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仍然在路上”关注我们
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
高校思政课切实完成好培养时代新人历史使命的四重维度(二)
文:曲建武 方 圆
三、更充分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尤其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7]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8] 这些为上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强大动力。应当充分肯定的是,广大思政课教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对上好思政课给予了深深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行动自觉。他们紧扣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梦实现需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这一神圣使命,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青少年的人生拔节孕穗期,旗帜鲜明、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学生的成长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学生前行之路,筑牢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之基,广大思政课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他们是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但是,在我们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思政课教师还没有发挥好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所应起的作用。他们有的把思政课当成了“饭碗”;有的把心思都用到了发表学术论文、申报研究课题上,而不是带上使命、带上情感、带上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致使思政课教学没有做好将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将知识体系转向信仰体系,偏离了达成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这一根本目的。该问题的解决无疑需要思政课教师首先从主观方面努力,真正认识到思政课教师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中的关键作用,自觉做到为党分忧、为党担责,把“经师”与“人师”统一。从客观方面来看,思政课教学还没有很好地导引思政课教师把心思用到思政课教学上,我们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过于重视对科研能力的评价,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评价排在了科研能力评价之后,科研得到的报酬也是远大于教学得到的报酬。科研必须为思政课教学服务,思政课教学必须以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评价标准。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符合思政课教师教学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由此要特别深化思政课教师的职称制度改革,推进对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突出他们的教育教学实际、教学能力、教学贡献、育人成效,坚决克服唯论文、唯帽子等现象,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只有这样,思政课教师才能够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从科研导向转向教学导向,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机统一起来,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思政“金课”,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四、切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习近平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9]创新是时代的精神,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对思政课而言,就是要面向新时代,面向其所担负的使命责任,面向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不断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积极构建和完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使思政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为青年学生的价值理念和行动指南。时代在不断前进、事业在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0]理论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中国应该每年有新的东西,每一天都有新的东西。”[11] 新时代的思政课要坚持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通过健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常学常新、入脑入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思政课教学不仅要“吃透”教材,更要“吃透”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能“夹着教材来,带着教材去。”要想方设法“吃透”学生,比如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深入学生宿舍、召开座谈会、与辅导员交流等多种方式方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了“原材料”,思政课教师再“吃透”教材内容,就会很好地把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思政课讲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同时,应当完善思政课教学的考试方式。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思政课讲得好不好、学生学得怎么样,是由两方面来衡量的。一方面,是通过课堂考试检验学生对科学理论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来衡量学生是否学以致用。因此,思政课教学的考试“以分数贴标签的做法必须彻底改!”[3] 必须避免一张卷子“定乾坤”的做法。思政课教学考试要把学生的日常表现加进来,这里的表现不是指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纪律怎样,而是指是否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比如,政治上是否积极要求进步,是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是否关心他人,是否参加志愿活动,是否有违纪行为,等等。这些方面的考核,思政课教师可以拿出一定的权重交由辅导员完成。“‘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2],“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12]。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要求的体现,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理念支撑,也是思政课切实完成好培养时代新人历史使命的重要前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思政课”要善用之,就要把思政课从“小课堂”中跳出来,让思政课始终紧扣“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个根本使命,不再囿于一位教师、一间教室、一堂课、一本教材,与社会这个“大课堂”紧密结合,让“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13],使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一致,引导学生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
[2] 习近平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9.
[3] 习近平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J]. 求是,2024(17).
[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N]. 人民日报,2021-11-17(1).
[5] 习近平 .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81.
[6] 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N]. 人民日报,2014-09-10(1).
[7] 习近平 . 论党的青年工作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86.
[8]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N]. 人民日报,2022-04-26(1).
[9] 习近平 .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90.
[10] 习近平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 [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16.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 卷 [M]. 北 京:中 央 文 献 出 版 社,2004:1336.
[12]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N]. 人民日报,2021-03-07(1).
[13] 新时代,总书记这样寄望青年 [N]. 人民日报,2022-05-04(1).[ 基金项目: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导学思政’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LNYJG2022149)]
(此文发表在中国大学教学 2024年第9期)
开通赞赏的小说明
关于曲老师的新年心愿景:送给小伙伴们的新年祝福
相关荐读
扫描文末捐款码或点击喜欢作者共建励志基金
基金会爱心捐赠码
长按投出您的爱心基金
或者↓点击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