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发山,男,土族,现年44岁,中共党员,阴田乡大沟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乡亲们眼中,他热情幽默、有想法有魄力,处处为村民办实事。身为大沟脑村带头人,他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色,将所有精力放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用责任和担当、善良和挚爱演绎着一个支部书记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2021年,朱发山家庭被省妇联授予2021年度青海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22年5月,朱发山被县委、县政府授予“1·08”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2年11月,朱发山入选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此外,其本人也被乡镇多次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村干部”等荣誉称号。
乡亲们都富了才是真的富了。“我是党员,在村里应该带头致富,搞山庄餐饮、住宿,是想着我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也能带动我的乡亲们富起来,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梦想”朱发山掷地有声。杜鹃山庄开业,朱发山夫妻俩就招收了本村几名村民到山庄就业,一方面让他们在这里打工挣钱,另一方面鼓励乡亲们把自家的酸奶、奶皮、土鸡、鸡蛋拿到山庄出售。这些小营生看似不起眼,慢慢积攒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是就地取材,成了乡亲们家门口的致富“小路”和“秘诀”。
困难面前就要迎头而上。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人居环境整治成了朱发山心里过不去的坎儿,群众不理解、工作难以推动给了新上任后信心满满的他“当头一棒”。在妻子的启发下,朱发山认为既然光自己带头没用,就找身边的亲人带头,于是便给自己的岳父讲政策、讲自己的难处,动员老人家带头拆除自家门前圈占的网围栏,这件事在村里迅速传开,“铁面书记”为了人居环境整治先拿自己的老丈人“开刀”,群众逗笑之余纷纷加入了人居环境整治的行列,乱圈乱占现象逐渐消失了,村庄环境变得优美宜居……看着村庄一天天的变化,朱发山又坐不住了,正值县上鼓励传承保护农耕文化之际,他便与村“两委”商议后,决定动员党员,自发建造以红色教育为依托的“村史馆”,村史馆自2022年6月底开始动工,历时50多天,于8月中旬主体结构建设完工,并进行了布展,如今村史馆已成为县域内的主题党日活动载体和群众观赏的“打卡点”,也成为了留住乡愁、凝聚人心、传承文明的重要窗口。自2024年6月份以来,县委党校、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先后在该村使馆挂牌设立红色研学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新时代法官法治文明实践站等宣传教育点。
急难险重面前就要彰显党员担当。朱发山始终是群众眼里的主心骨,尤其在危难时刻,他总是站在群众身前,为他们排忧解难……2022年“1·08”地震来临时,他急急忙忙地给自己的家人说了一声“自己注意安全”后,便跑到村委会开展群众转移安置和灾情统计等工作。每年汛期来临前期,朱发山都会第一时间带领村干部对河道、沟渠、排水沟里的淤泥、垃圾进行清理。汛情发生后组织村民加固河道,摆放防汛沙袋,始终奋战在防汛最前沿,为全力确保乡亲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默默奉献,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为民解忧的根本就要事事有回音。朱发山始终把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放在心上,为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群众“心事”、了解群众“难处”,结合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率先在全县探索实行了“庄员说事”基层治理工作新机制,定期召集村内党员、群众说困难、讲需求,并发动群众围绕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人居环境、村务管理等提意见、谈看法、讲思路,切实将乡村发展、治理方式由“闭合型”向“开放型”拓展,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于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困难问题,朱发山都会一一记录,并竭尽所能帮助解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为民办实事的路上就要不忘初心。为推动乡村发展,让大沟脑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实现华丽蝶变,朱发山细心谋划着符合大沟脑村的发展路径,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向县农牧水利部门申请落实了1.5公里饮水管道改造项目和村内1处100米左右危险道路整修工程。积极向联点帮扶单位县交通运输局争取实施了全长3.5公里的大沟脑村河西主干道工程,资金223.76万元。同时,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各项惠农利农政策能让全村群众都看得见、享受得到,他不辞辛劳地奔走于各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幸福食堂建了起来,合口味的幸福餐端上了老人们的饭桌。在县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农民工之家”也成立了,并配备了深受农民工喜爱的各类健身器材,篮球场上是强身健体、挥洒汗水的年轻人,百姓大舞台上是伴随着欢快笑声的广场舞,村里的柏油路直达家门口,公交车顺利开进了大山……一幅又一幅和美乡村画卷,让乡村振兴战略在大沟脑村变得具象化。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朱发山的带领下,大沟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斐然成绩,他却表示:乡村振兴的序曲才刚刚开始,自己也将在新的进程里接续奋斗,争取再立新功。
推荐浏览
来源:海北州总工会
编辑:马芮
联系方式:0970-86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