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曾氏竹编“妙”上人民日报

政务   2025-01-05 13:45   四川  

1月3日

人民日报刊发

宣汉曾氏竹编:竹中有情 妙手生花

点赞宣汉竹编!

原文如下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地处大巴山深处,是一个盛产竹子的地方,楠竹、斑竹、水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作为“宣汉曾氏竹编艺术”的非遗传承人,年愈七旬的退休教师曾阔繁将一生情感寄托于一根根普通的竹子,编织出一件件令人赞叹的竹编精品。

  “我对竹子有特殊的感情,终身不减。”在曾阔繁的住所,他小心地拿出凝聚他毕生心血的竹编作品,深情地说。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用竹子编出来的,乍一看还以为是画出来的呢!”当曾阔繁展示他历时4年用竹编再现的北宋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时,我们都禁不住惊呼起来。他用细若发丝的竹丝编织出各种人物、船只、树木、建筑以及牲畜等,体现了原作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

  2017年,曾阔繁获得“宣汉工匠”称号,被誉为“竹编艺术界的张择端”和“达州第一编”。

  曾阔繁自小喜欢竹子,八九岁时就经常拣别人废弃的边角料,学编一些篮子等小用具。大约十二岁,他开始向篾匠偷师学艺,上中学时已能编得一手好扇子。参加工作后,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竹编实践,勤耕不辍。他还动脑子搞创新,琢磨竹编技术如何与书画艺术相结合。退休后,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竹编的学习和研究上,经过艰苦求索和多次试验,终于创作出精妙绝伦的平面竹编书画艺术,即“宣汉曾氏竹编艺术”,堪称“中华一绝”。

  曾阔繁用于编织平面竹编书画的竹丝,都由他亲手打造,经过上百道工序,才能加工出薄如蝉翼、透过竹片可清晰看到下方报纸字迹的可用之材。他介绍,编《清明上河图》共用掉鲜竹125公斤,最后实际可用的材料仅200克,还要在加工出来的薄竹片上根据作品的需要分层、分类染色,阴干后再分丝,竹丝才能不褪色。而竹丝的纤细程度,达到每厘米分出20丝以上,让人惊叹:他的作品确实丝丝见功夫!

  几十年来,曾阔繁先后编织了《清明上河图》《九龙图》《兰亭序》《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沁园春·雪》《岳母刺字》等100多件作品。很多作品一经面世,就备受各界青睐。如2009年编织的《兰亭序》和《九龙图》两件作品,前者深得王羲之笔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神韵,后者大气磅礴,被台湾收藏家收藏。他有多幅作品在上海世博会、海峡两岸特色产品博览会等参展,有的还被赠送给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友人。

  曾阔繁一生与竹为友,以编为乐。他说:“把竹编艺术继续发扬光大,是我今生最大的夙愿。”

来源:人民日报

编审:丁 梅   责编:向 萌   编辑:胡耀文

宣汉发布
传递最权威的宣汉声音,讲述最生动的宣汉故事,展示最立体的宣汉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