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关注】湟中擦亮“供销农资”金字招牌

文摘   2024-11-05 17:05   青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942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3120200002


自开展“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工作以来,湟中区供销联社以“绿色农资”为抓手,以积极推进农资数字化建设和农资质量管理为重点,系统领会、统筹资源、全力推进试点工作落实。全区农资流通网络体系不断健全,社有农资企业市场份额明显提高,农资经营服务和应急配送能力显著增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肥料供应结构进一步优化,“供销农资、放心农资、绿色农资”形象得到进一步彰显。



建机制,为“绿色农资”织密服务网络。以社属企业正丰农资公司为基础,采取“公司+网点”模式,完善区、镇、村三级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布设农资经营网点45个,覆盖全区15个乡镇,农资供应主渠道地位得到有效巩固,降低农资成本,保障农资市场稳定,实现“安全+降本+减量+增收”多重效应。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点24家,回收各种农药瓶19.5万只、塑料包装袋32万只,将回收的废弃物统一进行分拣打包,移交至合法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90%以上,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保品质,为“绿色农资”筑牢质量防线。依托市场份额优势,联合系统农资门店和种植专业合作社锁定优质货源,采取淡储旺销的形势,减少价格波动,形成稳定的供货关系,严把进货关,实现产品可追溯,去向可追踪,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供销系统,发挥供销系统在农资供应当中的保供稳价和蓄水池作用。严把销售关,全区基层门店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五统一管理,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常态化监管,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擦亮了“供销农资”金字招牌。

优模式,为“绿色农资”拓展服务链条。产前服务:采取“集采集配”“分级储备”方式,确保基层农资连锁店不缺货、不断档,以“先用后付、随卖随付”等方式引导经营网点“淡储旺销”,保证基层网点货源充足,随需随供,为区域内的种植大户免费送货上门各种农资1800吨,较上年增加50%,发挥社有企业的龙头作用。为种植大户提供信用农资490万元,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种植成本,形成了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货的一条龙服务模式;产中跟进:新型肥料使用过程中进行田间技术指导,以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会、种植成功经验分享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方式,今年二铵、尿素使用量较上年下降400吨,新型肥料和低度低残农药等绿色农资占比达25%;产后回访:直属企业负责人到湟源、湟中种植基地开展田间回访工作,2024年,洋芋、当归种植地使用“微生物菌肥+掺混肥”效果明显,当归产量达到每亩800公斤左右,洋芋达到每亩3500公斤左右,通过田间走访,种植户表示新型肥料组合使用可谓是肥料中的“天花板”。

拓渠道,为“绿色农资”融通服务路径。开通“正丰农资”快手公众号,通过快手直播或发布作品的形式,及时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开展技术指导、在线问诊,指导农民科学用肥、用药,同时分享一些成功的种植经验,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深受种植大户的欢迎。截至目前,发布快手作品109期,快手直播5期,累积观看人数2万余人次,主播成为“农资网红”。组织召开种植大户现场观摩学习交流会,以现场观摩的形式感受绿色高效微生物菌肥、复合肥、掺混肥、配方肥的使用效果,今年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万余亩,使用生物菌肥面积达1.1万亩,洋芋、药材亩用肥减少20%,长势良好,增产效果明显。

更多内容请下载
“大美湟中”App

通讯员:牛丽 李春玲

编辑:谭世钰

责编:白文菊

监制:保倩倩









湟中融媒
广播电视制作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