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2000字精选【五篇】

情感   2024-09-15 00:12   河南  


民间故事


睡前故事,小故事大道理感悟人生

微信公众号:儿童睡前故事文字版

 民间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哄睡:朋友们!这里有民间故事的宝藏天地。民间故事大全就像宝盒,既有传说也有奇闻,先辈智慧尽在其中。短篇和 500 字左右的文章都宛如画卷。这里是免费的素材库,有人借此打造爆款视频,涨粉 400 万。快来沉浸在民间故事的璀璨世界吧。



民间
故事



    第一篇:《陈春万奇任总兵:天意难测》

           突出了陈春万意外被任命为挂印总兵的离奇情节,以及背后是由一个意想不到的原因(皇帝滴墨点中)所致。


    清光绪六年,也就是光绪皇帝刚满十岁那年,陕甘总督左宗棠,挂帅出征新疆。收复了被侵占的大部领土,班师后又受命坐镇甘肃兰州,继续督办西北军务。正在这时,他的属下肃州镇挂印总兵调离。他便专折上奏军机处,保荐了一名自己的心腹爱将。准备接任这个显要的职位。左宗棠十拿九稳地认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兴老帅。现又受命统领西北军务,最近皇上又下旨调他进京升任军机大臣,保荐一个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总兵,皇上怎么着也得给他这个面子的。他还很自信地把这事儿透露给了那个心腹爱将,那个心腹爱将也做好了接任的准备。


    这个挂印总兵的职位,全国只有十个,属二品武官,加上一般的总兵,全国也就只有八十三个。重要的是这挂印总兵享有一般总兵没有的特权,他可以不受总督节制,还可以不经上司转达而直接向皇上奏报。这个位置是军人们做梦也想登上的宝座,但要登上这个宝座,没有特大特硬的后台,只能是白日做梦,当然晚上做梦也是枉费心机。


    时间不长,任命肃州镇挂印总兵的圣旨。送到了左宗棠的元帅府内。左宗棠展开一看,顿时惊得半天没回过气来。原来圣旨上不是自己保荐的那个心腹爱将,而是一名好像在自己帐下当过兵的小头目。他怀疑自己看走了眼,又捧着圣旨端详了半天,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还是和第一次看过的一个样。他气哼哼地注视着圣旨上那个新任总兵的名字陈春万……觉得这个人好像熟悉,又好像陌生。


    说来也巧,陈春万这时正在左宗棠的帅府门前,苦苦哀求侍卫们,要面见左大帅,他并不知道自己已被钦点为挂印总兵了。这个陈春万,是安徽桐城的一个农家子弟,当年太平军把大清王朝搅得天翻地覆的时候,他参加了左宗棠统领的湘军,因为打起仗来不要命,屡立战功,得了个“陈大胆”的外号,后被左宗棠提拔为一个带领500人的管带,还被保荐做了一名记名提督。6年前左宗棠奉旨出征新疆,陈大胆的这营人马被裁减,他这个管带也就当不成了,想回老家又没盘缠,于是成了甘肃黄土高坡上的一名流浪汉。他在流浪中,三十六行都干过,受尽了折磨。这天他听到消息,说左宗棠已经从新疆班师进关,现正驻扎在兰州,就连夜赶到了这里。


    帅府侍卫见陈春万衣裳破烂不堪,头发像个乱草窝,就是一个要饭的,便大声喝斥道:“大帅公务繁忙,哪有工夫见你!去去去!快点走开!”还不耐烦地端起刀枪对着他。


    陈春万好歹也在官场里混过,早料到要表示点进门礼,就从腰里掏出借来的二两银子,递了过去,说是给兄弟们买碗茶喝,顺便给通报一下。一名侍卫见陈春万拿出了银子,又是个记名提督,就接过银子朝腰里一塞,笑道:“我就给你通报一下,大帅见与不见,就不是我的事了!”侍卫来到大堂,向左大帅禀报道:“大帅!门外有个叫陈春万的,是个记名提督,请求拜见大帅!”“陈春万?”左宗棠心中一愣,还是没有想起这人到底是谁。侍卫又补充了一句:“来人还说曾在大帅帐下当过管带,外号叫做‘陈大胆’!”“陈大胆?”左宗棠忽地想了起来:“哎哟!原来是这个小子!快请快请,我正想着找他呢!”


    侍卫见左大帅好像和那个陈春万很熟,就连忙来到陈春万的跟前,满脸和气地说大帅有请,还说正想找你呢!这下倒把陈春万弄得心里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担心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大帅要找他算账。不过侍卫既然说请,料也不会有大的凶险。


    陈春万来到大厅,见左大帅从虎皮椅上站起,迎面向自己走来,口中热情地说:“恭喜恭喜!我正不知到哪里找你呢!”陈春万只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茫然地说:“从大帅出关以后,标下这几年流落河西,尝尽苦难,今日前来求见大帅,是请大帅赏碗饭吃,有什么喜事可贺呢?”左宗棠望着陈春万笑了笑,也没多言,只是吩咐随从:“快摆香案,让陈总兵接旨!”随从们立刻在大厅里准备起来,不一会儿就布置好了。左宗棠对陈春万说:“陈总兵!快到香案前跪接圣旨!”


    陈春万听到左大帅叫自己去接圣旨,又呼自己陈总兵,一时间愣在了那里,不知如何是好。等到左大帅再次催促时,他才稀里糊涂地跪在了香案前。左大帅身穿整整齐齐的朝服,毕恭毕敬,手捧黄缎圣旨宣读道:“任命陈春万为甘肃肃州镇挂印总兵,钦此!”陈春万听完圣旨,依然像根木头似的跪在那里发愣。“陈总兵!还不赶快谢恩!”左大帅大声喝道。陈春万被这一喝,才从恍惚中惊醒,连忙机械地朝着香案和圣旨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然后站立起来,仍然恍恍惚惚地没回过神来,这时,左宗棠又命随从们从内堂取出总兵朝服,给陈春万穿戴起来。陈春万本来就身材魁梧,此时朝服一穿,更显得威风凛凛,大将风度,与刚才那个衣衫褴褛,哀求见面的样子相比,简直就是一天一地。


    陈春万接过圣旨,左宗棠吩咐摆设酒宴,一来为庆贺陈总兵荣升之喜,二来为陈总兵接风洗尘。酒过三巡,左宗棠终于忍不住了,他微笑着问:“陈总兵,本帅有一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陈春万连忙站起来回答:“大帅!标下自入伍以后,跟随您鞍前马后,从湖南打到江苏、福建,又从福建打到陕西和甘肃,标下即便有尺寸之功,也都是大帅所赐!这次又蒙大帅如此关爱,保荐标下荣升挂印总兵,真是重生父母,再造爹娘,标下就是结草衔环,也难报大帅的厚恩!大帅有何训示,标下唯有洗耳恭听,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陈春万一席话,倒把个左大帅弄蒙了。刚才陈春万接旨那一幕,不但陈春万像是在做梦一般,就是左宗棠也像在云里雾里。左宗棠刚接到圣旨时,真是又气又惊。气的是皇上果真没给他个老面子,惊的是陈春万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500人管带,竟有这等通天本领,让皇上偏向了他,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奥妙?


    左宗棠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人的头上,这就是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因为李鸿章是合肥人,陈春万是桐城人,他们是安徽老乡,同时也只有李鸿章,才能有这么大的回天之力,陈春万一定是走了他这个安徽老乡的门路。左宗棠与李鸿章一个是湘军头领,一个是淮军军阀,两人素有不和,因此左宗棠对陈春万当上挂印总兵越发恼火。他刚才就是想在酒宴上摸摸陈春万的老底,却被陈春万说得半信半疑起来。


    左宗棠是个爽快人,他认真地说:“陈总兵,本帅确实未曾保荐过你,乃是圣上皇恩浩荡,龙目看中了你,或许有人识才,向皇上推荐的。”陈春万诚恳地说:“标下入伍后,一直追随大帅,除了大帅以外,还有谁会赏识标下?”左宗棠干脆把话挑明了:“不然!像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不见得就不知道你这位安徽同乡。一天哪!”陈春万叫了起来,“标下那位同乡李中堂,至今还不认得标下是长脸还是圆脸哪!再说标下这几年流落河西,哪有那么多的盘缠和那么大的门包,跨进他的相府?”


    左宗棠见陈春万言辞恳切,同时说得也有道理。陈春万要是能到北京去走李鸿章的门路,何必还来兰州找他左宗棠呢?瞧他刚才进门时衣衫褴褛的样子,确也不像有钱送礼的人。第二天,陈春万辞别左宗棠,风光无限地到肃州走马上任,当他的挂印总兵去了。左宗棠的肚子里,却还挂着个闷葫芦。


    过了两个月,左宗棠在兰州安排好公务,进京当了军机大臣。有一天,左宗棠在军机处谈到了陈春万当肃州总兵的事,不满地说:“陈春万打仗的确勇敢,人称‘陈大胆’,但此人胸无点墨,不通兵法,有勇无谋,只有匹夫之勇,顶多能当个千总或都司,如今却让他当上了挂印总兵,不知是哪位高人举荐!”同仁一听,哈哈大笑,反问道:“宗棠,你猜猜究竟是何人举荐?”左宗棠素来直爽,直截了当地说:“还不是李中堂,他们都是安徽同乡!”同仁笑着摇了摇头:“你冤枉李中堂了,陈春万当肃州挂印总兵,乃是出于天意!”“何以见得?”左宗棠茫然不解,同仁这才将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


    当时肃州镇挂印总兵离职后,军机处接到了左宗棠的专折,就将左宗棠荐举的人名排到了第一位,同时为了表明臣下无私,让皇上有所选择,后边又附了几个名字,列成一张名单,送请皇上钦点。陈春万是个记名提督,兵部花名册上也有他的名字,军机处就随意将他的名字附在最后,不过是让他当个陪衬罢了,皇上照例只拿朱笔点上第一个名字,就算钦点了。


    名单送到光绪皇帝的龙案上,这光绪皇帝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他伸手到笔架上取过一支朱笔,蘸足红墨,提笔朝第一个名字上点去,谁知朱笔蘸墨太饱,拿到半路时,浓浓的墨汁就滴了下来,不偏不歪,正好落在了陈春万的名字上,光绪皇帝见墨已滴下,就把笔一抛,说道:“就是他吧!”军机大臣们跪在地上接过名单一看,钦点的肃州镇挂印总兵不是荐举的第一名,而是排在最后的陈春万,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愣在了那里。但既然是皇上钦点,就成了圣旨,于是军机处只能将这份圣旨郑重其事地传了下去。


    左宗棠左大帅终于打开了这个闷葫芦,此时此刻,他也只能是哭笑不得了。




    第二篇:《黄兰阶:巧借机缘仕途起》

      黄兰阶借助一把扇子的机缘,以及一系列的应变,从而开启了仕途晋升之路的故事。


    清朝年间,福建的黄兰阶中了进士后,却一直未能得到一官半职。因此,他常被夫人张氏数落。


    黄兰阶的父亲在世时,与军机大臣左宗棠是好友。他想,只要左大人写封推荐信给闽浙总督何璋,自己一定能混个一官半职。虽然,他知道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但是他还是打算试一试。


    黄兰阶立即出发了,两个月后,他终于来到了左相府。左宗棠见是故友之子来访,热情地招待了他。


    寒暄过后,黄兰阶小心翼翼地说明来意:“世伯,侄儿饱读诗书,很想为国家尽点力,谁知我空等多年,毫无用武之地,再者,家中老小全靠侄儿一人之力养活,如今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听清他的来意,左宗棠变了脸色,严肃地说:“你是有用之人,自然会有用你之人,我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我看这样,我送你几亩水田过活吧。”


    黄兰阶说:“侄儿从小只读诗书,哪会种地呀?这些年,全靠夫人种菜和纳鞋底卖的钱糊口。还请大人看在家父面子上,为侄儿想个办法吧。”


    左宗棠听他提起父亲,着实为难,在厅里转了一个来回,还是打消了推荐的念头,说:“如果我为你开了这个头,今后还有门生前来求推荐,怕是再难推辞。天不早了,我还有事,你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黄兰阶闻言,只得郁闷地出了左相府,在街上毫无目的地乱转。


    转了一会儿,左相府的管家徐然跟上来,送他三两银子作盘缠,说:“我和你父亲生前也相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黄兰阶正愁没银子花,假意推辞一会儿就收下了,说日后情况好转定当厚报。


    徐然又说:“琉璃厂那边有几家书画店,你不如去逛下,长点见识,说不定能谋出一条生路呢。”


    黄兰阶听了他的劝,就转到他指的琉璃厂这边来,果然看到几家书画店,生意都比较兴隆。他一家家看过去,看到其中一家叫“吉祥”的书画店。店里挂着的字画,与左相府的画风风格相像。他一下子被吸引过去了,细一看店主写的字,和左宗棠的笔迹毫无二致。


    他暗自琢磨,不如请店主仿写一封左宗棠的推荐信?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明白,店主怎么也不会为自己冒这个险。


    黄兰阶见店主正在为顾客在空白扇面上题字,顿时计上心头。他想,只要让店主帮他在扇子上题几个字,向何璋暗示一下提拔的事,说不定何璋就会给他一个官位。


    于是,他凑上前去说:“店家,我是一个书生,一直喜欢左大人的字,但无缘得到他老人家的真迹,我看您的字,倒与他的字很像,不如题在扇面上,我带回老家作个念想。”


    店主说:“这个倒容易,很多书生都是这样想的,有的还上门讨要,对相府造成困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左府才把一些左大人的字画放到这里卖。你想写哪几个字?”


    黄兰阶沉思一会儿,就有了主意,他拿过店主的毛笔在白纸上写下了一行字——读百家经典,成一代新人。店主看了,叫声好,照着在扇面上写了。正当黄兰阶为落款发愁时,店主却主动拿出一个印鉴落了款,正是繁写的“左宗棠”三个字。店主收了他十文钱,把扇子给了他。


    有了这把扇子,黄兰阶的信心足了。一路做着升官美梦,他坐船换车,快速赶回了福建。


    他知道,逢立秋的这一天,何璋就要召集有功名的后备官员们谈话,以示关怀。


    回到家,黄兰阶跟张氏说出了自己的妙计,叫她到处宣传自家和如今的左相是世交,自己刚去拜访了左大人回来。张氏为了荣华富贵,卖力地宣传开了。


    立秋这天,总督何璋果然召见后备官员们开会。黄兰阶举着那把扇子专门晃到何璋的跟前。


    何璋不悦地说:“都秋天了,你还扇子不离手!”


    黄兰阶乘机说:“大人,左大人跟我父亲是世交,我刚去拜访他老人家回来,这把扇子是他赠送的,我爱不释手啊!”何璋不敢大意,赶紧接过扇子细看上面题的字,这一看,他对黄兰阶就客气多了。


    当天晚上,何璋对师爷说了这事。师爷琢磨了一通,说:“看这题字的内容,是说他读过了百家经典,是个人才,要我们提拔使用。不过这事先不急,等我明天去他家探下虚实再说。”


    何璋说:“最保险的是给左大人写封信,探个真假。”


    师爷说:“一封信来回时间太久,又显得您不相信左大人,而且,您怎么开口问呢?左大人可没说这扇子就是他推荐黄兰阶的信啊,这全靠意会!”


    何璋听后,点了点头。


    第二日,师爷亲自出马,到黄兰阶住的村里东问西问,果然得知他父亲和左宗棠确是世交,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来。而且,黄兰阶确实刚去左相府活动过。看来,这黄兰阶确实没吹牛,是自己处事不周,一直让他坐冷板凳。


    回到总督府,师爷跟何璋汇报以后,两人嘀咕一通,便决定为黄兰阶安排工作。第三日,他们又听说左大人安排人买了几亩水田送给黄兰阶,就更深信不疑了。


    十天以后,黄兰阶就当上了候补知县。可是,他的心里总是不踏实,他怕何璋知道真相以后,收回官帽。


    张氏看出他的担忧,说:“左大人送给我们的田,不如卖一亩给何璋送礼,拉近彼此的关系,减轻他对你的猜疑;再卖一亩,给左大人送礼,夹带一封汇报你的近况的书信去,顺便感谢他赠我们田地的事,这件事,我派我的弟弟去办最可靠。”黄兰阶听了,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就依计行事。


    何璋收到黄兰阶的礼,对他的怀疑之心果然就减轻了,他心想,既然这小子懂得打点,那他去左相府肯定也送了礼的,不然左大人哪会回他一把含义颇深的扇子?


    左宗棠收到黄兰阶的亲笔信,知道他此番回去以后正巧被总督补了缺,感到安心不少,觉得九泉之下的好友不会责怪自己了。他就回了一封鼓励黄兰阶励精图治、为民造福之类的信。


    这封宝贵的回信,就成了黄兰阶的护身符,借着一个机会,他拿去给何璋看了,何璋自此对他深信不疑,但是否还要提拔重用他,他觉得还得面见左宗棠以后再定夺。


    借着一个回京的机会,何璋赔着笑脸,在左宗棠面前提起了栽培黄兰阶的事。左宗棠已收到过黄兰阶的亲笔感恩信,虽然那是感谢他送田地的事,但也说到了得到何璋任用的大事。当下,他就笑道:“是啊,我早说过,他是一块金子,总会发光的,何况本来是进士,肯定是人才,何大人,你就是他的伯乐啊!”这个话,在何璋听来,更有深意,那就是:“我都明白了,谢谢你!”


    何璋当然不能一一还原黄兰阶当日晃着扇子要官的细节,只能呵呵一笑,表示你我心里有数就好。


    回到福建,何璋因为心里有数了,就把黄兰阶从七品知县往上提拔,没过两年,就升到了四品道台。而每升一级,黄兰阶都不忘以侄儿身份给左宗棠报喜和感恩,讲述自己为百姓造福的故事。一来二去,他倒真的成了左宗棠赏识的人。因为左宗棠的原因,加上政绩确实不错,何璋倒也真的赏识他了,还觉得自己的眼光不错。


    黄兰阶官运亨通,也没忘记感谢他的夫人张氏。他想,如果不是她心思细密,老是提醒自己给左宗棠汇报工作,恐怕自己的仕途也不会这么顺利。但有一点,他总是想不明白,那日左府管家徐然送自己盘缠,又指点自己去琉璃厂边的书画店,用意何在呢?那是左大人的意思吗?是他变相地在帮助自己吗?要不然,事情怎么那么巧呢?


    为了解开这个疑问,趁着一次进京的机会,他专门去了左相府,这事当然不能问左宗棠,他只敢找管家徐然打听。


    徐然只是意味深长地说:“凡事皆有机缘,要看缘分,看你的悟性,有些事不能说破,但说到底,你的位子,还是在于你自己,那些靠推荐信上位的,一味地搜刮民脂民膏,很快就被自己折腾回家了。”


    以后的很多年,黄兰阶一直没弄明白,如果说左大人变相地通过徐然的指点推荐了自己,那为什么又送水田给他呢?有次他又在想这个问题,喝醉了的何璋碰巧也冷不丁问到这个问题,黄兰阶急中生智,信口胡编:“那水田其实是左大人送给我哥的,因为我哥不会读书,只会种地,但我哥不会写字,签不了田契,就全权委托我了。早年我父亲救过左大人母亲一命,所以左大人得知我父亲身故以后,就极力帮助我们兄弟二人。”


    这样一说,何璋相信了,黄兰阶揪揪自己的耳朵,也有点相信自己的说法了。他想,我一个从不撒谎的进士,为了有碗饭吃,拿一把冒名的扇子骗住了何璋,如今撒起谎来更是草稿都不打,不是我的心地不好,实在是世道如此,不能不随机应变啊。



    第三篇:《天台与宫女:如意百宝图牵缘》

     体现出天台通过如意百宝图与宫女结缘的主要情节。




    从前有个青年,姓天名台,母子二人靠打柴生活。


    这天,天台正在山上打柴,忽然天气大变,下起大雨。


    天台见无法回家,急得团团转,不由地把斧子往地上一摔,只听“哗啦”一声,闪开一个山门,门里走出一个道姑,道姑说:“你这人毫无道理,为何敲俺的门?”


    天台一愣,忙上前施礼,说:“对不起,我是无意的,不知您在这里。”


    道姑说:“我看你是个诚实孝顺的人,我有一件宝贝,叫如意百宝图,你拿去吧。同时,你说长,它就长,你坐在上边,说到哪里去,它就带你哪里去,到地方他就会自动停下,你说落,它就落,你说缩,它就缩小,你就可收起来了。”


    天台接过图,正在道谢,一眨眼,道姑不见了,山门也关上了。


    天台想,我正想回家,不如试上一拭。他取出如意图,说声长,宝图就长成像芦席那么大了。他往中间一坐说:“我要回家。”宝图就自动升起,将天台连同柴草驮到了天台家门口。天台说声“落”,就落在了地上,天台说“缩”,宝图就缩小了,天台就收藏起来,去见母亲。


    母亲正挂心儿子,见儿子回来了,又带回一件宝贝,非常欢喜。自此以后,天台打柴就不费力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半年以后,天台想:人家都说帝王皇宫好,我何不去看看,开开眼界。当夜静以后,天台取出如意百宝图,说声“到皇宫”,宝图便飞起,将他带进了皇宫御花园。


    天台放了宝图,天已黎明,他欣赏了各种花草,游览了假山真水。正向前走着,迎面来了一位宫女,这宫女不由地起了爱慕的心,彼此通了姓名,叙说起身世,二人情投意合。


    宫女说:“我整天在宫中,非常厌烦,讨厌宫廷生活,愿随郎君到乡下去。”


    天台说:“你现在跟我走吧!”


    宫女说:“现在这样走不行,无论走到哪里皇上都能找到,定会出祸来。”


    宫女取出自己的画像交给天台,说:“这是皇上画的宫女图,皇上要封我为贵妃,现在离册封还有十天时间,你回去快想办法来救我。”


    天台坐了宝图回家以后,让母亲想办法,母亲也干着急,正焦心,想起道姑来。


    对!道姑能赠宝图,定有办法救宫女,天台来到山上,用斧子敲开山门,见了道姑说明来意,道姑说:“好办,你跟我去。”


    天台随道姑来到京城以外,道姑让天台在城外等着,独自进了金銮殿,把皇上的御印盗了出来,见了天台,对天台说,这是皇上的御印,皇上丢了御印,一定很着急,你把它放到附近井里,等张出皇榜以后,你揭榜献了御印,就可向皇上要宫女了。”说完,道姑就不见了。


    皇上丢了御印,焦急万分,张出榜示,言明谁找到御印,高官任坐,俊马任骑,要什么给什么。


    天台上前揭下皇榜,看榜官带着天台来到八宝金銮殿,皇上说:“你能找到御印吗?”


    天台说:“能”。天台带着人来到城南门外的井边,说就在井里,皇上即令人打捞,找到了御印。


    皇上问天台:“你想要什么”,天台拿出宫女图,说要画上的宫女。皇上想反悔,又不好改口,只好答应。


    天台领着宫女回到家里和和睦睦地过起日子来。



    第四篇:《李舌头:食之痴狂》

     “李舌头” 是故事主角,“食之痴狂” 则体现了他对美食痴迷的程度以及因此而发生的种种事情。



    明朝年间,白州有个杨天助,生意做得很大。这天中午,他正在房内午休,夫人来把他叫醒,说是他二舅公从北京回来了,看样子家都没有回,直接就上这儿来了。


    杨天助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步出房外一看,只见厅中坐着一个乞丐一般的汉子,蓬头垢面,衣不蔽体,脚上连双鞋都没有,只有一层黑乎乎的泥垢。他怔了一怔,方才认出这人正是他的二舅公。


    杨天助不由皱起了眉头。这位二舅公是他母亲的一位堂弟,姓李,有个外号叫李舌头。他有一门常人没有的本事:吃牛肉,能吃出牛的年龄;吃狗肉,能吃出狗的轻重。也正因为他这条天生的神舌,他从小就十分好吃,而且非常讲究,精到极致,不单把家产吃了个精光,甚至年过四十,连个老婆也娶不上。今年开春前,他向杨天助借了二十两银子,说是要到北京做买卖,没想到三个月不到就回来了。看他这副模样,肯定是生意做砸了。


    果然,李舌头说在北京把本钱都赔光了,没办法,只好一路乞讨回来。杨天助无奈地叹了口气,吩咐夫人做两个菜,让他先吃饱肚子。


    不一会儿,夫人摆上饭菜,李舌头饿久了,狼吞虎咽吃了三大碗饭,把一盘炸豆腐吃了个干干净净,可另外一盘牛肉却一筷未动。杨天助奇怪地问他为何不吃牛肉,李舌头一本正经地说道:“这牛昨夜三更放的血,天亮上市,到现在已有六七个时辰了,牛肉一定没有什么鲜味了,加上你夫人炒的时候火候不当,肉变老了,现在嚼起来就像咬棉布头一般,有这盘炸豆腐,不吃它也罢。”


    杨天助和夫人听罢,都是禁不住既好笑,又生气,摇头暗叹,都到要饭的地步了,还这么讲究,真是没得救了。


    李舌头吃饱肚子,喝了杯茶,然后左看右望,又是搓手,又是挠头。等杨天助夫人退出去后,他才脸红红地向杨天助提出,再借二十两银子去北京,他要把生意再做起来。


    杨天助又皱起了眉头。李舌头见他不语,就说:“外甥,你就再帮二舅公一次,我是真的要改掉自己的毛病,从今天起戒掉食瘾,踏踏实实做人了。”


    杨天助正要说话,却见夫人在门外冲他打眼色,心下立刻会意,这钱万万不能再借给二舅公了。即便他说的是真话,把钱拿去做生意,可照他这副头脑,十有八九要做赔本的买卖。于是,杨天助说了声抱歉,谎称自己目前也需要银子周转,一下子实在拿不出来了。接着,就劝二舅公回家,老老实实打理那两块田地。


    李舌头听外甥这样说,脸色尴尬极了,低下头听了半晌,就告辞回家了。


    过了几天,杨天助忽然想起二舅公,心下隐隐有些不安。母亲的娘家就只剩下他这么一个男丁了,自己不闻不问,也对不起去世的母亲啊。眼下刚好身子得闲,他就称了两斤肉,骑上马去探望二舅公。


    一炷香的工夫,到了李舌头家门外,只见房门半掩,推开进去一看,只见李舌头赤膊袒胸地躺在竹床上发呆。灶间十分冷清,看样子至少两天没生过火了。


    李舌头从床上坐起来,一看他手中提着的肉,就喊:“哎呀,这是后臀肉,虽然瘦,但肉太硬,口感不佳。外甥,你以后别买这种肉。”


    杨天助一怔,气呼呼地把肉扔下,转身就走。可走出门口,心道:他连饭都吃不上了,我不管他,只怕会饿死。这么一想,他就又进去,问李舌头愿不愿意去他的纸厂干活,他一个月给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已经比一般伙计多了一倍,李舌头一个人吃饭绰绰有余,还能攒点钱等以后娶老婆。


    明摆着是外甥的好意关照,李舌头却低头考虑了半天,这才点头同意。


    过了些日子,杨天助到乡下收债。路过二舅公的家,见他正好回来吃午饭,就进去看看。只见李舌头手里捧着一个小钵头,呼哧呼哧地喝着粥。桌上什么菜也没有,只是手里抓着块咸菜。而他比以前又瘦了些,光着上身,几条肋骨都数得一清二楚。


    杨天助问他:“怎么不买点肉?”


    李舌头嘿嘿笑道:“吃饱肚子就行,肉太贵了。”杨天助很奇怪,二舅公会嫌肉贵,这真是太陽打西边出来了,就问道:“纸厂的李掌柜,他没有给你工钱吗?”


    “给了,给了,每月足足一两。”李舌头慌忙从床底下的一个罐子里掏出几块碎银来,“你看,都在这儿呢,舍不得花,我想先攒着。”


    杨天助十分高兴,二舅公果然开始改掉好吃的毛病了。


    又过了一个来月,有一天,杨天助来到纸厂,看到二舅公时,大吃了一惊。只见他骨瘦如柴,只剩下一层皮包着骨头一般,肉都被风干了,仿佛一具干尸。他忙问二舅公是不是生病了,李舌头摇摇头,说自己什么病也没有。


    杨天助想了想,有点儿明白了:“你的银子都攒着?”李舌头呵呵笑着承认了:“是,一钱也没动过。”


    杨天助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二舅公这一改又改得太彻底了。临走时,他动情地劝李舌头:“二舅公,你以前一门心思只顾吃,当然不行,但也不能太省了,人总不能老不吃肉呀!”李舌头并不说话,只是连连点头。


    眨眼间,就到了冬天。有一天,天气异常寒冷,杨天助又去纸厂,在那儿见到了二舅公,他又是吃了一惊。李舌头只穿着两件单衣,冻得就像田里的茄子似的,连鼻涕都流不出来了。


    杨天助问他怎么不做件棉衣,李舌头牙齿打了半天架,这才说出话来,说天不会冷太久,做一件棉衣要费不少钱,挺一挺就过去了。


    杨天助又是好笑,又是心酸,不忍心再见他受冻,回去时,就把身上穿的皮大衣脱下来,送给了二舅公。


    一个月后,杨天助再次去纸厂,却没见到二舅公。一问,才知道二舅公已经三天没来了。杨天助暗暗担忧,难道二舅公病倒了?事儿一忙完,他就骑上马赶去探望。


    来到二舅公家门外,一眼看去,院里有一大群公鸡,疯了似的奔跑嘶叫。可叫也叫不出鸡鸣声来,仔细一看,每只鸡的嘴里都淌着血。


    杨天助心中十分惊诧,快步走进去,又见院里一个角落有一堆死鸽子,脑袋都被从中剖开成两半,样子极为恐怖。走到门前,只见门边又扔着一堆死鱼,肚子都被剖开了,鱼肠子到处都是。


    杨天助惊疑万分,急急推门进去,只见二舅公好端端地坐在屋内,这才松了口气。接着定睛一瞧,不由得怔住了。


    只见李舌头满面红光地坐在椅子上,身上只穿一件单衣,脚下燃着一盘炭火,旁边一张小桌上摆着一盘菜和一壶酒。此时,他正惬意地自斟自饮,嘴里似乎嚼着菜,眼睛半开半闭,竟似陶醉了一般。


    直到杨天助走过去,李舌头才似从梦境中惊醒,看了一眼来人,坐正身子招呼道:“哦,原来是外甥来了,快来快来,快来尝尝我的菜。”说着,从盘子里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筷菜,送到杨天助嘴边。


    杨天助只好张嘴吃下去,他吃不出是什么东西,只感觉怪怪的,但味道却鲜美无比。


    二舅公微笑着问:“怎么样,好吃吧?”见杨天助点头,他满脸得意之色,呵呵笑道:“这是鸡舌,你再尝尝这个。”又夹起一筷送来,“这是鱼鳔子。”


    杨天助一愣,恍然大悟,推开他的筷子问道:“原来外面的东西是你买来做菜的?”


    “是呀,是呀。”李舌头笑道,“这道菜要用公鸡舌、鸽脑和草鱼鳔子,而且还要十几种佐料,我足足做了三天呀,对这盘菜来说,外面那些就只是一堆臭肉了。”


    杨天助指着他,气得差点说不出话来:“你你你……你不是要把钱攒着吗?我还以为你真的戒了呢,唉!”


    面对外甥的指责,李舌头充耳不闻,脸上没有丝毫愧疚之色,反而兴致盎然地说道:“外甥呀,这可是天下难得的美味啊!你听我慢慢给你说来。”


    杨天助耐着性子听着,脸都气绿了。原来去年李舌头听人说,北京有一道名菜叫“百雀归巢”,是天下吃的美味,于是动了食心,向外甥借钱,说是做买卖,其实是要去北京吃菜。他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只吃了一个菜,就把银子花光了,只好一路要饭回白州。不过,他有过舌不忘的本领,这道菜要用什么料,怎么制作,经他的舌头一咂,都摸得一清二楚。从北京回来后,他一心想的就是能自己做一道,再吃一次。


    李舌头摇头晃脑地说道:“我足足攒了十个月,十两银子一钱也舍不得动,这才攒够钱做这道菜啊,只是酒钱还没有着落,迫不得已,只好把外甥送我的大衣先拿去当了。唉,这辈子能二尝此美味,死也瞑目,死也瞑目啦!”说罢,夹一筷菜进嘴,慢慢咀嚼,细细品味,一脸满足幸福之色,竟似到了极乐世界般。


    杨天助听得目瞪口呆,本来想冲他发作一场,可看着二舅公悠然快乐似神仙的模样,不禁感慨万千:这人一旦对什么到了痴迷的程度,实能把人害死。回去后,他当即写下“戒痴”两字,挂在厅中,当作家训。


    第五篇:《小幺:和平村的救世之旅》

     “小幺” 是主人公,他的行动主要是为了拯救和平村,体现了这一核心内容。


    很久以前,在神州大地上有一个村子,叫和平村,村子周围绿荫环绕,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凡而快乐的生活着。


    有一天,一群强盗来到村中,他们抢夺了村民的粮食,将村民的土地没收,并且将村民当成他们的奴隶,逼迫着村民开辟新的土地,数十年下来,村子周围的树木全都变成了一块块庄稼。


    这一年,和平村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灾情。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全部枯萎。强盗们为了以后奴役这群村民,也暂且将以前的存粮拿出来分给村民,可这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


    村中有个男孩,由于身体瘦弱,人们都叫他小幺。这一天,小幺来到强盗头目面前道:尊敬的大王,眼见旱灾,庄稼颗粒无收,还请大王放我离开村落,去东海寻找龙王来降雨,拯救我们和平村。


    强盗头目盯着小幺看了许久:龙王只是传说的存在,不过我很是佩服你的勇气,你走吧。如果你能够找到龙王来降雨,我们就不会再让你们当奴隶。


    就这样,小幺踏上了寻找龙王的旅程。走出村落才知道世界有多么大。可是,在小幺看来,外面的世界与村中也无大的区别,全都是一片荒芜,两个月后的一天,小幺又渴又饿,可是小幺还是咬牙坚持着往前走去,终于眼前一阵眩晕,栽倒在地。


    小幺醒来的时候,已经三天之后了。睁开眼,小幺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自己躺在一张柔软的床上,屋顶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八角桌上摆放着一些山珍海味,窗外似乎有一座黑色的大山……


    “你醒了,孩子。”紧接着,身后传来一阵咳嗽声。小幺不由得一怔,原来在自己身后还有一位老婆婆。老婆婆脸上带有皱纹,老态龙钟,可是老婆婆的皮肤却非常细腻,举手投足间带着几分优雅。一看就是高贵出身。


    “没吓到你吧,孩子”,看着小幺发愣,老婆婆继续向小幺说着她所知道的一切。随着老婆婆的言语,小幺也明白了许多。原来这位老婆婆是西海凤宫的海马凤一族的族长,每次执行任务,都会与东海龙宫的海马龙一族结合为一体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法力。可是,在一次执行任务经过不周山时,却忽然间法力消失,坠落于此。不周山诞生于混沌时期,不周山会吸引大地上的所有事物,越来越大,最后牵制住整个宇宙。当年,为了救海马凤婆婆出去,海马凤一族的法力强大者想要去毁掉不周山,但是都失败了,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来不周山周围。海马凤婆婆也想走着离开,可是身为神族,不周山对神族的吸引力非常大,根本走不出去。老婆婆又问起小幺的来历,小幺只好把自己家乡的灾情说给了老婆婆。


    海马凤婆婆沉吟半晌,开口说:“孩子,你想要去找龙王,就必须翻过不周山才能到达御龙宫廷,那里有着海马龙神一族,但是没有我们海马凤的结合,海马龙族即使绕行不周山,也救不了你们和平村。你只有把我带到那里,我们海马神族才能发挥出强大的法力,也才能呼风唤雨,拯救你们和平村,甚至更多的人民。我这里有一方弱水,我躲进弱水中之后,法力就会消失,只要你到了东海的御龙宫廷,将我放出,那么你们和平村就有希望了。”


    小幺听得一阵失落一阵紧张,待听到只要将这弱水带到东海就能拯救村民的时候,小幺方才喘了一口气。于是小幺带着海马凤婆婆重新踏上了去东海的旅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好在不周山只是对神族的人才有非常大的引力,小幺一介平民,才能在短短一年就翻过了不周山,又花了三个月时间终于来到了东海的御龙宫廷。


    “婆婆,我们到了”小幺一边说着,一边将海马凤婆婆从弱水的袋子中捧了出来。只见海马凤婆婆身体越来越大,原本已经佝偻的身躯在大海的气息滋润下,渐渐显出了高贵的神姿,原来脸上的皱纹已经褪去,满头的白发已经转黑,头顶华丽的羽冠,仪态万方,气质高洁,而随着一阵阵轰鸣声,海马龙神也出现在御龙宫廷的广场上,原本也略显老态的海马龙神在看到海马凤的那一刻,也是老态尽去,昂首挺胸,忽然,海马龙和海马凤一起腾空而起,他们彼此交叠,身上散发出金色的光芒。


    小幺在这片光芒的照射下呆了好久。忽然一道浑厚的声音传来:“孩子,感谢你拯救了我们海马神族”,看到小幺还在发愣,“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们只能越来越弱,最后慢慢老去。是你拯救了我们海马神族,不周山的束缚力量越来越强,但是我们海马神族也会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你们人类。”


    海马龙和海马凤带着小幺来到了和平村,转眼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紧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和平村的人们都跪倒在各自的门前,望着苍天,叩首祈福。就连霸占和平村的强盗们也震惊不已,他们没有想到小幺真的能请来龙王,一个瘦弱的孩子拯救了整个和平村。


    这场大雨一共下了两天才停下,原本已经枯竭的河段也重新开流。这时,海马龙神道:尔等不必多礼了,要谢就谢这位小幺兄弟吧。不仅仅是和平村,只要我们能到达的地方我们都会帮助你们人类。说完,海马龙携着海马凤腾空而去。


    在海马神走了的当天,强盗们向和平村的人们道歉,和平村民,本就善良淳朴,再加上在这旱灾时期,强盗们也拿出了他们这些年来的存粮来养活大家,几十年来的苦闷都随着这一声声的道歉而淡去。和平村民接纳了他们,让他们成为了真正的和平村民。


    再后来,小幺成为了和平村的族长,和平村周围又是郁郁葱葱,和平村民为了纪念海马神族,在村子口立了两座雕像,海马龙,昂首含珠,气宇轩昂;海马凤神态矜持,气质高洁。两座雕像并肩而立,每当逢年过节,和平村民在快乐的同时也由衷的感谢上苍的这两位海马神族,人们都会拿来的东西来祭拜,祈祷和平村永远和平。


    几千年后,海马神族出了一位绝世般的大人物,叫做共工,随着共工的崛起,不周山的威胁也已经消除。又是几千年过去,沧海桑田,和平村渐渐的扩大着,族长也一代一代的传承者,可是海马龙和海马凤的传说,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每日一图:

儿童睡前故事文字版


小故事大道理:

《陈春万奇任总兵:天意难测》


  • 关于命运的无常:陈春万的经历让人感叹命运的奇妙和不可捉摸。从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汉到挂印总兵,仅仅因为皇帝朱笔滴墨的偶然事件,这提醒人们在生活中,有时候机遇的降临并非完全依赖个人的努力和计划,可能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在起作用。

  • 对官场的讽刺:左宗棠作为中兴老帅,本以为自己的举荐能够生效,然而最终结果却出人意料。这反映出官场中权力的微妙平衡以及人在官场的无奈,即使位高权重如左宗棠,也不能完全掌控局面,同时也暗讽了官场的复杂和不确定性。

  • 人生的得失之思:陈春万得到了高位,但对于左宗棠来说,这是一个意外的结果。这个故事让我们思考人生中的得失,有时候我们追求的东西未必能够得到,而不期而遇的结果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得失。


《黄兰阶:巧借机缘仕途起》


  • 机遇与智慧:黄兰阶在仕途受阻的情况下,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抓住了在琉璃厂看到与左宗棠字体相似的扇子这一机遇,巧妙地暗示何璋,为自己创造了晋升的机会。这表明在困境中,善于发现并利用身边的机会,同时运用智慧进行创造和引导,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 谎言与真相的交织:黄兰阶的晋升之路建立在一把假扇子的暗示和一系列谎言之上,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些谎言逐渐被人们接受为真相。这让我们看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真相有时候并不那么重要,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情。但同时也提醒我们,依靠谎言建立的成就可能随时面临崩塌的风险,只有真正的实力和努力才是长久之道。

  • 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微妙:故事中涉及到黄兰阶、左宗棠、何璋等人之间的关系,黄兰阶借助父亲与左宗棠的关系以及何璋对左宗棠的敬畏来推动自己的仕途。这体现了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测、试探和误解,我们需要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善于利用关系,又要避免被关系所累。


《天台与宫女:如意百宝图牵缘》


  • 爱情的力量:天台与宫女在皇宫御花园一见钟情,宫女为了摆脱宫廷生活愿意跟随天台到乡下,而天台为了救出宫女想尽办法。这展现了爱情的力量能够跨越身份和环境的巨大差异,让人们为了彼此去冒险、去努力改变现状。

  • 智慧与勇气的结合:天台在道姑的帮助下,通过盗御印、揭皇榜等一系列行为成功救出宫女。这不仅需要勇气去面对可能的风险,更需要智慧去谋划和实施计划。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运用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民间传说的寓意:这个故事充满了民间传说的奇幻色彩,如意百宝图等元素的出现,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奇力量的想象。它反映了民间文化中人们希望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善良、勇敢和智慧最终会战胜困难的信念。


《李舌头:食之痴狂》


  • 痴迷的两面性:李舌头对美食的痴迷到了极致,这种痴迷一方面让他失去了财产和正常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让他在追求极致美食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执着和专注。这让我们看到痴迷于一件事情可以让人走向极端,但如果能够正确引导,这种执着也可能转化为一种成就。

  • 人性的弱点与改变的艰难:李舌头试图改变自己好吃的毛病,但在面对 “百雀归巢” 这道美食时,又无法控制自己,将积攒的钱全部用于制作这道菜。这体现了人性中的弱点往往难以克服,即使有改变的决心,也可能在诱惑面前功亏一篑。它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弱点,同时也理解改变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 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从李舌头的经历可以反思我们对生活的态度,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可能会导致我们失去更重要的东西,而过于节俭和克制又可能压抑了生活的乐趣。我们需要在追求生活品质和保持理性之间找到平衡。


《小幺:和平村的救世之旅》


  • 责任与担当:小幺在和平村遭遇旱灾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寻找龙王降雨的责任,踏上了艰难的旅程。这体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对集体困境时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做出贡献,只要我们愿意承担起这份责任。

  • 团结与互助的力量:小幺在拯救和平村的过程中,得到了海马凤婆婆、海马龙神的帮助,而和平村的村民在旱灾之后也接纳了强盗,大家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困难。这展示了团结和互助的力量能够克服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团结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 善良与勇气的回报:小幺的善良使他在遇到海马凤婆婆时选择帮助她,而他的勇气让他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拯救了和平村。这说明善良和勇气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会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我们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



温馨提示:




转载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好书
推荐

儿童睡前故事文字版
睡前故事文字版提供睡前故事大全,哄女朋友的,睡前故事儿童,睡前故事大全童话故事,睡前故事哄男朋友,睡前故事哄女朋友短篇超甜,睡前故事哄小孩,睡前故事成人,睡前故事短篇,睡前故事长篇,睡前故事儿童音频等等睡前童话故事。
 最新文章