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位历史名人,竟都是道家信徒!

文化   2025-02-01 20:13   福建  


信奉道家的人,不一定是道教中人,道家和道教是两个概念。

道家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以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思想流派;道教形成于东汉时期,由张道陵创立,是在道家思想基础上,融合了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等形成的实体组织。

道家代表的是一种哲学思想,更多的是从哲学角度探讨人生与宇宙;而道教则将道家思想具象化,有具体的方法用来强身健体,追求的是“长生不老”等目标。

道家(道教)的代表,有被后世道教追奉的“道教始祖”黄帝、“太上老君”老子、“王禅老祖”鬼谷子、“南华真人”庄子、“冲虚真人”列子等,而我们今天以“道家”标准,仅汇总历史上那些信奉道家学说、却少有人知道这一点的历史名人。

包括姜子牙、范蠡、张良、陈平、窦太后、刘安等十位,他们有的融汇多家为己所用,但都与道家有较深的渊源。

一、姜子牙,齐国始祖


即姜太公(约前1156年 - 前1017年),所著《六韬》具有黄老道家色彩,周文王、武王的谋主,在牧野之战中立下首功,战后因功受封于齐,成为齐国始祖。兵书《六韬》据说为他所著。在一百余岁时去世。

《六韬》内容博大精深,具有神秘色彩和黄老道家色彩。唐朝皇室以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李耳为祖先,将道教视为国教,姜子牙的地位被迅速提升。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就在磻溪建立太公庙。

姜子牙因道家的老子意外成圣,后来却因儒家的孟子而意外成“人”。

朱元璋读《孟子》,看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句,认为这是大逆不道。恰好孟子高度评价过姜子牙兴周灭商,朱元璋恨屋及乌,将姜子牙的武庙和“武成王”谥号都废除。

就这样,在明代的现实世界中,姜子牙“武神”的地位被关羽取代了,但民间传说认为张良、诸葛亮、刘伯温都是姜子牙的转世,其民间威望越来越高。

二、范蠡,文财神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将道学传播到北方,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治国良臣、兵家奇才、经营之神、商家鼻祖,被中国民间恭奉为“文财神”。

范蠡的老师——计然。计然七策,范蠡用了其中五条就助越王灭了吴国,后来范蠡隐退,用计然之策去经商,富甲一方,成为远近闻名的“陶朱公”。

计然是谁?他就是老子的弟子文子。北魏李暹为《文子》作注,指出文子“姓辛,葵丘濮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

春秋战国之际,范蠡将老子的思想传播到齐国,开始了道家学派在北方列国流传发展的新时期,其最重要结果,是稷下黄老之学的出现,标志是帛书《黄帝四经》。

三、张良,汉初三杰


张良(约前251年-前186年),精通黄老之道,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汉朝,被册封为留侯。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专心修道养精。
四、陈平,西汉开国重臣


陈平(?- 前178年),信奉道家使他善始善终,西汉开国重臣、谋士,著名政治家。

陈平的“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起了重要作用。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

因一生奉行道家所言“守弱保身”之道,得以善始善终。

五、窦太后,汉文帝皇后


窦漪房(?—前135年) ,不喜儒术,崇尚黄老之学,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即位后,尊窦氏为太后。

窦太后崇尚“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不喜儒术,一度废除武帝所推行的包括独尊儒术的全部新政。

六、刘安,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前179年-前122年),集道家的大成,淮南王刘长之子,汉高祖刘邦之孙。西汉文学家、道学家、思想家。

刘安曾奉汉武帝之命著《离骚体》,这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淮南鸿烈》(《淮南子》)一书。

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七、司马迁,史学大家


司马迁(约前145年 —前86年),骨子里的道家,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著有《史记》、《悲士不遇赋》、《太史公自序》等。

司马迁融汇诸子百家之长,但他偏向道家。首先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个百分百的道家学派人物,曾批评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并且师从杨何学习《易传》,对道家绝对地肯定和赞扬。

司马迁虽然深受儒家学派的影响,但他对儒家的评价是“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内容多而精华少,做得多但效果不佳),又极力反对独尊儒术的汉武帝,而最推崇道家治国的汉文帝。

司马迁对道家的评价则是:“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

就是赞成道家的治国方法,自然大道在于遵循规律,群臣、子民应该各司其职,而君王应该在“无为”的基础上,顺势而为。

八、华佗,神医


华佗(约145年-208年),冲破儒家礼教羁绊的道家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

华佗起初是一名“晓养性之术”的方士,“又精方药”而兼行医术,并非以医为业;因其医术精湛,普救众人,应接不暇,后脱离方士行列,而专于医业。因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脱离荣势竟逐之地,终不就仕。

华佗熟悉人体解剖,开展剂腹手术,与其深受道家方士文化影响,敢于冲破儒家礼教的羁绊,也不无关系。

九、诸葛亮,蜀汉丞相


诸葛亮(181年—234年),奇门遁甲无所不能,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少年时父母双亡,一直随叔父生活。他精通道法,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知人和,精于奇门遁甲,有呼风唤雨之术。

十、阮籍,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210年~263年),崇奉老庄之学,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初以门荫入仕,累迁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在社会政治观上主张“自然”排斥名教,想建立道家所说的“无为”、“无君”的社会

同时阮籍在其作品中流露出较浓厚的仙隐思想,如《大人先生传》。



 • 您的每一次转发• 

  • 都将点亮一盏心• 

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你若喜欢,为积善之家点个哦  

积善之家
古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时时常怀利人济世之心,知行合一,做一个利益大众的人。让我们勤修福慧; 做一个喜悦、富足、自在的人。让我们共同祈愿:世界和平,中国兴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