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12月14日14时26分,驾驶员李某行驶到下沙枢纽时存在开车打电话的违法行为,杭州公安高速交警支队六大队“云翼”机警队员徐培杰和刘兴旺利用警用无人机高空悬拍和跟踪锁定功能,第一时间固定证据,车辆被引导到下沙收费站,民警对李某做出依法处理并回看现场视频。面对高速交警的高效闭环处置,李某感到非常震惊,现场安全宣教事半功倍。
措施的背后,是杭州公安高速交警聚焦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痛点难点,积极探索警务勤务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组建无人机“云翼”机警,联动高速业主、施救养护等多方力量,推进无人机广泛应用并赋能实战,有效拓展感知覆盖范围,持续提升“共治警务”平安高速新质战斗力,织密高速公路安全防控网,实现综合治理新格局。
事件“准”研判 警情“快”处置
赋能高速交管实战
传统的高速公路公共视频,受建设成本和架设角度等多方面制约,与高空全域的超视距存在明显差距,对高速公路警情处置特别是现场全域的把控、指挥研判存在明显短板。”杭州公安高速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2021年下半年,高速交警加快现代警务勤务改革,创新在六大队开展警用无人机培训和试点建设工作,经过多年实践,建立建成空地立体化感知、防控和侦查“三个体系”,探索形成立体化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新机制。
近日,杭州高速交警辖区发生一起人员受伤交通事故。大队迅速启动无人机参与交通事故处置,通过现场高空定点拍摄获取直观全面的现场数据资料,快速生成交通事故现场图,提高现场勘查处置效能。同时,无人机迅速开展移动视频巡逻,及时启动预警,发布交通信息,帮助提高事故处置效率,缩短路面占用时间。12月6日,练杭高速公路开展伸缩缝抢修占道作业施工,高速交警启动警用无人机,对施工全域进行踏勘,对现场施工安全要素进行全流程监测,以驾驶人行车“沉浸式”高空视角排查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实施调整,无人机交通管理场景应用日趋丰富。
隐患“早”清雷 违法“精”打击
纵推平安高速落地
12月15日上午10时,六大队警用无人机按照预定的飞行路线自动化开启辖区重点路段巡查工作,并与固定公共视频感知点位形成互补。当巡查到下沙服务区附近时,无人机发现一辆小客车停在应急车道,“云翼”机警队员马上通过无人机外挂扩音设备,以空中喊话的方式,对违停车辆作出警示提醒、锁定违法证据,车辆被成功引导下收费站,民警对其违法行为及时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
无独有偶,当天下午,杭州绕城高速金华方向下沙枢纽附近发生一起占据两车道的多车追尾事故,现场出现排队缓行。高速交警“云翼”机警迅速靠前,第一时间利用无人机开展现场踏勘,高空全域图像实时传递到大队指挥部,值班领导迅速开展分析研判和指挥调度,十分钟后,车辆成功撤离现场、人员无碍,现场秩序得以快速改善。
一路多方+ 安全“共”同体
打造共治警务样板
不局限在高速警队,依托“一路多方”管理共建,高速交警着力提升“共治警务”平安高速新质战斗力,在辖区构建“1+N”无人机勤务模式,联动高速业主单位广泛形成无人机勤务队共同参与路面治理。今年10月,杭州高速交警支队六大队辖区的绕城高速公路开展为其一个月的夜间占道施工。施工期间,高速交警、浙江新创建高速公路业主联合施工方共同部署无人机开展不间断尾部预警和灯光照明,在交通治理、警情研判、现场处置等多维度为施工安全保驾护航,取得施工点位“零事故”的成绩。
“在日常多方管理中,我们发现传统的高速公路尾部预警,主要依赖预警车辆,受沿线货车视野遮挡、司乘人员驾驶习惯等原因,预警效果大打折扣。如今,多方共同引入无人机开展高空预警巡查,有效突破管理瓶颈,实现科技赋能。”六大队大队长王伟表示。
据统计,今年以来,杭州市高速交警支队组建8组“云翼”机警队伍,启用警用无人机飞行473架次,飞行里程1225公里,飞行时长6525分钟,查获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60余起,处置突发事件4起、拥堵预警78次,伤亡事故现场踏勘16次,运用无人机处理交通事故节约近一半时间,辖区由事故引发的衍生缓行时长和距离同比减少18.5%和16.5%。
出品 | 杭州高速交警融媒体中心
来源 | 浙江法治报
作者 | 于军 胡跃庭
记者 | 许金妮
编辑 |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