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国际四大医学期刊之一、创刊于1883年的美国医学会官方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首次发表三阴性乳腺癌研究成果,证实对于完成术后标准治疗的患者,节拍治疗(每天口服小剂量卡培他滨维持化疗)1年与观察组相比,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9.8个百分点,发病或死亡风险降低36%。
SYSUCC-001 (NCT01112826): Phase III Study of Adjuvant Capecitabine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in Triple-negative Operable Breast Cancer
上周四,国际四大医学期刊之一、创刊于1840年的英国医学会官方期刊《英国医学杂志》首次发表三阴性乳腺癌研究成果,证实对于复旦多基因特征分析评分为高风险患者,术后强化治疗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吉西他滨+顺铂)与标准治疗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相比,3年无病生存率提高10.3个百分点,发病或死亡风险降低49%。BCTOP-T-A01 (NCT02641847): TA(E)C-GP Versus A(E)C-T for the High Risk TNBC Patients and Validation of the mRNA-lncRNA Signature
于是,有读者留言提问:那么和标准治疗后序贯卡培他滨的节拍治疗1年相比,到底哪种方案好呢? 这两项研究,前者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入组时间为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443例患者主要来自华南(广东、广西、海南)和东北(哈尔滨)13家医院,见刊中位随访61个月;后者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牵头,入组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23年7月,504例患者主要来自华东(上海、江苏、福建)和西南(重庆)7家医院,见刊中位随访45.1个月。因此,我们只能尝试跨越时空,进行关公战秦琼式的比较。 首先,前者(中山研究)治疗方案相当于先完成剧烈运动,再慢跑1年与观察1年进行比较,后者(复旦研究)治疗方案相当于按风险高低对两种剧烈运动进行比较,显然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治疗选择。 其次,中山研究的亚组分析表明:肿瘤越小、组织学分级越低、淋巴结阴性、增殖指数越低、淋巴血管浸润阴性,每天口服小剂量卡培他滨维持化疗1年效果越显著,也就是说标准化疗后序贯卡培他滨节拍治疗1年更有利于低风险患者,对于预后比较好的低风险患者,相当于锦上添花。 复旦研究的高风险患者占三分之二,亚组分析表明肿瘤越大、组织学分级越高、淋巴结阳性、增殖指数越高、淋巴血管浸润阳性,强化治疗效果越好,对于预后比较差的高风险患者,相当于雪中送炭,这可能更符合强化治疗的初衷。 此外,中山研究于2024年先后发表一项探索性分析和一项事后分析:探索性分析表明,术后标准治疗紫杉类剂量减少可能对卡培他滨疗效产生不利影响,如果需要减少术后标准治疗剂量并且计划序贯卡培他滨节拍治疗,那么应该优先减少蒽环类剂量而非紫杉类剂量,这些患者显然无法耐受强化治疗,不是强化治疗的候选者;事后分析表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于低风险患者的生存获益显著,还设计开发了易于使用的在线计算器,用于预测哪些低风险患者可对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获益。 况且,中山研究的前提是完成标准治疗,那么对于高风险而且耐受性较好的患者,何不直接选择强化治疗?对于低风险或者无法耐受强化治疗的患者,何不直接选择标准治疗序贯卡培他滨节拍治疗1年? 因此,两项研究其实没有必要关公战秦琼、张飞打严嵩、罗成戏貂蝉……两者完全处于两个平行宇宙,分别有利于低风险患者和高风险患者。患者毕竟不是薛定谔的猫,不太可能同时处于高风险和低风险的叠加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