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自觉学习太难了,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我家孩子学习总是不太主动,也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说!”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想要养出自觉、主动学习的孩子,不能单纯地依赖学校和老师,而对孩子学习影响更为深刻的好习惯、正确的心态、浓厚的兴趣等,还是需要老师家长共同努力。观察很多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可以发现家长大都做对了下面4件事:如果一个孩子对成绩高度关注,情绪受成绩影响很大,考得好就开心,考得不好马上灰心丧气,心态不稳定,这对于他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这也反映出家长教育的一个误区:太把孩子的成绩当回事,过分关注成绩。孩子考得好就眉开眼笑,对孩子百般夸奖、宠爱;一旦考得不好,就对孩子没有好脸色,批评否定。事实上,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考试和成绩只是对某一阶段学习情况的考查,不应该成为学习的唯一目的,也不能因此证明一个孩子的优劣。家长需要通过自己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管考得好与坏,重要的是看到成绩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帮孩子解决问题,得到进步,而不是简单地“唯成绩论”。即便孩子成绩没那么好,也要懂得欣赏孩子其他方面的闪光点。比起成绩,家长更在意孩子自身的成长,这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拉近亲子关系。此外,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目光放长远一些,不与别人攀比,持续地努力,不断精进自己。关注孩子的好奇心、思考能力
会教育的父母,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体验、学习和思考。其实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一两岁的时候就会开始到处看、听,摸摸这个、碰碰那个,探索周围的环境。因此,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家长就应鼓励而不是过度限制他的探索行为。安全范围内,允许孩子多尝试、体验。有条件的话,给孩子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环境,和孩子玩有启发性的亲子游戏。在生活中,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鼓励孩子多思考、试错、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内驱力
许多家长苦恼于孩子学习不认真,注意力差,成绩总也上不去。观察这些孩子可以发现,他们几乎都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学习自觉主动的关键,就在于小学到初中这一阶段,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复一日的行动中,好习惯逐渐内化为稳定持久的学习能力,如专注力、计划性、条理性、细心认真的品质。但是,养成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开始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严格遵守、适当鼓励,慢慢激发出孩子的内驱力。父母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许多家长羡慕别人家孩子成绩优异、从不用父母操心,殊不知优秀的背后,藏着别人父母多少的付出和努力。父母的日常生活状态和家庭氛围,会深刻影响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当家长起到一个良好的陪伴和榜样作用,塑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孩子不知不觉就会爱上学习,有学习的习惯。有些家长,回家之后就尽量不看手机,陪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讲故事,或者看自己喜欢的书;有些家长,在家里不是玩手机游戏、刷短视频,就是追剧、打牌。所以说,希望孩子学习好,家长也不能光从孩子身上下功夫,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努力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用自身的行动和状态去影响孩子,对孩子,对自己,都是有益的事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初审:李玲| 二审:林昆 | 三审:庄玮
—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