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仍然在路上”关注我们
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
高校思政课切实完成好培养时代新人历史使命的四重维度(一)
文:曲建武 方 圆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并特别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对教育而言,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乃是思政课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由此要求思政课必须依循从政治高度认识思政课、高校党委应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更充分发挥好思政课教师作用、切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四个维度,努力完成好所担负的任务。
关键词:思政课;时代新人;四重维度;改革创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并特别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教育而言,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最集中的体现就是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 重任的时代新人乃是思政课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由此要求思政课必须依循以下四个维度,努力完成好所担负的任务。
一、从政治高度认识思政课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 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 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百年奋斗,百年辉煌。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声音、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中国模式正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2]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但是有人想撼动、有人想阻挡。“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始终企图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他们下功夫最大的一个领域就是争夺我们的青少年。”[3] 中国梦只剩下“最后一公里”,“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最后一公里不好走,不会轻轻松松、敲锣打鼓。不好走也得走,我们绕不过去。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求全党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对来自外部的各种围堵、打压、捣乱、颠覆活动,必须发扬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同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4]。
从事伟大的政治斗争,必须培养伟大的战士,必须使当代青年学生坚定政治品德,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人的品德形成规律遵循的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知是前提,正确的认知是养成良好品德的前提。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不会在头脑里天然存在。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的政治认知需要从外部“灌输”进来。思政课具有极强的政治属性,是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开设的课程,体现的是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是青年学生接受政治认知教育的主渠道, “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 的人!”[3]由此可见,思政课绝不是一门单纯传授知识的课程,它更是一门政治信仰课,思政课上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落实得怎样。思政课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讲授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尤其讲授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破解学生的中国之问、 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人生之问,帮助学生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梦实现的奋斗之中。思政课的作用十分重要、不可替代。
二、高校党委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紧紧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 各方面各环节,我们就一定会达到我们所期待的目标。思政课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5] 于高校而言,办好思政课关键在于高校党委的领导。2024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党委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居安思危,恪尽兴党之责,善谋治党之策,切实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主体责任、担当主体责任,负起办好思政课的主体责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形势的准确判断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党和国家对办好思政课部署的各项任务上来。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保证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是头等大事,这就要求高校党委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放眼今日之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得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为此,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的高校也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但是,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特色在哪里?简单来说,就在于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的学生有一流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有一流的人文精神,而思政课是一流人文精神的核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对此不能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要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办学质量考核中,切实把这项工作抓起来、抓到位,充分发挥党委在思政课建设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带队伍、保落实、促发展等重要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面对高等教育所处的自身环境,面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身心特点,办好思政课不容易。高校党委应当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要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积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要特别健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职能部门、其他学院的联动机制, 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推动形成学校上下努力办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制度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带有全局性、整体性、基础性的特征,具有广义法的效用。学校党委要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躬身入局的使命感,围绕办好思政课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下大决心、下大气力、因地制宜,出台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落实性文件,为办好思政课提供各方面的制度支持,为相关制度要求落地指明具体的路径,在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导师遴选、评优奖励、发展规划、人才引进、资源使用、平台建设等方面优先保障思政课建设,形成高校办好思政课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履职尽责,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要主动联系思政课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多听他们的意见、真听他们的意见,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处置,切实把思政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此文发表在中国大学教学 2024年第9期)
开通赞赏的小说明
关于曲老师的新年心愿景:送给小伙伴们的新年祝福
相关荐读
扫描文末捐款码或点击喜欢作者共建励志基金
基金会爱心捐赠码
长按投出您的爱心基金
或者↓点击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