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身死。
在他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吃掉他的尸体,纷纷将竹叶包裹的米食投入江中,这就是后来端午节的粽子习俗。同时,人们划船寻找屈原的尸体,逐渐演变成现在的龙舟竞赛。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在战国时代,楚国三闾大夫及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咬屈原的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一种承袭传统的表现。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但在慈利县岩泊渡镇,大家不过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只过五月十五的端午节,俗称“二端午”,不仅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同时也为纪念家乡爱国民族英雄孙开华。
农历五月十五慈利县岩泊渡镇“二端午”的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这一天,当地人除了包粽子、吃粽子、插艾蒿等,最大的一项活动就是赛龙舟。
由于澧水直穿岩泊渡,河宽水深,潭长流缓,是得天独厚的赛龙舟水域。赛龙舟那天,指挥长备好三牲,上标船祭河神,悼屈原烧纸化帛,点酒焚香,四叩八拜放河灯,并将三升糯米粽子抛河敬神,然后放鞭炮一箍。
待一切妥当,执勤人员用一根极长得篾缆子排船,信号枪响后,用刀砍缆,起鼓鸣锣向标船冲去。一时间,只见千桡点水,飞船游蛟,众船竞渡,沸水腾河。岸边,自然是锣鼓喧天,鞭炮助威,喝彩呐喊,极为壮观。最终,夺得锦标名次的代表队兴高采烈地舞动奖旗,带着奖品划船游一周方回。
编辑:张赛男 蒋 萍(实习)
一审:王 杨
二审:王 晶
三审:陈 茜
监制:陈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