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女孩,想去北京上大学

文摘   2024-08-30 07:27   湖北  


大家好,我是锦之。

这是锦之的第84篇原创文章。



妈妈跟我说,之前一个亲戚问过她怎么填高考志愿,现在准备去北京上大学了。


惊讶之余,好像又觉得在意料之中。



前段时间,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听说那个女孩考了600+。因为我之前读的211,所以就想通过妈妈问一下我的建议。


当然,我是给不出什么建议的。距离自己高考已经12年了,高考现在都改革了。加上本来自己就考得一般,毕业后也没混出什么人样,怎么能乱给别人提建议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学也有不同的专业,对于她本人,以及所有的专业就业情况,我是不太了解的。


连我自己当初高考志愿也是稀里糊涂填的,就不要误人子弟了。



我本科读的是行政管理,但读完大学四年,确实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各种课程都有,但实际上进入社会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


只能做一些行政、人事类的工作,就连考编也不占优势,基本上就等于三不限了。


我有个本专业的同学实在卷不赢湖北,后来跑到新疆去了。


后来,我跨专业考了法律(非法本)的研究生,才感觉进入到另一个行业了,有了一点方向。


但是,不管什么专业,都会有自己的出路。只是说竞争大小,或者收入高低。


这个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在选专业的时候也很难预测到未来四年的变化。


即便是我现在的专业,我仍然觉得就业很难,不然也不会毕业五年还是三千多的工资,然后现在还不得不回到县城工作。



记得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也想过去北京。


又想到人生地不熟,还是选择了在本省的省会读大学。所以,我还是挺佩服那个女生的,起码她有选择的勇气。在北京读大学的经历,也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现在回想起来,我却没有觉得后悔。


因为我的家庭条件有限,确实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条件让我在北京上大学。这是我现在才认识到的。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即便现在没有在村里种地,但供我读书已经花费了很多钱。


在大学时,我能明显感觉到和别人的差距。我的一个大学室友来自广州,听她说她妈妈是大学老师,家里都是体制内,毕业后她还出国留学了。


虽然心里并没有刻意去比较,但是还是会觉得人和人是有差别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概也是这样,气场不合的人也不会在一起玩。


毕业后,也就基本处于断联的状态了。


其实我已经很节约了,每个月基本在1000元以内,有些是我自己兼职挣的,但是我妈还是觉得我用钱太多了,让我还省着点花。


我想,要是在北京,应该会差距更大吧。所谓的见世面,就是看到和别人之间的差距,而这些差距很可能是赶不上的。



如果只是在北京上大学,或许也能读完。但读完大学,就意味着找工作了。


这个时候,是继续留在北京,还是回省会呢?还是回原来的县城?这些都是问题,只不过不是眼前的问题,所以就会被忽视掉了。


我想,我妈妈能认识的,大概跟我们家情况也差不了多少。


那家里的人能支持在北京买房吗?北京的户口能解决吗?还有以后子女的教育怎么办?不是说去北京上大学了,这些都能迎刃而解了。



想到以前遇到一个同事,她是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回来的。她毕业后就跟男朋友一起去了北京,却没能一起在北京留下来。


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就已经劝退了很多年轻人。


回来后,她就在省会找了份工作,然后通过亲戚介绍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我总是觉得可惜,但也能理解,人本来就会有很多无奈。


后来,我好像不再羡慕去北京的人了,在哪里不是生活呢?


毕业之后的很多问题,远比在学校里要现实很多。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不断向下兼容的过程,最终自己还是会回到原来的阶层。以为会变得不一样,见识了世面,所谓的世面却容不下自己。


如果有人意识得早,或许能早一点找到自己的定位。如果意识得晚,时间是浪费了,最后可能还不如最开始的保底选择。



人们总说,年轻的时候应该多去尝试,但慢慢地发现,这些尝试都是有时间成本的。如果做了这件事情,就意味着没办法做另一件事情。


只有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去竞争,才能过上相比于上一辈来说更好的生活。



是锦之呀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