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师张艺谋在采访时呼吁观众进电影院看电影,而不是在手机上看,平素表态比较温和的他,甚至用了对电影解说短视频很无语的话。在镜子的另一面,是今年的总票房只能以400亿为目标,行业几乎倒退十年的荒凉。中国电影商业化过度的运营模式,已经走到了拐点。
国师那年
一、观众确实变了
一个客观的问题,观众群体的的变化在过去几年的院线市场是非常明显。影史经典作品是最好的参照物,2021年目前在IMDB和豆瓣都高居前十的魔幻系列代表作《指环王》三部曲重映。不仅票房很惨淡,社交媒体的评价居然是又臭又长。
《指环王》系列的质量是不需要再多说的,但新一代观众很反感这部作品,以至于重映票房远不如涉及青春荷尔蒙的《哈利波特》系列。这里无意去比较两个经典,至少在口碑和商业层面在初次上映时,《指环王》都无疑是魔幻最靓的仔。
绝对经典:王者归来
在解读国师这段话的时候,无法忽视大批的观众在各个平台,短视频五分钟解说小美和小帅故事的耳濡目染之下,已经变得没耐性去看完一部经典的长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观众口味的变化,在任何时代都是无法忽视的问题。当年游戏行业崛起的时候,电影也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行业在2019年还达到了顶峰。今年惨淡的形势,观众不爱看电影,最要的原因还是供给端出了大问题。
分数虚高
二、片子确实不行
今年的片子有多拉胯,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猫淘豆三个平台的分数都可以由发行方一手掌握的情况下,真金白银的票房在很多时候才是衡量一部作品质量的标尺,当然钞能力惊人的流量型电影是另外一个赛道,这个我们待会再说。
以三个大档期看,今年的片子确实拉胯,市场倒退十年不冤。
年初春节档看似热热闹闹但数据经不起细看,今年是近十年来春节档首次没有视效大片,《热辣滚烫》也好,《飞驰人生2》也罢,如果档期内有一部《封神2》或者《哪吒2》,他们的成绩都要打个对折。
终于定档
这种配菜因为主菜缺席而登堂入室的情况,贯穿了2024年影市的全年。一年中最重要的暑期档,最终上桌的主菜居然是《抓娃娃》、《异人之下》、《死侍与金刚狼》、《白蛇3》、《解密》、《逆行人生》。
这不仅是数量不足的问题,真正大当量的作品在《封神2》延期之后,就没有然后了。市场也用惨烈的暴跌,一夜回到十年前来回应了制片方的这种敷衍行为。其实今年的片子都不能用不行来形容,而是就没片子可以上。
暑期档惨烈的暴跌
到了国庆档,最终靠着喊了好几年审美疲劳的《志愿军2:存亡之战》爆发,保住了十年新低的底裤。国庆档倒是有一部很值得说的作品《熊猫计划》,片子故事简单动作设计也不复杂,却成为垂垂老矣的龙叔近年来成绩最好的作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的方向,早已偏离了娱乐观众这个电影诞生之初的目的。
三、路子确实歪了
从暑期档的冠军《抓娃娃》说起,一部主打明星效应也许成本并不低的喜剧成为档期的冠军,除了大体量的工业电影缺席这个全年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还有就是以小博大在依托国内这个大市场屡建奇功之后,已经成为急功近利的投资方的首选。
圈钱成功
内地市场确实够大,只要拍出凑合的作品就能拿到惊人的回报。在国内前几年很多演员都是低片酬出演作品,把自己的最终收益和电影的最终票房挂钩。这几年市场每况愈下,拿固定片酬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第二个问题是前面提过的流量明星泛滥的问题,当市场要靠他们来支撑,就说明行业已经出了大问题。刚刚过去的十月《乔妍的心事》这部片子烂到房倒屋塌,依然如过去的四字,三字还有绝望的文盲一样买分,控评。
硬捧失败
但最终质量太差票房也只是堪堪过亿,其实流量这条赛道,控评啥的意义不大,最终比拼的是工作室发动粉丝买票的能力。这一点在电影圈混了几次的新晋某视后,还得向2023年的春节档冠军的粉头宣发去讨教一番。肖战们还在跃跃欲试,这波流量重新回潮才刚刚开始。
还有一点,社交媒体很大程度上主导了作品的立项选题。就像刚刚过去的美国大选懂王胜选的结果,万斯口中的无孩爱猫女这个群体是没有未来的,但是在互联网上声量最大,她们可以主导舆论但是影响不了沉默的大多数。
懂王新贵
这两年根据这种所谓的网络舆论立项的作品真不少,连撕裂社会的《出走的决心》都照常公映了,中国电影的环境真的够宽松了。这样作品的火速上映也指向去年说过的问题,好莱坞在内地退潮之后留下的巨大市场空间,行业内根本没准备好。
中国电影能走出来靠的是商业化运作,但是过度的商业化之后,作品劣质化,以小博大的喜剧成为香饽饽,挤眉弄眼的流量明星占据舞台的中央,都很难通过行业自身来净化。这种情况,观众用脚投票是很正常的选择。
二十年了
吴京,郭帆,刘德华这样的电影人实在太少了。张艺谋可能在2003年拍《英雄》的时候还没有想到,这个他亲手开创的市场,有朝一日要用这种方式呼吁观众进场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