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全面振兴铸辉煌 波澜壮阔树丰碑—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三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政务   2024-10-08 17:56   陕西  

岁月如潮,75年不过长河一浪。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一代又一代三原人自力更生,用心血和汗水将三原这块“白菜心”,浇灌成了一座产业富集、人文荟萃、宜居宜业的新三原。75年峥嵘岁月,75年春华秋实,三原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小康,奋力推动三原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济发展取得成就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发展为笔,破题开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原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20.47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249.45亿元,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转变。人均生产总值跃居全市前列,三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26619元提高到2023年的44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8383元跃升至2023年的17820元,位列全市第二。

产业结构大优化




农业生产质效提升

农业稳、民安居。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原县加大高产创建力度,发展设施蔬菜、建设规模养殖小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粮、菜、果、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持续发展。

一产分行业产值及对比

行业2012年产值 (万元)2023年产值 (万元)同 比   增 长
农业376229595645

58.32%

林业2047325058.77%
牧业478067131649.18%
渔业360 635 76.39%
农林
牧渔
服务业
2427263758162.68%
粮食供给充足,农民致富渠道拓宽。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原县坚定扛牢农业大县、粮食大县责任,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粮食种植产值及对比

行业20 12 年   
 面积
(万亩)
 20 23 年   
面积
(万亩)
20 12 年   
产值
(万吨)
 20 23 年   
产值
 (万吨)
粮食63.1657.3220.6520.69
果园18.0715.30 18.9718.75
蔬菜28.7936.2288.79131.54
     畜牧业发展速度加快。2012年末,奶牛存栏8744头,猪存栏14.87万头,羊存栏19.75万只,家禽存栏207.82万只。肉类总产量1.62万吨。2023年末,牛存栏9841头,猪存栏3.4万头,羊存栏3.7万只,家禽存栏142.4万只。肉类总产量6832吨。
集体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日益提高。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围绕“因地制宜、盘活资源、产业带动、抱团发展”的思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县141个行政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152个,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9万户33.4万人。2023年全县141个村收益总额3939.28万元。累计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90个,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880万元,带动脱贫群众1897户5312人。创新打造“51303”乡村人才培育模式,截至目前,三原县已建成农民田间学校8所,产业实训基地14家,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474人,中、高等专业人才4569人,高素质职业农民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30个。
经营主体提升,高标准农田稳步推进。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截至目前,三原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09家,其中全县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0家,市级示范社22家,县级示范社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共计76个。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34.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已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2021年以来,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个,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5万亩。

工业主导地位增强




城乡环境大提升

关中道上流传“天下县,白菜心泾三原。”这句俗语,就是把八百里秦川比作一棵大白菜,而三原县就是这棵大白菜的菜心。位于丝绸之路东线上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带,清峪河穿境而过,使得土地平坦肥沃的三原县,以其产量丰富的粮棉蔬果,孕育着42万三原人民。

2012年以来,在三原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先行”的战略思想不动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全县工业企业已发展到845户,较2012年的512户增加了33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2户,较2012年的91户增加了81户;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09.18亿元,同比增长15.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19.08亿元,较2012年59.13亿元翻了一番;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60.2%,较2012年的55.87%提升了4.33个百分点。

基础优势不断夯实。三原县委、县政府立足工业立县和招商引资战略,组建县级领导招商工作组,开展精准招商。达利、伊利、联塑、健力宝、紫泉、空天动力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高标准实施建设了一批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清河食品工业园、大程食品机械配套工业园先后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香芝廊双创基地被认定为陕西省中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015年,成功创建了省级·三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承载能力及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为企业发展打造优质的硬件环境。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由2012年的食品加工制造、装备、医药、建材、家具五大支柱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以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2023年实现产值181.99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7.08%。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已成规模,形成了以伊利、白象、达利、得利斯等企业为龙头引领,以永新包装、吉宏包装等企业为包装配套,以远方物流、秦龙物流等企业为物流服务,以陕煤蒸汽、华通燃气、陕西水务等企业为能源供应的全产业链条,绿色食品产业集群2023年被省工信厅命名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陕西瑞之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省工信厅隐形冠军培育库。联塑科技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伊利被认定为市级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三原县积极搭建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支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日益紧密,促进了科技成果在县域的转化应用。强化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先后多次组织县域内工业企业参加了企业家“雄鹰”计划、综合能力提升、绿色制造、工业项目申报专项培训等。目前,全县瞪羚企业达到8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户,高新技术企业7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1家,省级研发机构2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个,企业各类科技人员600余人,60多家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产业转型不断升级。2012年以来,达利食品、健力宝饮料、伊利乳制品、建华建材、紫泉饮料、洋宜浩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空天动力、周郡记、得利斯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的建成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筛选10条重点产业链协同高陵三原泾河新城互补发展,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县累计创建伊利、联塑国家级绿色工厂2户,三原高新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达利、建华、紫泉省级绿色工厂3户。

智造水平不断提升。强化5G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两化融合贯标、数据能力成熟度贯标及试点示范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技术改造投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全县共建成开通5G基站145个,“双千兆”用户规模500M及以上用户近5.8万户。联塑、建华等17户企业获得“两化融合”贯标证书,联塑企业获得数据能力成熟度贯标证书(DCMM)。达利、伊利、健力宝、紫泉、恒安、联塑等10余户企业先后实施了智能改造数字化升级改造项目,恒安、伊利2户企业建成了无人仓储、无人配料车间。

服务保障不断完善。三原多年来坚持把主要精力向工业集中、优势资源向工业汇集、扶持政策向工业倾斜,先后制定出台了《三原县进一步促进工业稳增长的意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三原县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扶持、奖励、服务等政策措施,建立了项目“一站式”服务、项目联审联批制、“五个一”包抓等制度,组织开展了“3+1111”“三包三促”“三送一解”等活动,建立了抓工业经济部门联动机制、工业稳增长包抓服务到企业到项目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以不断提升的优质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人民生活实现小康




民生福祉有效增进

从教育强县到全国文化先进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三原县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面实现,教育改革开放持续深入。

2012年,三原县共有各类学校98所,到2023年达到169所,全县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全县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4项,年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2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全年举办各类展览94次,组织各类文艺活动436场次;举办培训班236余场次;图书馆藏书225千册,总流通人次145千人次,新购图书14173册。全县共有文物机构10个,开放6个;博物馆机构3个,共有藏品3598件。2023年,全县全年接待游客量7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8亿元。

卫生改革发展不断向前。2023年,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41个,其中:医院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2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共有床位数2017个,卫生技术人员数4027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17人;全年总诊疗人次数达到141万人次。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原县举办了三届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全市校园“三大球”联赛、十八届国际红拳传承人展演交流大赛、十届青少年红拳大赛和咸阳市首届体育艺术节红拳展演交流活动等体育赛事。

2010年三原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文明县城;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20年5月,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7月29日,三原县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城市建设管理日臻完善。三原县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高标准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整合开发东南片区,改制提升西关片区,绿化亮化池阳大街,临履大街,更新改造老旧小区8个、背街小巷14条,建设停车场2处,车位756个,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1.9公里,农行干校“口袋公园”建成投用。建立运行数字城管平台,精细化保洁维护市容道路,常态化整治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行为,城市环境更加整洁舒适,宜居宜业。打造清河沿岸历史文化街景,推进城隍庙4A级景区创建,发展城市新业态,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三原城市名片更加靓丽多彩。

历史的巨轮,既镌刻着过去的辉煌,又承载着新的使命。下一步,三原县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三原实践,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强党建,以“量质并进、以质取胜”为统揽,年初有计划,年底有目标,谋划实施310项改革事项,激发新活力、新动力,走在前、挑大梁、做贡献,推动三原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实现新跨越,努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贡献更多力量。



来   源:咸阳日报

编   辑:左丛舟

责   编:田碧荣

审   核:赵琳敏

三原融媒体
宣传党的政策,反映群众关切,宣传推介三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