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形式顺浓度差进行的;而在小肠黏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吸收时,常常胞内浓度>胞外浓度),葡萄糖的进入则是以逆浓度差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方式实现的。
A.动作电位
B.阈电位
C.局部电位
D.静息电位
E.后电位
15.终板电位是
1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15.[答案]C
16.[答案]C
[考点]局部电位
[解析]终板电位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去极化的局部电位,有等级性,可以总和,并且只有电紧张性扩布,而不能传导。
A.Na+
B.K+
C.Ca2+
D.Cl-
E.HCO- 3
17.神经细胞膜在静息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18.神经细胞膜在受刺激兴奋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17.[答案]B
18.[答案]A
[考点]生物电产生的原理
[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性,可由静息电位约等于K+平衡电位,以及静息电位值随胞外K+浓度变化而变化来证明。神经细胞受刺激兴奋时,产生去极化以至反极化的动作电位,是因为电压门控Na+通道大量打开,Na+内流的后果,这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当然是Na+。
1.下列物质跨膜转运中,属于出胞方式的有
A.肥大细胞脱颗粒
B.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
C.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
D.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BD
[考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解析]出胞是指细胞质内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肥大细胞脱颗粒、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和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均以出胞的方式跨膜转运;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属于载体为中介的Na+-H+交换。
2.下列物质中,可作用于酶联型受体而实现信号转导的配体有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激素
D.心房钠尿肽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D
[考点]酶联型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配体
[解析]酶联型受体是指其自身就具有酶的活性或能与酶结合的膜受体。胰岛素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心房钠尿肽则属于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的配体。肾上腺素的配体G蛋白耦联受体、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属于核受体,均不属于酶联型受体。
3.既可作用于G蛋白耦联受体又可作用于通道型受体的配体有
A.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γ-氨基丁酸
D.心房钠尿肽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C
[考点]G蛋白耦联受体和通道型受体的共同配体
[解析]蛋白耦联受体分布广泛,是膜受体中最大的家族。激活这类受体的配体种类也很多,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氨基酸类递质以及几乎所有的多肽和蛋白质类递质和(或)激素(钠尿肽家族除外),还有光子、嗅质和味质等。而离子通道型受体因其本身就是离子通道,当配体(激动剂)与受体结合时,离子通道开放,从而引起细胞功能的改变。这一类型的配体包括:N-乙酰胆碱、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据此,这两类受体共同的配体则包括乙酰胆碱和γ-氨基丁酸。
4.属于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有
A.电兴奋通过横管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B.三联管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池Ca2+释放
C.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可触发肌丝滑行
D.钙泵活动将Ca2+泵到细胞外,降低肌质中Ca2+浓度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BC
[考点]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解析]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包括:①肌膜上的动作电位通过横管传播到骨骼肌深处;②三联管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池Ca2+释放;③肌质内Ca2+浓度升高,与肌钙蛋白结合触发肌丝滑行而引起收缩;④Ca2+浓度升高的同时,激活肌质网上的钙泵,将肌质中的Ca2+回收人肌质网,降低胞质Ca2+浓度,肌肉舒张。
5.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量取决于
A.膜两侧该离子的浓度梯度
B.膜对该离子的通透性
C.该离子的化学性质
D.该离子所受的电场力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BD
[考点]影响离子跨膜转运速度的因素
[解析]离子跨膜转运的速度是由细胞膜对这种离子的通透性、该离子膜两侧的浓度差及所受的电场力决定的。
6.下列选项中,可使骨骼肌松弛的途径有
A.促使Ca2+进入运动神经末梢
B.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C.阻断终板膜上一价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D.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BC
[考点]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
[解析]在本题中A选项导致突触前膜释放ACh促进兴奋从神经细胞传向肌肉细胞。B选项则引起兴奋不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上,即导致肌肉松弛;C选项引起不能在突触后膜上产生终板膜电位,也就不能在骨骼肌细胞膜上形成动作电位,导致肌肉松弛;D选项引起发挥作用后的ACh不能被及时清除,导致ACh在突触间隙内蓄积,引起所支配的骨骼肌多重收缩。
7.用哇巴因抑制钠泵活动后,细胞功能发生的变化有
A.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B.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C.Na+-Ca2+交换增加
D.胞质渗透压升高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BD
[考点]钠泵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解析]钠泵是镶嵌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特殊蛋白质,生理条件下,每分解一分子ATP,可使3个Na+被泵出胞外,同时2个K+被泵回胞内。钠泵的生理意义如下:①维持细胞内高K+(是胞内许多代谢反应的必需条件②防止细胞内Na+过多(从而防止由胞内高渗引起的细胞肿胀);③最重要的意义是,钠泵活动建立了一种势能贮备(即细胞内外的Na+、K+浓度差),这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因此当钠泵失去功能后,会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动作电位的幅度降低;胞内过量的钠离子导致细胞肿胀。
8.细胞膜外表面糖链可作为
A.离子通道
B.抗原决定簇
C.膜受体的可识别部分
D.糖跨膜转运载体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BD
[考点]钠泵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解析]钠泵是镶嵌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特殊蛋白质,生理条件下,每分解一分子ATP,可使3个Na+被泵出胞外,同时2个K+被泵回胞内。钠泵的生理意义如下:①维持细胞内高K+(是胞内许多代谢反应的必需条件②防止细胞内Na+过多(从而防止由胞内高渗引起的细胞肿胀);③最重要的意义是,钠泵活动建立了一种势能贮备(即细胞内外的Na+、K+浓度差),这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因此当钠泵失去功能后,会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动作电位的幅度降低;胞内过量的钠离子导致细胞肿胀。
9.下述哪些过程需要细胞本身耗能
A.维持正常的静息电位
B.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时的大量Na+内流
C.动作电位复极相中的K+外流
D.骨骼肌细胞胞质中Ca2+向肌质网内部的聚集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D
[考点]细胞生理学的综合知识
[解析]静息电位虽接近K+平衡电位,但不是完全等于K+平衡电位,故K+外出微大于K+返回膜内;膜对Na+也有极小的通透,也有少量Na+进入膜内。如果没有钠泵活动,细胞内外的离子状态将发生变化,也不能维持静息电位。肌质网中Ca2+浓度远大于胞质,胞质中的Ca2+是靠Ca2+泵泵入肌质网的。上述两项均需耗能。产生动作电位去极化的Na+内流和复极化的K+外流均系易化扩散,不需要细胞耗能。
10.局部电位的特点是
A.没有不应期
B.有“全或无”现象
C.可以总和
D.传导较慢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C
[考点]局部电位
[解析]局部电位是等级性的,可以总和;不能传导,只有电紧张性扩布。动作电位则是可传导的,而且是“全或无”的(只要产生,则大小相等;在传导过程中不衰减)。在细胞生理学中学习局部电位时,主要指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产生的局部去极化(局部兴奋),如果接着给予另一个刺激,二者产生的去极化可以相加,因而没有不应期是正确的。
11.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点表现在
A.刺激强度太小时不能引发
B.一旦产生即达到最大
C.不衰减性传导
D.兴奋节律不变
点击查看答案与解析
115.[答案]ABC
[考点]动作电位的特点
[解析]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包括:在某一条件下,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变,即刺激强度小时,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只要达到阈值,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都是相同的;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会沿着该细胞传导,其大小不因传导距离而改变。答案D不是“全或无”的特点。
24考研生理真题对比复旦马威生理密押十张纸
直接押中(不算间接)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