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安徽省博物馆门前,一阵骚动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几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张望。车门打开,一位身着灰色中山装的老者迈步而出,他那标志性的和蔼笑容瞬间点亮了在场每个人的眼睛。毛泽东主席来了!这位伟人的到来,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1958年9月17日,注定是安徽省博物馆历史上最难忘的一天。馆长马数鸣早早得知消息,带领全体工作人员精心准备,期待这位特殊来宾的到来。当毛主席健步走进博物馆大门时,热烈的掌声如潮水般涌来。主席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亲切地与工作人员一一握手。
踏入历史文物馆,一件巨大的青铜器立即吸引了毛主席的目光。这尊高1.13米、口径达0.87米的大青铜鼎,正是安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楚大鼎。400公斤的庞然大物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两千五百年前的辉煌往事。毛主席饶有兴致地绕着大鼎转了几圈,时而伸手抚摸鼎身繁复的云纹,时而探头凝视鼎内。
一位年轻的讲解员小心翼翼地上前,为主席介绍这件珍宝的来历。“这尊大鼎出土于安徽寿县的楚墓,是楚国全盛时期的杰作。”讲解员声音略显颤抖,“它不仅体积最大,重量最重,更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圆鼎中的佼佼者。”
听完介绍,毛主席忽然眼睛一亮,开怀大笑道:“这个大鼎,可以煮一头牛啊!”这句妙语如珠的评论顿时引得周围人哄堂大笑,紧张的气氛一扫而空。毛主席的幽默不仅化解了工作人员的紧张,更拉近了与文物的距离,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随后,毛主席又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鄂君启金节、玉器长剑等珍贵文物。每到一处,他都会驻足良久,不时与工作人员交流,显示出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在水产馆,面对紧张的解说员王秀英,毛主席更是妙语连珠,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化解了她的紧张。
这次参观,不仅让毛主席亲身感受到安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让博物馆工作人员备受鼓舞。主席的亲和力和对文物的珍视,无疑为文物保护工作注入了强心剂。他的到来,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文物工作者的心田。
时光飞逝,六十多年过去了。然而,那个金秋的下午,毛主席与楚大鼎的“邂逅”,依然在安徽省博物馆里口口相传。这尊大鼎不仅见证了楚国的辉煌,更成为了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一个重要符号。它静静伫立在展厅中央,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也映照着当代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如今的安徽省博物馆,已然成为展示江淮文明的重要窗口。楚大鼎作为“镇馆之宝”,与其他珍贵文物一起,共同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传奇。每一位走进博物馆的参观者,都能在这些文物中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触摸到文明的足迹。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从毛主席的那句幽默评论,到今天人们对文物的珍视,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热爱。让我们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文化瑰宝,让历史的馈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