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75年 | 你好,这里是天水!

民生   2024-09-20 08:33   甘肃  



数览发展 向新而行

数说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天水发展成就


75年时光荏苒,见证了天水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辉煌历程。75年间,天水的经济总量由小到大、产业层次由低到高、开放合作从无到有、社会事业从弱到强、交通面貌从旧到新、人民生活从贫到富……天水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走出了一条具有天水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国民经济跨越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水经济实力较弱,1949年生产总值仅有1.4亿元,年底总人口132.17万人。天水紧抓改革开放发展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经过近30年风雨兼程的发展,1978年生产总值5.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24元,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人均生产总值3093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越500亿台阶,2023年实现856.78亿元,是1949年的612倍,总量位列全省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234元,是1978年的131倍。

财政收入稳步提升。新中国成立之初,天水财政实力极为薄弱,1978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仅为0.6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财政实力显著提升,大口径财政收入先后于1985年、2003年突破亿元和10亿元大关,2023年天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6.34亿元。

  产业结构持续调整

  经济发展更趋协调

1949年,天水市产业结构中农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占比高达93%,改革开放后,天水经济结构逐步优化,197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8:32:30,初步实现从农村经济为主到以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结构实现由“一二三”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2023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0.1:25.4:54.5,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立成型。

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75年间,天水全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农业基础不断夯实。2023年天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3.56亿元,粮食总产量137.96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106倍和2.6倍。全市园林水果总面积121.25万亩、产量203.64万吨,蔬菜总面积96.66万亩、产量237.73万吨,药材总面积26.4万亩、产量6.13万吨。全市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是“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蜜桃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农业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工业产业步入新阶段。天水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质效不断提升。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99家,形成以电子信息、电工电器、机械制造、医药食品、建筑材料、新型能源等六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达到36户,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4.9%。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家、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工业经济新动能新产业快速发展。 

服务业发展焕发新活力。2023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9.5亿元,是2014年的1.8倍。2023年旅游总人数达4800万人次,是1991年的160倍;2023年旅游综合收入达305亿元,是1991年的508倍,形成了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和信息传输、科学研究、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齐头并进的新发展格局。

消费市场释放新动能。194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0.18亿元,1978年为2.13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亿元,2010年跃上100亿元,2023年达到305.77亿元,是1949年的1698倍、1978年的144倍。2023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34.2亿元,进出口商品超270种,电子电器、轴承机床等主要商品的出口均大幅增长。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发展成就惠及人民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5年,是天水社会各项事业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75年。天水市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领域工作,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文化素养显著提高。

科教文卫成绩斐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水市紧紧围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市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成果转化效果明显。全市R&D经费内部支出从2012年的3.16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8.15万元,占GDP的比重从0.81%提升至1%。2023年,全市拥有各类中小学学校1761所(包括1007个教学点),在校学生45万人。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38个,是2012年的5.6倍;各类卫生机构病床2万张,比2012年增长69%;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6万人,是2012年的2.1倍;全市执业(助理)医师7379人,是2012年的1.99倍;注册护士9827人,是2012年的4.12倍。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37个,文化事业人员2389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99.51%,科教文卫蓬勃发展。
综合交通日新月异。新中国成立后,天水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目前,已形成公铁空“三通汇流”的综合交通体系。高速公路“十”字型主骨架成型。国道310线升级改造工程、秦州大道、麦积山大道等20个普通国省道项目先后建成通车,普通国省干线通车里程自十九大以来翻了两番。全市113个乡镇和2491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100%。
城乡结构不断优化。1949年,天水市常住人口数为132.17万人,1978年241.24万人,城镇化率仅为9.78%,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0.91%,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290.72万人,城镇化率达49.03%,比1978年提高了39.25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了18.12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生活水平普遍改善

  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天水市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实现了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深入推进富民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百姓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202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53元,是1978年的114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20元,是1978年的109倍。2023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达156.39亿元,是1978年的145倍;全市人民币住户存款余额为2091.99亿元,是1949年的1868倍。人民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品拥有量大幅度提升,2023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6辆,助力车71辆,电冰箱92台,彩电97台,电脑40台,空调20台,移动电话270台,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当前,天水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聚焦“三区一地一中心”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甘肃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接续奋斗!(新天水记者 辛闻)


来源:新天水(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审 / 肖勇   责任编辑 / 张娟   编辑 / 冯进毅

天水人都在看


▶️甘肃省直机关遴选最新公告!


▶️120.61万人次!6.88亿元!


▶️进度刷新!天水拟对1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


天水融媒
【天水市融媒体中心公众号】天水权威主流新媒体平台,每天为您及时发布新闻资讯、政务服务、民生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