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车站,春节开滴滴。”
“坚守大锅台,为市民做美味!”
……
“团圆港”搬到打拼地
往年加入返乡潮的“新市民”们一改习惯
纷纷留下加码春节经济
重塑自己之于一座城市的归属感
1月27日,位于蒋垛镇的江苏上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机声隆隆,各类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员工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每逢节假日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公司总经理童斌表示,蛇年春节不歇机不停产,保障产品当日上市。今年47岁的童斌老家在淮安,为确保一季度开票销售2亿元的目标,净化加工车间和蜂窝锅生产线全员在岗,他把儿子和父亲从老家接到了公司,与他们夫妇一起在姜堰过春节。
“我们公司日产量大概在4吨以上,每天礼盒生产量约500多件。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保证了牛肉和猪副的营养成分及口感,让消费者品尝到最新鲜的美食。”净化加工车间负责人吴永海说,公司有6名新疆、四川等地的员工留守春节岗。来自四川泸州的仓库管理员郑忠海,排班到正月十五,准备节后回四川休假,他说:“2022年来到姜堰,负责公司线上线下发货,月收入8000元,节日服务更讲诚信,我愿意天天干。”
童斌表示,新一年,企业扩能升级快马加鞭,年前新建了12亩的活牛屠宰中心,2025年将新建40亩新厂区,其中建1.7万平方米厂房、1万平方米仓库,吸纳200人就业,预计全年实现开票10亿元。
“金鹰裤业”的店招在姜堰迎宾西路立了35年。“除夕我们一大家子12人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今年59岁的伍得文高兴地说。伍得文是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钱桥镇人,1991年8月,他和妻子乔慧珍带着3岁的大女儿来到姜堰,在迎宾西路租了一间25平方米的卖衣坊,20世纪九十年代,这里人流不息、摩肩接踵,零售生意火爆,夫妇俩卖衣裳一卖就是三十多年。
“这么多年来,除了经营,我们没有为其他事情耗费精力。” 伍得文说,“在姜堰,政府部门为经营户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这些对我们外地人创业很有吸引力。”从“流入”到留下扎根,“现在,我的两女一子都在姜堰成家立业了,一家人有了第三代,城南城北都买了房子。”伍得文说,“外地人留下过年其实只是一时的,只要经商的小环境、城市的大环境足够好,相信一定会有更多人愿意落户扎根。”
编辑:陈燕华
审核:杜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