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
锦江区委八届八次全体会议
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锦江新篇章
进行了研究部署
1月6日
《成都日报》
对锦江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谋划改革举措
进行了报道
现将全文刊登如下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浪潮下,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成都建设,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蓝图,吹响了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号角。
如何谋改革之势?如何以改革致远?对于区域来说,需要一张路线图,搞好顶层设计,明晰突围路径。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2日,锦江区召开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八届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锦江新篇章的实施意见》,围绕“品位锦江·幸福城区”总体目标,用深化改革强经济、促治理、惠民生,凝聚城市勇毅前行的动力,托起百姓美好生活的期盼。
此次锦江区委全会通过的《实施意见》,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等中央及省级文件精神相结合,也与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具体任务相结合。对锦江而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全面深化、系统部署、接续推进。
聚焦发展所需、问题所在、市民所盼、城市所能,锦江区委全会谋划出五个重点改革任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制度机制一体改革、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改革、完善安全发展制度机制、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方方面面,对标对表,既全面承接上级改革部署,又逐条逐项细化锦江举措。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处在哪?如何落子?锦江区将经济体制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也意味着,锦江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对此,锦江区委全会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革部署:将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机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完善服务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机制;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国际交流交往引领区建设,鲜明提出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543”工程;建立国有资本精准投资机制,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造血能力;增强招引培育政策一致性,研究出台高成长企业认定标准;建立民营企业“六位一体”服务体系;推出税务“信用医生增信护航”模式等改革举措,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这些创新举措,改革成色足、锦江特色浓,必将为“品位锦江”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聚改革之力
推进“立园满园”提质经济发展
产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
在锦江区的改革举措中,园区成为一大关键词。瞄准园区深化改革,锦江区委全会提出,落实“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全力打造四川成都锦江经济开发区、春熙路时尚活力区两大千亿级园区。
具体何为?锦江区将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探索“一区多园”“园中园”运行模式,推进园区、城区、景区“三区合一”融合发展,构建15分钟生产生活配套服务网络;构建以商招商、场景招商、要素招商体系,聚焦产业主攻方向引育“镇园之宝”“有根企业”;深化“管委会+专业公司”管理机制,细化制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双调度、双通报”制度;深入推进“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制定“产业园区赋权清单”;拓展引育留用渠道,健全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园区首席顾问、全员聘任、特职特聘制度。
发展园区的核心是园区内的企业。
一个多月前,中国联通(成都)车辆智能网联研究院在锦江区正式揭牌。这是中国联通在西部地区设立的首个车辆智能网联研究院。活动现场,锦江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蜀道智慧交通集团、万集科技、艾氪英诺等25家智能网联行业知名企业及科研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对于这些优秀企业和知名院校机构而言,锦江的吸引力正在增强。近年来,电商龙头天猫优品自落地锦江区,销售额超4亿元;引进200亿元规模的四川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不仅要“外引”带来增量,存量的“内培”同样重要。锦江区委全会明确,该区将聚焦构建“1+3+3”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543”工程,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工业智造提质增效,加快塑造竞争新优势。
无论是外引还是内培,最终都是要让企业在锦江区成为“有根企业”,持续深耕这片土壤。如何让企业安心发展,此次全会提出“优化五级企业培育体系”“健全‘12345’企业诉求提速提级处置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从而促成企业长期发展的局面。
改革,一头连着“政”,一头牵着“民”。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这些年,锦江区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出了一批改革举措,让市民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构筑了锦江式“推门就是美好生活”幸福的基本盘。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领域更广、标准更高、内涵更丰富,需要谋划推出更多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
持续加码是锦江区增进民生福祉的务实之举。
锦江区委全会明确,在就业保障方面,优化升级“锦江就业超市”服务功能,探索“就业服务专员+网格员”双向联动机制,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开展重点群体“1311”就业分类帮扶。建设“全适龄”社保经办体系,探索建立工伤补充保险制度,推进分层分类精准救助,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探索“房产超市”一站式服务,开展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试点。
在教育医疗方面,将加快建设教育强区,深化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探索学区治理改革,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探索AI大模型“三个助手”教学应用。持续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医养、医惠“五医联动”一体化改革,深化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建设,推进“全专结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并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
在养老服务方面,加快构建五级养老服务体系,深化网格化智慧养老服务改革,优化“春熙券”普惠养老制度,加快构建康养、医养、药养、金养“四养”银发经济体系。探索医育结合、托幼一体、代际融合等普惠化多元托育服务新模式,推进托育服务数字化建设。
增进民生福祉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发展的道路上,以民之所望为改革所向,城市发展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实,锦江“幸福城区”的成色也将越来越足。
免责声明:主要用于信息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获取原文,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