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桂林市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办卢某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经查,卢某因银行卡有逾期记录,通过正常途径无法办理贷款,就想通过网络办理贷款,在网上搜索到一个贷款广告,添加客服经理微信,客服经理称卢某银行卡的流水不够,需要包装流水之后才能获得放贷。卢某将自己名下银行卡号提供给对方,对方将多笔涉诈资金转入卢某的银行卡后,让卢某再转至对方指定的账户内。3月5日,卢某被公安机关抓获,目前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检察院批准逮捕,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贷款包装流水”是当前涉诈洗钱的一种典型手段,洗钱团伙冒充网络贷款工作人员,诱导有贷款需求的企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将银行卡、U盾、营业执照、电话卡等邮寄到指定位置或要求个人直接提供银行卡收款转款,用于所谓的包装流水,实际目的是转移涉诈资金。在此提醒,提供银行账户等资料给他人或者以走流水形式帮他人转账,不仅贷款不成,还可能会被利用成为电诈工具人,构成违法犯罪。
2024年8月,我市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办章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经查,2024年7月,章某收到微信好友发送信息说国家有一批扶贫款项需要发放,并推送了一个二维码让其扫码登记。章某信以为真,扫描二维码下载一款小众聊天软件,根据微信好友的推荐在软件内添加一客服账号,客服引导章某提供身份证照片、手机号以验证是否符合领取条件,后告知章某符合领取条件,但是银行卡流水不足需要包装流水,诱导其将名下银行账户全部提供给对方收取资金,再转移至指定账户,先后转账150余万元。8月,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目前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检察院批准逮捕,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免费领取“国家扶贫款”、“百万扶贫基金”、“养老金”、高额补贴等也是当前涉诈洗钱的主要套路之一,洗钱团伙以发放扶贫款项、高额补贴等为由,以需要包装流水为幌子,诱导中老年朋友提供银行账户给他人转账或者收款后取现返存指定账户。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应当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切勿随意提供给他人转账或者帮助他人取现转移,请务必提高警惕,勿充当电信网络诈骗的洗钱工具人。
2024年10月,市民程某于9月底收到一个来历不明的快递,里面有一张中奖卡片,程某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后被拉入一个微信群,程某根据群里活动信息,填报收货地址后获得了活动礼品。随后,群内有人发链接诱导其下载APP,声称可以获取更大收益。程某下载软件后,在客服的指导下又领取了58.8元微信红包,后又根据客服引导做点赞和评论任务,如期获得几百块佣金。赢得程某信任后,客服引诱其做获利更高的任务,指导其做充值任务,程某先后充值20000余元后,客服以“操作失误”为接口,诱骗再缴纳90000元的保证金,程某遂发现被骗,共计被骗22000余元。
刷单返利类诈骗目前仍然是电诈案件中占比最大的一类。诈骗分子以快递包裹、网络兼职广告、网络招嫖、公众平台等方式引流,先施以小利,赢得受害人信任后,再以更大利益为诱惑,骗取受害人做充值任务,后以操作失误、操作异常等理由骗取受害人继续充值或者缴纳保证金实施诈骗。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家庭主妇及无业人员。
2024年9月,市民苏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中国银行百万保险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向苏女士说其购买了一个微信百万保险,保险已到期需要解除,不然每个月会自动扣费2000元。苏女士信以为真,担心每个月会被扣2000元,就咨询如何解除。根据电话的引导,下载注册QQ号,被拉进QQ群,又在QQ群里根据对方发送的网络链接下载一款屏幕共享的会议系统,后要求苏某将名下账户内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进行验资,苏某共计转账12笔,共计被骗170余万元。
诈骗分子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等,冒充各类平台客服或工作人员,称受害人开通了“百万保障”、“抖音会员”等等,不取消每个月就要扣费800元或者2000元为套路,引起受害人恐慌后,诱导受害人下载会议系统,开启手机屏幕共享窃取银行账号、验证码实施诈骗或者诱导受害人将钱转入安全账户进行验资实施诈骗。受骗人群多为50岁以上女性。
2024年9月,市民刘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询问刘某是否有投资需求,可以下载对方推荐的聊天软件进行交流,刘某下载安装聊天APP后,一名客服将其拉入一个聊天群,观看投资理财课程,并获得导师推荐的股票。刘某根据导师推荐的股票在正规平台内购买均有上涨,确信可以跟着导师赚钱。之后导师介绍说想要获得更多回报,可以下载对方推荐的投资平台APP进行投资,刘某先后充值14笔,无法提现后意识到被骗,共计被骗69万余元。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虽然不是数量占比最大的诈骗类型,但是是诈骗金额占比最大的一类,诈骗分子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发帖,或直播间讲理财课,或直接通过电话引流,诱导下载小众通联软件,通过高收益投资项目等诱导受害人到其指定的虚假平台投资,后以“登录异常”、“服务器维护”、“银行账户冻结”等各种理由拒绝提现诱导受害人继续充值实施诈骗。被骗人群多为有投资经历的人员,以及教师、医护人员、现役/退役军人群体等。
2024年7月,游客胡女士到桂林旅游,在酒店住宿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称胡女士购买的返程航班因飞机故障已取消,可以领取延误费和改签机票。胡女士信以为真,根据电话的引导登录对方提供的网站,并下载一款会议APP,开启屏幕共享,按照对方的操作输入银行账号及密码信息,被对方窃取后远程操作转账,将胡某账户资金全部转移,共计被骗98万余元。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窃取公民购买机票信息后,冒充航空公司、故障中心等工作人员,以飞机延误、飞机故障等理由提出帮助受害人“退费”、“理赔”或者“改签”,诱导受害人登录网址、下载会议软件,再通过开启屏幕共享窃取银行账户信息实施诈骗。被骗人群主要为购买了机票的游客、学生、商务人士。
审核丨孟妍
编辑丨佳佳
来源丨临桂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