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豪校长在东北师大附中2024级高一年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创业   2024-09-10 19:01   吉林  


成为更优秀的附中人

——邵志豪校长在2024级高一年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家长朋友、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自由校区,隆重举行2024级高一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向来自全市106所初中的1400多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勤汗水的父母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附中高中学习生活已经有三周,自由、青华、长庆街、清华路、冰淇淋胡同逐渐成为你熟识的路标,将来会成为你对这座城市最温暖的记忆。回想8月16日周五的早晨,在运动场分班,就像拆盲盒,新的班级、新的面孔、新的老师、新的目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从那一刻起,“附中人”成为大家共同的名字。这个名字的背后,是跨域七十多年的“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使命担当,是一代代附中人“坚持理想、追求卓越、勇开风气、兼容并包”的精神文化,是今天附中师生“自律、自觉、自信、自强”的人生追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附中建校74周年,附中人紧跟新中国的步伐,追寻时代发展,你们将是其中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也将成为“志存高远、学求博深”校训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高中三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重要时期,也是锤炼精神品格、明确价值方向、培养责任担当的重要阶段。同学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与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中的附中高中部,你们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相信“优秀”的夸赞声已经把你包围。当你走进自由、青华校区,你会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是那么“优秀”,努力成为更优秀的附中人,是牛煦学长的嘱托,也是你现在最需要思考的问题。今天我要告诉大家,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去创造美好人生、担当强国使命的附中密码,就是自觉、友善、学术、创新

自觉,是附中人的优秀品质。

自觉,‌是自我判断、‌自我管理的能力,‌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自觉的程度,决定了优秀的程度。‌古人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今天下午,同学们会参加第一次校本选修课和社团活动课,这是附中给予你自主选择的课程,是可以实现“因为热爱,所以选择”的自觉追求,也可以实现“因为选择,所以热爱”的执着坚守。在高中学习的日子里,你有充分的机会去了解自己、选择自己。在这里,你可以选择学科竞赛、科技创新、人文社科、人工智能、语言文学、艺术创意、体育特长,还有国际理解等多元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还可以参与到学术类、体育类、艺术类、公益类、科技类、棋牌类等六大类、近百个社团;在不同的季节,你可以体验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读书会、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还有“3+1+2”的选科,还有科学教育的研究项目的选题。每一个同学在附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自觉的力量不仅体现在抵制诱惑、‌克服惰性,更体现在勉励自己、自信自强,‌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专注,‌从而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功!‌

友善,这是附中人的优秀品格。

友善,‌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在我们附中大家庭里,‌友善更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基石。它体现在精神上的包容尊重与生活中的互帮互助。

首先,要与自己友善。友善地对待自己:你可以选择食堂营养均衡的膳食,远离不健康的食品;你要拥有充足的睡眠,远离低效熬夜;你可以到操场坚持喜爱的运动,远离无趣的刷手机;你可以积极沟通,在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交往中,获得理解与释怀;你要悦纳自我,在进步突破时,奖励自己,在焦虑迷茫时,鼓励自己,保持积极的自爱与自信! 

其次,要与同学、与老师友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附中,你一定会体会到不同观点碰撞交锋、多元文化相遇相知。你可以在“学子论坛”上舌战群儒,可以在“学长来了”时聆听经验,可以在“校长有约”中获得指引,可以在选修课程中选择法语、日语、德语和俄语。‌‌在这里,‌你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理解别人的立场,‌以包容的心态接纳不同的意见和思想。

第三,要与社会、与自然友善。在附中,每位学子的自我约束与觉醒,‌体现在对规则制度的绝对遵守,这‌意味着行为底线:不逃课、‌不作弊、‌不打仗。大家在教学楼一楼大厅应该看到了这学期学生处公布的第一份处分决定!‌在一个崇尚制度与规矩的校园体系中,你才可以自由成长。每学期末,学校还会组织海内外的研学旅行,让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世界,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学会友善,共同去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

学术,这是附中人的心灵追求。

学术是学校的灵魂。附中是一所学术型中学,培养学术型学生。附中人追求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高中生的学术是什么样的? 

前两天,我参加2024届人文社科项目研究成果—论文集《人文雅韵》发布,这是附中高中生的学术研究成果,以拓展论文的形式出版。我们从2018年春季起,学校联系全国最著名的大学,聘请50位教授,一对一指导高中选择历史方向的同学,开展人文社科项目研究,并撰写论文,学校已经出版五本论文集,涉及经济、教育、社会、文化、历史、哲学、法律等众多人文社会学科。同时,我们跟吉林大学教务处合作,在高二的时候推荐选择物理方向的同学,走进大学实验室,在理学、工学、医学等科学研究领域,选择一个题目进行研究。高一年级,学校将为你们开展光学和材料方面的研究项目。希望大家在高中就开展初步的学术研究,积极、主动、严谨的从事独立研究,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追求真理的智慧,‌培养创新的思维。‌每一位附中学生都能踏上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术旅程。

5月中旬,我到英国访问,2017届校友、剑桥大学博士生刘芯妤同学专门来陪我参观剑桥大学。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她告诉我:“在大学的科研经历中,充分利用到了在附中培养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素质教育,这些能力帮助我更好地处理科研中的问题,并在科研中找到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向。”2020届校友、南京大学的史浩男同学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立项后说到:“在附中的求学经历,培养了我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多维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帮助了我在构思科研问题时,既能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又可以尽量多角度解决问题。”

‌同学们,学术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是社会的责任。‌作为附中学生,‌你们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任,要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这是附中人的精神文化。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更高梦想、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创新的维度,决定了优秀的维度。

‌科学家李政道曾说过:“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1982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雷学长,在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建院四十周年受邀撰文分享自己的求学之路时,他说:“附中的同学大多数都‘很聪明’,掌握已有知识的能力强,擅长考试。而我是‘悟性好’,乐于质疑提问,善于探索未知的那种。”

可见,‌‌‌创新,‌并不意味着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它可能是一个新的想法,‌一种新的解题方法,‌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甚至是一种看待问题的新角度。今天,艾群老师的演讲就是一种创新。于同学们的学习中,创新则是凡事不盲从、不轻信,勇于思考、勇于提问。

同学们,今日中国对优秀人才的渴望,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面对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还有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需要一大批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到2035年,你们正好硕士研究生毕业,到2050年,你们正好不惑之年,是社会发展的骨干与栋梁。附中高中的学习生活已经开启,我将和全体老师一起,陪伴、支持着你们的学习与成长。希望你们继承并践行附中人优秀的品质、品格和高尚的心灵追求和精神文化,“团结、向上、求实、创新”,做更优秀的附中人,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祝同学们在附中,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让我们提前祝全体老师,节日快乐!

谢谢大家!




编辑:学校办公室

 

橙果园
遇见,在人生紧要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