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花: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女儿,未满月就被寄养,一生未见到父母

文摘   2024-07-31 19:39   江西  

1963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城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这项运动依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在城市和农村进行斗争来动员人民群众肃清过去的落后思想。

共产党员杨月花身为基层干部,积极地响应号召,帮助在旧社会迫于形势抛弃女儿的舅母郑秋地肃清思想,郑秋地经过思想教育后思沉思许久,向一直对自己身世有所怀疑的杨月花吐露了隐瞒多年的真相“你是抱养的,老红军生的。”

杨月花在十三岁时曾从哥哥杨荣福的嘴中得知她是抱养来的实情,但她亲生父母究竟是谁呢,茫茫人海中如何才能寻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

舅母的这一席话使杨月花有了寻找亲生父母的方向,她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急忙给龙岩专署副专员吴潮芳写了信,希望得到组织的帮助来寻找父母。

这封信立刻引起了吴潮芳的高度重视,原来,吴潮芳受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之托一直在寻找毛主席遗失多年的长女,多年无所音信的主席长女如今终于显现出了一丝踪迹,吴潮芳不敢耽搁,急忙向省长魏金水做了汇报。

那么主席的长女是因何与父母失散多年的呢?以毛主席的影响力,在女儿尚在人间的情况下为何又会多年来苦寻不到,这一切都要从1929年说起。

生在行军途中被迫寄养

1929年,红军抓住了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在闽西地区建立了根据地,6月,红四军在闽西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第二次解放龙岩.

在此期间,毛主席的革命伴侣,井冈山上第一位女党员贺子珍同志怀有身孕即将生产,几个月后贺子珍生下了毛主席的长女,夫妻二人自然对这个女孩十分珍视,为其起名为毛金花。

由于局势产生变化,此时红军力量较为薄弱,国民党的围剿政策迫使红军不得不作出暂时撤离龙岩的决定,红军面临撤离转移,行军途中条件艰苦,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工作性质也导致他们没有过多精力携带一个完全需人照顾的婴儿。

这不仅可能对转移造成影响,更不利于女婴的人身安全,龙岩县城在闽西地区的条件尚好,女婴生长在这样的环境才是更加有利的。

权衡利弊后,为了革命与理想也为了孩子的未来,毛主席与贺子珍无奈地做出决定,将这个未满月的女儿托付给当地的乡民抚养,待日后时机成熟再接回到自己的身边

贺子珍委托了邓子恢寻找到鞋匠翁清河作为女儿的寄养人,贺子珍十分感激翁清河收养自己的女儿,在送女儿去翁家的同时留下了大洋与一些食物,希望翁清河能对她的女儿真心相待,随后,贺子珍便离开了龙岩,她没有料到,这是她与女儿的最后一次见面。

谁都没有料到,寄养人翁清河是一个表里不一,趋利避害之人,他的品性最终导致了杨月花与父母终身不得见面的结局。

1930年5-6月,红军出击东江离开龙岩不久后,国民党白军一度占领了龙岩,知道杨月花是红军主要人物之女的翁清河惊恐不已,生怕杨月花会连累到自己。

他见红军势单力薄,主力部队又离他尚远,便大着胆子将杨月花放到了赞风店门口,赞风店老板又将女婴送给了翁姑抚养,翁姑抚养杨月花的时间也不长。

几经周转,杨月花被送来送去之后最终来到了邱应松家,邱家夫妻对这个女孩比较喜爱,漂泊无定的杨月花才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家庭。

一如翁清河所料,国民党部队的头目果然向他询问了毛主席之女的下落,已经将杨月花送走的翁清河回答那个女婴已死,头目便不了了之,尝到甜头的翁清河意识到杨月花的存在十分棘手,说她不在人世可以为自己省了许多麻烦,这也为日后杨月花认亲困难埋下了隐患。

1932年,红军行军时途径龙岩,事务繁忙的毛主席委托毛泽民寻找女婴,翁清河对红军政权是否能持续存在并无信心,又因他将杨月花送走恐怕不好交代,于是便故技重施说女婴已死,因时代动乱,翁清河借故说女婴已死可能是为掩人耳目。

毛泽东虽对女儿死去的消息存有疑虑但仍托人送了一些钱给翁清河带去,收到钱的翁清河仍未吐露真相,长女身处何处的疑问由此开始。

身世谜团又陷阴霾

主席爱女心切,建国之后局势稳定,他曾多次派遣工作人员寻找自己女儿的下落,1953年,他又委托当年寄养女儿的委托人邓子恢再次寻找杨月花的下落。

邓子恢找到翁清河详细调查询问,几次谎称女婴已死的翁清河依然没有改口,多次询问的结果终于让主席开始相信了女儿不在人世的消息,他十分悲痛但并未完全放弃希望,因此组织对主席之女的寻找工作仍未完全停止。

邱家夫妻对杨月花比较疼爱,尽管杨月花在少女时期便知道她并不是亲生的事实,但养母对外咬定杨月花为自己亲生,养母对自己十分优厚,她虽想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但也不忍养母伤心。

何况过去动乱不断,从小被遗弃的她猜测到亲生父母也有难言之隐,人海茫茫毫无线索她又能从何处寻找呢?因为知道寻找亲生父母的难度较大,所以直到舅母说出她是红军后代的事实之后,她才瞬间燃起了寻找亲生父母的希望。

组织上对主席长女的寻找未曾中断过,地处龙岩又是红军后代等敏感信息自然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省长魏金水急忙召开了相关人员座谈会,翁清河也被邀请参加。

经过邱母、舅母、翁清河等人的证词,杨月花的身份已经呼之欲出,谁料关键时刻,翁清河的证词又改,他推翻了昨天证实杨月花为主席之女的证词,再次称当年的女婴早就死了,杨月花的身世又陷入了迷雾之中。

据翁清河的女婿讲,翁清河这么做,一是怕自己背上遗弃主席之女的罪责,二是想再捞些好处。

翁清河是杨月花的寄养人,毛主席与贺子珍曾多次寄送财物以求他善待女儿,翁清河没有尽到照顾杨月花的责任反而还想从她身上敛财,翁清河的贪婪是造成父女分离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身份终得证实

因为翁清河的改口,杨月花的身份没有得到证实,其后也有工作人员调查此事,而此时正是动荡时期,因种种原因,杨月花的身世调查也陷入停滞。

直到1973年,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来到福建派人详细地调查了杨月花的身世,最终,杨月花的身世得到了确认。主席得知后十分高兴,但因工作繁忙,直到1976年主席逝世,父女二人也未能有相见的机会。

杨月花的身份被上报后,龙岩的领导带着杨月花来到上海探望住院的贺子珍,但因无人引导和组织上的反对,居住在上海一星期的杨月花并未见到自己的母亲。

于是杨月花听从了舅舅的话来到了福州与舅舅贺敏学相见,舅舅贺敏学对她十分疼爱,虽想安排母女相见,但由于种种原因,杨月花的身份不便公开。

贺子珍的身体情况也不乐观,情绪起伏太大容易对她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贺敏学担忧妹妹的身体,便让杨月花暂缓探望母亲,等贺子珍的身体稳定后再让母女二人相认。

天有不测风云,1984年,贺子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杨月花失去了见母亲的机会,她想见亲生父母的愿望完全落空了。

杨月花自身份公开之后受到了老一辈领导的关注与重视,但她选择继续过着自己的日子并拒绝了改姓毛的提议,不骄不躁地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生活。

退休之后她安度晚年,杨月花为主席之女品行也与父母相像,她为人低调并未因身份搞特殊化,有关她身世的传奇故事并不为大众所知晓,提起主席长女很多人都以为她早已在幼年夭折。

毛主席与贺子珍都是优秀的老一辈革命家,贺子珍虽然是一个母亲,但她也是有理想的革命者,这促使她在“小家”与“大家”之间毅然地选择了“大家”,红军长征时期毛贺二人付出了许多。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不仅爱女失散半生,他们还有一子毛岸红也因战事只能寄养在苏区,最终这个孩子也下落不明。如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国家一片欣欣向荣,这虽是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也离不开革命者的牺牲。

主席长女的遗失经历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战火纷飞的年代,又有多少革命烈士舍弃了自己的家庭、毅然地投入到战斗中去为解放全国人民而奋斗,杨月花的身世谜团让我们窥探到了老一辈为革命奋斗的艰苦与不易,这种精神与情怀永远值得我们敬仰与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