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多措创新,促进垃圾分类落地见效

创业   2024-12-23 17:26   浙江  


  为响应美丽浙江建设,今年以来,省建设厅大力推进分类质量提升、设施提标改造、资源循环利用、部门协同共治、文明习惯养成等专项行动,制定出台专门实施方案,温州市各地区积极探索,始终将高质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作为服务民生的“头等大事”,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收运举措、实施“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等举措,有效激发了各责任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将垃圾分类的“痛点”转化为“亮点”。



智慧赋能”定架构,一网统管垃圾分类全流程。


  

温州市环卫主管部门强化技术驱动,精心打造“一屏两端(浙)”系统,即一个应用系统,两端手机应用(浙政钉——温州市容环卫,浙里办-瓯小分)。一方面是数据驱动管理。聚焦垃圾治理重点,充分对接“浙里城事共治”应用,温州市一网统管、大综合一体化、数字城管等系统,打通全市垃圾分类投、收、运、处四个环节设施运行数据,包括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监控视频、垃圾运输车辆GPS、终端处置设施计量系统等,做到各类设施运行情况一图总览。另一方面是创新业务场景。强化垃圾治理市、区(县)、街(镇)、社区四级联动,建立“垃圾分类质量不合格提醒”“垃圾房外丢包或满溢AI预警”“有害垃圾运输监管”“便民回收”“非居民生活垃圾收费”“科普基地预约体验”等日常业务场景,通过“浙里办”掌上应用服务,联通市民公众互动参与、监管渠道,提升垃圾分类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


以桶换桶+统一收运”,全面实施分类收运新模式。



  


近年来,全市累计建设提升具备遮雨、照明、洗手、监控等功能的便民分类投放点2707个,开辟分类收运线路412条,创新推广“直运+以桶换桶转运”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不仅实现“小区/单位-中转站”之间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与运输,同时也实现了环卫保洁车辆的更新换代,解决老式车辆“滴撒漏”带来的脏、乱、差问题,回应了群众对生活垃圾“我分你混”“先分后混”的质疑。其中,鹿城区作为全市率先开展试点地区,已实现全域小区均落实“撤桶并点”,将原有的50000多个投放点撤并至2000余个,投入424余辆桶装垃圾分类清运车,实行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桶装化专线收运。同时,根据辖区内30座垃圾转运站点服务范围及功能,规划增设为8座转运站“易腐垃圾”压缩通道,配置适应桶装化收运的压缩箱体和配套环保设备,基本实现垃圾桶清洗消毒常态化与自动化,完美适配“以桶换桶”清运模式。


以奖代补”激活力,着力攻坚易腐垃圾分类准确率提升。



 

 

为解决垃圾前端分类难点、提升前端分类质量、培养居民良好的分类习惯,温州市紧盯易腐垃圾分类质量,率全省之先探索并推出以易腐垃圾分类成效给予资金奖励的管理模式。其中:瑞安市在2023年出台《瑞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劝导员管理办法》,创新将易腐垃圾分类成效与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履行法定义务、分类劝导员履职绩效相挂钩。要求劝导员按照“一查看二劝导三记录”三步工作法,落实“桶前督导”机制,对群众参与度高、投放准确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劝导员按照每人每月500-2000元的标准予以经费补助。今年以来,瑞安市累计投入经费743万元,对试点的134个居民小区开展易腐垃圾“以奖代补”,实现易腐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0.28%。


多样化共治,把垃圾分类作为撬动基层治理的有力支点。



温州市理清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环卫部门各方责任边界,积极鼓励社区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全民行动,让社区“向心力”,有力转化为垃圾分类的“共治力”。如:乐清市根据辖区内物业小区、业委会自治小区、开放式小区等不同类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于开放式小区,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通过面对面讲解垃圾分类政策、分析利弊、阐述工作流程,努力赢得了住户的理解和支持,顺利推动垃圾分类投放驿站落地,落实“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管理。对于业委会自治理小区,由社区联合小区业委会根据小区的成员组成,绘制垃圾分类“五色图”,并开展精准入户宣传,定向上门劝导,有效促进“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行为。对于物业管理小区,在每个小区成立由街道环卫、社区、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督导员组成的责任包干小组,通过“政策法规宣传+作业场景分享+现场指导纠正”,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度、认可度。

来源: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


温州生活垃圾分类
关注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争当垃圾分类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