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唐诗宋词元曲赏读 顶级传统文化美刊——
✦关注这个公号,变成别人眼中博学多才的人✦
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来啊,造作啊
文:xiaobai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成语名字】安于故俗
【成语拼音】ān yú gù sú
【成语释义】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解释:常人苟安于旧习俗,学者局限于所见所闻。用这两种人当官守法是可以的,但不是与之探讨成法之外事情的人,三代不同礼教而成就王业,五伯不同法制而建立霸业。
【近义词】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
【反义词】推陈出新
【成语造句】
1.我们的时代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但是很多人还是安于故俗,不仅不支持改革,还抵制改革开放,这样的人注定会被历史唾弃。
2.安于故俗,溺于旧闻的人不能成大业。
【成语故事】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
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卫国人商鞅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准备由商鞅来支持秦国变法。
但是秦国国人都不懂变法,因此议论纷纷。秦孝公犹豫不决要不要实施变法。于是,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并且商鞅批评甘龙的话是世俗之言,他们只能安于故俗,溺于所闻,居官守法。
秦孝公而后支持商鞅的观点,决定实施变法。在最开始的时候,国人根本不相信商鞅的变法,因为经常发生那种朝令夕改的政策,国人也基本麻木,不相信朝廷了,没有人会支持变法。
后来商鞅采用立木为信,逐渐在变法中树立了朝廷的威信。国人也都开始相信变法能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好处,逐渐开始支持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