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国内最长的书画类地毯。”在昨日于天津美术馆开幕的《经纬记忆·毯城相约——天津市首届AI数字艺术与地毯文化融合艺术展》现场,对于天津人民极具意义的《引滦入津图》被1∶1复刻成长达50米,图案几可乱真的地毯,参观者纷纷触摸感受这幅“超级地毯”,欣赏被“活化”引滦入津老照片,感受AI数字艺术与传统地毯文化融合的无限魅力。
随着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高等教育与艺术教育领域迅速普及,深刻改变着艺术、文教、文旅、文娱等行业格局。本次展览以天津崔黄口等传统地毯工艺为根基,借助人工智能艺术设计技术,以《引滦入津图》为创作原点,探索AI数字艺术跨媒介表达。
《引滦入津图》由王颂余、赵松涛等知名画家创作,生动展现天津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生态文明与文旅融合的壮阔场景。开幕式上,根据这幅画作复刻的长毯缓缓展开,气势恢宏。据悉,复刻长毯将被铺设至天津美术馆三楼展厅,与《引滦入津图》原画一起展出,观众可以近距离品味地毯工艺的精妙。此外,展厅还出现了利用AI技术对引滦入津老照片进行高清修复和动态化处理,让记忆活起来,以科技的力量带领观众回溯时代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特别设置冥想创意地毯纹样体验区。观众佩戴脑电波交互装置,通过冥想可以在数十秒内即可生成专属地毯纹样图,实现独特的艺术体验。
现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广告学院数媒教研室副主任韩仁杰告诉记者:“学校的师生一起以AIGC技术,将崔黄口地毯的工匠精神,以及引滦入津精神以新技术全新呈现,让市民游客能更直观地了解天津的历史,向老一辈的城市建设者和工匠致敬。”
据了解,本次展览共展出48件作品,涵盖四大专题板块。“经纬记忆”以《引滦入津图》数字化跨界为核心,融合多种呈现形式,串联天津建设史、老照片活化组图与地毯艺术表达,营造沉浸式回忆体验;“毯城相约” 挖掘津门地毯背后的人文故事与历史风貌建筑中的 “地毯记忆”;“华夏纹样” 特邀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研究课题组赵海英教授团队,带来广受好评的“华夏经典纹样” 数字交互艺术装置;“丝路精品” 呈现中国新疆和伊朗地毯精品、地毯(挂毯)上的世界名画以及手工编织古毯。
来源: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