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悲剧发生在那节体育课。
老师安排孩子们集体慢跑一圈,当作体育课前的热身。
一圈跑道,按照标准规格计算,400米,不算长。
慢跑,速度也不快。
但偏偏,意外降临。
小韦跑完后感觉身体不舒服,学校立刻组织现场施救,同时联系了120和小韦父母。
不幸的是,小韦还是没保住性命。
13岁,生命还未曾绽放,就凋谢在了这个秋天。
警方调查取证,排除了刑事案件。
很大可能,是身体跟不上这种强度。
尽管是很慢的速度,很短的距离,但对身体素质不好的孩子来说,也能成为致命因。
真的很惋惜,如今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吃得好穿得好,表面长得人高马大,很多却只是有个空壳子。
早年间,有专家随机抽查了1280个3到18岁的孩子,测他们的骨龄,骨密度,体成分等数据,结果发现:
62%的男孩骨密度低于标准值,80.8%的女孩没达标;
测试力量时发现,“手无缚鸡之力”是常态;
大多数孩子心肺功能弱,肌肉量少,耐力差……
弱不禁风,别说体育加试了,一到流感季节,碰到个传染病什么的,很容易中招。
去年北京流感大爆发,有博主调侃说:
“最近的小学生家长对于孩子的预期已经从‘有个高中上’调整为‘不发烧’就行了。”
我们的孩子,体质真的下滑了不少。
上学卷,一回家就是看书写作业,周末还得兴趣班,连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都保证不了,别说运动锻炼了。
校门口一瞧,驼背的,近视的,瘦弱的,一抓一大把。
最让人吃惊的,是好多孩子连跳绳都不会,得去报班。
不得不说,这届小学生也太“脆皮”了。
不止中小学,大学生也堪比林黛玉。
去年“脆皮”大学生频繁进医院的视频刷屏后,有人统计了一个数据。
仅9月一个月,郑州一家医院急诊科接诊了1700多名18岁到25岁的年轻人。
“吃碗刀削面,太好吃了,激动大了,心率直接飙到二百。” “伸个懒腰,脖子扭了……” “导员不批假,我气到呼吸碱中毒进抢救室。” “刷短视频憋笑,鼻动脉笑裂了,血止不住被送到医院……”
“你们这代人比我们那代厉害,天天都能学到新知识!我们上学时根本没学什么。”
“我才羡慕你们那代人,你们太幸福了,你们根本体会不到我们的痛苦。 每天早上7点钟坐进教室,一直坐到下午五点半,回家写完作业就要11点了。 妈妈,这不是一天,而是12年,连周六日都被你们占上了!”
长时间的伏案,导致现在的学生根本没时间锻炼。
放学时候往学校门口一站,十个孩子里有八个都是近视眼。
男生驼背,女生脊柱侧弯,一面是超重、肥胖,一面是体弱、消瘦。
熬了12年的身体,一进大学,放松下来,再加上不规律的作息,非常容易爆发问题。
早前还有不少新闻。
广西百色学院,一个男孩打了会篮球后下场稍作休息,十多分钟后刚站起身,就不受控制地倒了下去。
抢救了4天后宣告死亡,被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哈师大附中一名高二学霸,正在备战化学全国竞赛,数学经常满分,物理称霸全校,却在期末考试第一天晚上,因突发心脏病猝死。
当晚,他还在QQ空间留言:“头一次,数学和化学考得让我这么不爽!(大崩盘!)”
安徽一个15岁的男孩子,从腰疼到坐立困难就半年时间,去医院检查,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到了需要手术治疗的程度。
身边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多。
学校一开运动会,晕倒的、呕吐的、半路被抬进校医院的孩子比比皆是。
高中、大学开学军训,也总有学生猝死的新闻。
那么小的年纪,就匆匆告别这个世界。
如今的情况,和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说得一样:
“现在的青少年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
身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
体重越来越大,力量却越来越小;
智力开发越来越多,灵敏素质越来越弱……”
“体育和教育,就像人的左右腿,你可以依赖一条腿去跳,但长远来说,你这条腿也会积劳成疾。”
但其实,体育和智育并无优劣之分,不“野蛮其体魄”,如何能“文明其精神”?
拿邻国举个例。
从上学开始,运动会就是重头戏。平时也没有寒暑之分,每年都设置户外活动课,小孩子们统一着单衣单裤,在户外疯跑。
这样的强制性运动,表现在孩子身上就是惊人的体能素养。
九州岛通山幼儿园,5岁的小孩子毕业时,人人都能熟练空翻。
原地徒手倒立。
跳过比自己身高高几十厘米的障碍物。
甚至这种难度很高的双手支撑倒立行走。
对比我们轻体育重智育的课堂理念,呈现出来的就是: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身高、体重和BMI)大部分年龄段显著高于日本;
但体能指标的比较中,日本儿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同时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发生率较之日本也更高。”
华师大的这份报告一出,直接打击到不少父母。
光顾着卷孩子的学习,总觉得身体素质能练上去,却不曾想孩子身体发育的最佳时机,错过就是错过,基础不打牢,体质就很难改变了。
“一想到未来中国孩子要和这群‘野蛮’孩子竞争,我就不寒而栗。”
最重要的是,体育能改变的不仅是孩子的身体素养,更能带来全面的性格成型的教育,教会孩子自尊、自信、自强。
为什么现在孩子心理疾病的病发率年年上涨,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总缺乏那么一种“咬咬牙就挺过去”的能力?
根源就在于体质健康上。
一如网友们爆赞的唐校长这段40秒发言: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去赢得未来的幸福。”
“当你觉得最近总提不起劲,丧丧的,那你就要信一句话,人必须要待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
后来心情压抑的时候,我也总往户外跑一跑。
走到户外,自然真的会给予人一种向上的、重新燃起的力量。
孩子不也一样吗?
不然想想网上这段扎心的话:
从小除了用功读书就别无选择的孩子,长大了还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吗?
从小成绩是意义和成就感唯一来源的孩子,长大了能到哪里去寻找意义和成就感?
从小被剥夺了其他生活体验的孩子,长大了面对负面的人生经历,除了情绪崩溃号啕大哭之外还能如何处之?
在教室,在书房,在四面不透风的地方待久了,身心俱疲是常态,该让他们出去在阳光下奔跑一回了。
我们养孩子,养的不是一个脆弱的做题机器。
而是希望TA能在各种变化中游刃有余,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接得住最坏的。
这些,是课堂上学不来的。
只有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动起来,塑造强健的身体,才会有强大的内核,才能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态度,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