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芝:初心不悔教育路 春风化雨护花开

政务   2024-10-10 10:01   内蒙古  


鹤发银丝,丹心热血;以爱耕耘,潜心育人。从乡村教育跨至特殊教育,将偶然开端升华为必然坚守。三十七载教育路,一路艰辛一路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让我们走进残联退休特教老师郭延芝的生活,聆听她的教学故事。   
一大早,兴安盟残联与科右前旗残联的工作人员共同来到退休老职工郭延芝家中进行探望。他们与老人围坐一起,在温馨的氛围中,开始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交谈。郭延芝,1949年11月1日出生于天津市。1968年,年仅18岁的她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参加知识青年下乡,来到科右前旗原巴拉格歹乡水库大队北山屯任教,在这一待就是23年。   
“当时那个小学呀,你们想象不到,在这一间教室里面有两个年级,叫复室班教学。一个老师教两个年级,而且德智体美劳全是这一个老师负责。孩子们没吃过糖,我妈每年过年都给我寄天津的糖块儿,我就把糖发给每个学生,孩子们每次吃到都特别开心。”郭延芝回忆道。   
在偏远又艰苦的教学环境中,郭延芝如同一块甜甜的糖,悄然渗进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1990年,郭延芝被调动到科右前旗残联聋儿语训中心,成为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任特教老师。由于当时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知有限,招生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郭延芝就与同事采取挨家挨户走访的形式,努力说服家长,让聋儿接受教育。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由13位聋儿组成的第一个班级诞生了。郭延芝把这13个聋儿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孩子们衣服脏了,她来洗;孩子们听不见,她就找锣鼓来敲,让孩子们感受声音的震动;孩子们不会发音,她就用手指轻轻压着孩子的喉咙一点一点教;有的孩子高烧了,冷得发抖,她就整天将其抱在怀里,用体温温暖孩子……虽然教学条件差、工作艰苦,但郭延芝却始终坚守,陪伴着一批又一批聋儿孩子长大。   
初心不悔,源于热爱。特殊教育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郭延芝却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爱生如子的情怀、默默坚守的初心,十四年的特教工作经历让她成为学生最依恋的人。时至今日,郭延芝的学生们仍时常来看望她,师生情谊穿越时光的长河,依然温暖而深厚。   
近年来,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对残疾儿童的关爱也越来越多。宽敞明亮的特教学校、先进的教学仪器、专业的特教老师让残疾儿童的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郭延芝也亲身见证了特教学校的发展。回首三十七载教育路,郭延芝的每一步都印满了爱与付出。就算没有掌声和鲜花,耕耘收获间看不到桃李满天下,但郭延芝仍愿坚守育人初心。   
退休后的郭延芝与大多数人一样,打扑克牌、买菜做饭,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活动为她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与安宁。但最令她开心的,莫过于与自己的学生来一场视频连线,用手语彼此沟通思念。有时,住在本地的学生来家里做客,郭延芝也会亲手为这些大“孩子”们做一桌丰盛的饭菜。   
“我的价值给了社会,心血给了事业和家庭,辛劳给了学生和孩子,容颜给了岁月,但是夕阳留给了我自己。我的老年生活有这些‘孩子’们的陪伴,非常幸福。”郭延芝说。

记者:潘宏瑞 孙丽红 张岩

编辑:王越

一审:格格  二审:佟玉强 三审:韩学文
新媒体呈现:纪凤羽 校对:洪彦

往期精彩荐读




□ 41.7万人次,2.38亿元!国庆假期乌兰浩特市旅游人次和收入实现“双增长”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所属事业单位竞争性比选工作人员公告

□ 用爱化解社区万家事

□ 人才引进看这里 ▶▶▶“一年优补”已上线!

□ “十一”假期 阿尔山再掀自驾旅游热潮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盛世华诞·共谱华章




岭上兴安
站在高高兴安岭,展现多彩兴安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