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话乡韵】九桥十八庙

政务   2025-02-01 10:58   天津  





( 阖家团圆贺新春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知之深,爱之切》中写道:“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作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为唤起全镇人民家乡情怀,上下同心,共建美好家园,春节期间,“崔黄口时讯”微信公众号特推出【新春话乡韵】专栏,今日推出第四期《九桥十八庙》,我一起了解“家门口”的故事吧~








九桥十八庙

崔黄口系历史悠久名镇,曾出过任黄河道台的二品官,清朝道光年间,王氏家族的父子进士同朝为官。当时王氏父子在皇上面前很受宠,他们在崔黄口建立王家祠堂时,皇上曾恩赐御名“三槐堂”,崔黄口方圆四里的镇子被王氏建成一座小城,且顺势修了各种寺庙、庵堂。“九桥十八庙”的故事便由此而来……

1991年版《武清县志》中关于“九桥十八庙”的示意图


01
关于“九桥”

“九桥”均为平常的砖桥,分布也十分有规律。护城河上,东西南三门前都是一架青砖拱桥,沟通外界旱路。除此三桥外,或偏东偏西、偏南偏北都有两架砖桥建在水路与土路交叉处。护城河以外散布着大小几个水塘,或与沟渠相连。

九桥的分布为了沟通各大坑塘,保证旱路交通方便,也有众星捧月之意。

02
关于“十八庙”

崔黄口城的风格完全按照正式城的规模和形式建造。四个小城门,北门出口堵死,其他三门一律青砖到顶,红漆大门。土城墙上有马尾形马道,城墙下环绕着护城河,取玉带缠腰之意。

这四个城门阁上都有一座雄壮宏伟的庙宇,虽说不上雕梁画柱,飞檐走兽,也是前廊后厦,平扇花窗。东城门供的是马王神,匾额由名人题字“界联武宝”(取“武清”、“宝坻”交界之意);西城门阁上供的是财神;南城门阁上是火神庙,有一匾额上书“火德正神”四字;北城门阁上是真武大帝庙。

城内是十字街,将城划为田字形。正中央有一座土地庙,对南门部位是一城之主——城隍庙,与土地庙相呼应。西北部位有一座背南面北的倒观音堂,东北部位是一座寺庙,称东大寺。大寺内有两个房山,当中夹着一个小庙,称“两山夹一庙”。西南部位有一个地藏寺,寺中供有文昌帝君、魁星点状元的塑像;东南部位是香火最旺的娘娘庙。

在这田字形的格局中,庙址的分布是十分对称的,城内七个寺庙加上四个城门阁就是十一个数了。

城外的庙址分布也较为合理。东西南三个城门外的对面都有寺庙存立。西城门是西大寺,南城门是药王庙,在供桌底下还藏有一小庙,俗称“庙中庙”。东城门是关帝庙,俗称老爷庙,在它的庙脊上还立有一小庙,俗称“庙上庙”。在城西南距西大寺不远的地方有个三官庙,东北方距老爷庙不远的地方有个白衣庵。至此,城内外共十八座寺庙。

主要的庙会活动有:四月二十八的药王庙会,三月二十的娘娘庙会,九月的关帝庙会,大年正月十五一般到南门火神庙前烧香上供。

崔黄口镇九桥十八庙复原图


03
传说

三官庙。相传是取自唐朝水生三官、旱生一佛之典故。唐三藏的父亲被水贼刘洪所害,抛入水中,被龙王所救,后与龙王的一个公主成婚,生了三官。三官长大之后,为民除害,得到人民的赞扬和尊重,故为其立三官庙。

老爷庙。据传庙宇落成之后,和平常庙宇一样高大,关帝老爷不服气,托梦给本乡的一个绅士,嫌自己的庙矮,用青龙偃月刀杵破房顶。绅士大惊,传关老爷显灵。于是,又在该庙的庙脊上建了一个小庙,俗称“庙上庙”。

无北门。崔黄口城北门堵死,据说北门犯五鬼,所以塑设真武大帝镇守北门。(五鬼又称五瘟、五瘟使者,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瘟神。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季、总管中瘟史文业。他们是中国民间信奉的司瘟疫之神,每年一些寺庙都会拜五鬼,以求家畜平安,指的就是这个五鬼)。

城隍庙。一个县里只有一个城隍庙,主管一个县的阴司,而在武清县则不同,老县城城关有一城隍庙,据说,崔黄口距县城太远,中途又有运河相隔,城关的城隍来崔黄口办案多有不便,所以不得不向阁堂请求,在崔黄口另建一座城隍庙。


文字:孙福山

编辑:崔黄口时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崔黄口时讯
崔黄口镇政府政务信息发布及学习工作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