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论物理研究团队常强教授和杨孜旭博士在天体物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天体物理学顶级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和《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
常强教授团队首次提出多孔多相模型,并成功利用此模型研究了暖核中长碳链分子的合成,多孔模型可以根据孔隙的参数变化对不同类型的星际分子做拟合,有望成为人类探究某些未知星际分子的指南。相关研究成果以“Modeling long carbon-chain species formation with porous multiphase models”为题发表在《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宋子文为第一作者,常强教授为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通讯单位。
多孔多相模型示意图
杨孜旭博士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德国图宾根大学等机构合作,利用中国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Insight-HXMT的观测数据,首次探测到黑洞X射线双星功率谱中准周期振荡信号的部分均方根振幅在40 keV能量以上的超出现象,该研究对于理解黑洞吸积系统中普遍出现的准周期振荡信号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以“A timing view of the additional high-energy spectral component discovered in the black hole candidate Swift J1727.8-1613”为题发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杨孜旭博士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通讯单位。
准周期振荡信号的能量依赖性关系
▍撰稿:张文飞
▍排版:吕厚凯
▍责任编辑:吕厚凯
▍初审:郭玉茜
▍审核:张继武
▍总审:杨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