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成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做法,促进碳污同治,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于2024年9月组织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日前,首批典型案例名单公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项目与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低碳(近零碳排放)示范建设项目成功入围。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项目
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
低碳(近零碳排放)示范建设项目
能耗及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积极开发屋顶分布式光伏,谋划建设海上光伏,主动开展绿电采购,2023、2024年分别使用绿电2066万度、1.4亿度。
推进工艺技术创新应用。实现氯碱与石化耦合发展,促进实现清洁生产,推动行业发展与国内工艺技术走向成熟,提高化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践行绿色物流,推进在包装物领域的绿色创造,打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供应链。
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通过对工艺优化设计以及项目用能用料综合利用,设计并建造多项节能节水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项目,2024年,实施节能项目19项,全年实现节电250万千瓦时,节约蒸汽14.3万吨,节约天然气50万立方米,全年实现节能1.42万吨标准煤,降碳4.52万吨。
发展“双碳”数字化。以信息化建设手段加速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打造形成了“全维度数字化、全过程可视化、全信息集成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智能化”的智能工厂,实现提高自控水平、节能降耗的目的,年节约原料4.15万吨,节能3761吨标准煤,降碳1.5万吨,实现增效1419万元。
实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按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原则,从源头削减废物产量并最大限度实现固废在园区内外的循环,2024年,累计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约61800吨。通过实施装置尾气回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0.32吨、颗粒物3.9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